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2/2)
所以张武宁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阳安长公主和史元清的儿子史安漾,也不愿意让闺女嫁给萧庭生。
为了自己的首尊之位不被撸,为了全家的安危,张武和史元清商量好后,就撺掇自家媳妇去宫里讨要赐婚懿旨。
平阳长公主和阳安长公主很快就被张武和史元清说动了,两人趁着给言太后请安的时候,直接将两家儿女看对眼的事情说出来了,把贵太妃气个半死,让贵太妃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萧景琰当场就同意了,还写了赐婚的圣旨给两姐妹。
萧景琰自知自己做的不地道,于是专门让人收了不少药材给贵太妃打发时间。
贵太妃只想骂人,她缺的是这点药材吗?不是啊!
可萧景琰就当没看到,自顾自的将沈追的女儿指给了萧庭生。
要萧庭生自己说,他连沈家姑娘都不想要,直接像纪王那样,娶个小官家明事理的姑娘不好吗?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萧缙生是当之无愧的未来之君,且萧景琰和言豫瑾从来没把萧庭生往继承人的方向培养,既然已经知道结局了,他还折腾什么?非要将那点情分给消磨掉吗?
不过萧景琰的圣旨已下,萧庭生也只能娶沈氏了。
萧庭生和萧瑶生的事情搞定后,就轮到了萧缙生,让萧景琰跌破眼睛的是,言豫瑾竟然选择了寒濯的女儿寒氏为太子妃。
要知道寒濯在萧景琰登基后,才凭借着寒玉竹是言豫瑾武学老师的身份,捞了一个五品刑部主事的位子,要说萧景琰看不上也正常。
可萧景琰没有想到的是,论起对悬镜司的掌控力,十个张武都不一定比的上一个寒濯。
寒濯的外公、亲妈、亲爹可都当过悬镜司首尊,如今的悬镜司掌镜使夏秋夏冬兄妹都是寒濯的师兄,这样算起来,悬镜司上下到底有多少人是寒家的门生故旧,谁也不知道。
你要问寒濯未来会不会和夏江一样,那就要看萧缙生了,这杀出来的是狼,养出来的是狗。
言豫瑾没有为萧缙生扫除一切障碍的想法。
说回太子妃人选一事,萧景琰选择了再观察三年,贵太妃倒是想要早点定下来,但萧景琰说不着急,她也没有办法。
忙完了儿子,言豫瑾没忘记提醒萧景琰,他弟弟蜀王和萧庭生同龄一事,于是萧景琰看了看剩下的人选,最后定了鸿胪寺卿王开复的妹妹王氏为蜀王妃。
另一边淮王上书请萧景琰给儿子萧明瑛赐婚,人选是淮王妃弟弟魏国公的长女魏氏。萧景琰见两家都说好了,也就没多问,直接下圣旨了事。
之后,萧景琰左看看右看看,感觉差不多了,就准备结束大选,放其他姑娘回去自行嫁娶了。
这个时候,贵太妃跳了出来,说萧景琰子嗣单薄,强行将工部尚书蒋直的闺女蒋氏、言家旁系/誉王侧妃的妹妹小言氏,许淑太妃的侄女小许氏以及民间选上来的詹氏、钱氏给留了下来。
萧景琰看到这些人简直头大,他不止一次和贵太妃说自己这里不需要进人了,可贵太妃才不管呢,之前你将我的话当成耳旁风,我不过是有样学样而言。
于是贵太妃连通知都不通知萧景琰和言太后一声,直接将人往言豫瑾那里一塞,顺带告知言豫瑾:蒋氏封淑嫔,赐住仪华宫,小言氏封德嫔,赐住安乐殿,小许氏封惠嫔,赐住惠芳殿,民女詹氏和钱氏封美人,赐住景秀楼。
言豫瑾看着贵太妃送来的人以及要求后,冷笑了几声,一边让佩兰走一趟养居殿,将此事告知萧景琰,一边让白芷带着几人安置去了。
萧景琰得知此事后,肺都要气炸了,他实在是不明白,原来那个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母亲去哪里了?
言豫瑾倒是明白,某人这是气不过儿子一直偏向自己而已,对于一个母亲而言,自然是希望儿子亲近自己的,可萧景琰为了言豫瑾和贵太妃吵了几次了。
贵太妃不能对着儿子发脾气,难道不能对着儿媳发脾气吗?这个世道男人纳妾天经地义,贵太妃不能用别的手段对付言豫瑾,还不能恶心言豫瑾吗?
可言豫瑾并不愿意忍气吞声,说起来贵太妃是萧景琰的生母,插手萧景琰的后宫理所当然,可贵太妃再怎么说也是个妾,怎么能爬到言太后头上蹦跶呢?
对言太后来说,她巴不得萧景琰只有萧缙生一个儿子,这样言家才是最大利益获得者,但这不现实,所以萧景琰后宫进人越迟越好。
贵太妃背着言太后给萧景琰塞人一事,不止恶心到言豫瑾和萧景琰了,还恶心到言太后了,你贵太妃给萧景琰塞人天经地义,那我这个正妻管教你个小妾也是天经地义,你给我滚去念经吧。
萧景琰就是想捞贵太妃也找不到借口,他总不能说亲娘给亲爹祈福是错的吧。
好在言太后只是让贵太妃念三个月经,萧景琰见贵太妃除了不能出佛堂外,其他方面都没有受到亏待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希望亲娘能清清脑子,好好养老,别再蹦跶了。
贵太妃反思的怎么样,没人知道,言豫瑾只知道萧景琰碍于贵太妃的面子按顺序睡了一边新进的妃嫔后,就没进过这些人的房间了,唔,包括柳贤妃。
柳贤妃真的是在自己宫殿呆的好好的,突然天降一口黑锅,原本借着儿子还能一个月见到三、四次萧景琰,这下一个月一次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