首页 > 其他小说 > 琅琊榜之局内人 > 第 47 章

第 47 章(2/2)

目录

倒是穆青,他跑来和萧梅生商量,如果两人有两个儿子的话,他想让其中一个姓林,这不仅仅是因为为了完成他姐没完成的事情,也是因为他敬重林家父子,不希望他们无后,同时,他也希望有人供奉丈母娘。

萧梅生闻言很是复杂,她没有立即同意,只是告诉穆青,她需要考虑。

穆青也没有多劝,只是告诉萧梅生,不急,慢慢来。

---

腊月初三,梁帝下旨将萧庭生过继给了祁王萧景禹,改封魏郡王,又将萧瑶生过继给了萧景祚,追封萧景祚为赵亲王,封萧瑶生为赵郡王。

这消息一出,众人议论纷纷,猜不透梁帝到底在想什么,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萧缙生的位子稳了。

谁都没有想到,今年是梁帝过的最后一个年了,还没有出正月,梁帝就病逝了。

萧景琰作为太子顺理成章的开始打理梁帝的丧事。

礼部需要同时操办梁帝的丧事和萧景琰的继位典礼,可谓是忙的团团转。

新帝登基一般需要大赦天下,蔡荃也就跟着忙了起来,作为钱袋子的户部沈追那更是忙的脚不沾地。

好在萧景琰要求一切从简,这让沈追松了口气,连着两年打仗再加饥荒什么的,户部实在是没多少银子了,真要大办特办,户部估计能空的跑马。

除了前朝,还有后宫,如今言皇后还活着,自然是言皇后晋升为太后,静妃升为贵太妃,惠妃升为惠太妃,其余的妃嫔也都加了个太字,没大的变化。

言太后搬去了原先太皇太后居住的慈安宫,贵太妃和其他妃嫔搬去了原先皇太后住的慈宁宫。

言豫瑾封皇后,搬去了正阳宫,萧缙生封太子,还是住东宫,只是搬进了萧景琰原先住的正殿,小柳侧妃封了二品贤妃,住进了昭仁宫,萧瑞年跟着贤妃住昭仁宫。

萧梅生被封为了恭靖公主,暂住在正阳宫,宫内原先公主们住的长信宫年久失修,等长信宫修好后,萧梅生就要搬去长信宫了。

另一边,萧景琰下令将原先的林府改造成萧梅生的公主府,刚开始蒙挚还不乐意,直到林殊不好意思的告诉蒙挚,萧梅生是自己的亲闺女,蒙挚才不计较。

平阳公主和阳安公主也升了一级,成为了长公主,笠阳长公主升级成了大长公主。

至于纪王、宁王、献王和淮王等人,他们本就是亲王了,萧景琰只能给他们加俸禄,倒是一直在宫里默默无闻的九皇子萧景琪被封为了蜀郡王。

因着梁帝刚刚驾崩,大家的晋位典礼都被放在了年末,礼部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么多盛大且繁琐的典礼都放在一起搞,礼部得废。

言太后有自知之明,晓得萧景琰肯定希望自己不要再插手后宫事务,果断的就放权给言豫瑾了,她自从16岁成为皇后以来,就没有休息过,这下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接下来她就指望出孝后,萧瑶生赶紧成亲,给她多生几个重孙子、重孙女。

倒是贵太妃看着萧景琰后宫只有两个人,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了,不过现在还在孝期,她也没乱来。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交接,北燕、南楚等国也派使臣来贺,唯有大渝气个半死,早知道今年再兴兵了,这萧景琰做了皇帝,总不会再亲征了吧。

萧景琰表示,难说,萧缙生今年十二岁了,言豫瑾才三十四,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就算自己出事了,言豫瑾只要撑个三四年,萧缙生就能亲政,父子两个用的也是同一个班底,这种情况下,萧景琰说不定真会选择亲征。

可惜没有后悔药,大渝连续两年加起来失去了十几万老兵,再开战不仅没人,也没粮食,形势比人强的情况下,他们也只能选择派使臣来贺喜。

林殊在参加完萧景琰的登基大典后,就带着飞流等人离开了金陵,余生,他想好好看看这个他曾经豁出性命保护的国家。

萧景琰没有挽留,他找人了解过火寒毒了,知道林殊余日无多,他希望林殊在剩下的日子里能够顺心如意。

让言豫瑾没想到的是,两兄弟心有灵犀的没有将林殊还活着的消息告诉贵太妃,不知哪一日贵太妃得知真相后,会不会揍萧景琰。

说起贵太妃,言豫瑾就有些头疼。

依礼,新帝要给先帝守孝三年,如今才过去3个月,贵太妃就有意无意的在言豫瑾的耳边说萧景琰子嗣单薄一事。

要不是看在贵太妃是萧景琰的亲娘的份上,言豫瑾都要翻白眼了,你想给你儿子纳妾,你找你儿子说去啊,找我干什么?我就是那种会妒忌的,不让人纳妾的怎么了!

而且言豫瑾丝毫没有给贵太妃留面子,直接将贵太妃的意思告诉了萧景琰。

萧景琰那叫一个头两个大,他是真的觉得女人太多太烦人啊!

好在贵太妃也不敢顶风作案,在孝期内就给萧景琰塞女人,萧景琰总算是松了口气。

言太后万事不管,贵太妃收敛了,言豫瑾本该松一口气了,没想到许淑太妃没撑住,在梁帝去世五个月的时候,跟着走了。

淮王和平阳长公主父孝还未出,得接着守母孝,好在都是同一年去的,拢共只要守孝三年。

言豫瑾办完许淑太妃的丧事后,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萧景琰的后宫就两人,她要管的事情不多,你说先帝的后宫人多?唔,言豫瑾作为晚辈,怎么能管长辈的事情呢?那些太妃太嫔的还是归言太后管的呀。

不过万恶之源-先帝不在了,太妃太嫔们之间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每天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的,比先帝在的时候,日子都要好过些。

外加言豫瑾不是个小气的,好吃好喝的供着她们,说起来她们的日子比言豫瑾舒坦不知道多少。

三年时间匆匆而过,太昌三年正月,大家总算是脱下了孝服,出了正月十五后,言太后和贵太妃就催着萧景琰举行大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