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1/2)
第二十一章
只是这种案子查起来破费时间,在没有出结果前,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
开文十一年就在略带压抑的气氛中结束了,紧接着到来的是开文十二年,距离赤焰案的发生不远了,最多二十个月,最少十三个月,大渝皇属军就会南下,一旦他们南下,那场浸满了无辜之人鲜血的赤焰案就会拉开帷幕……
对此萧景琰有些紧张,他不知道他能不能阻止赤焰案的发生,虽然作为主使之一的夏江和璇玑公主已经命丧黄泉,虽然如今的祁王和林家已经有了面和心不和的前兆,但谁都不能保证赤焰案不会发生。
其实,赤焰案是利萧景琰的,虽然萧景琰不想承认,可祁王不死,他萧景琰就出不了头,虽然上辈子因为祁王、因为赤焰案,萧景琰坐了十二年的冷板凳,可一旦萧景琰打着祁王的旗号踏入党争后,那些原本站在祁王身后的人,都自发选择了他。
上辈子萧景琰能那么顺利的登基,依仗的正是祁王余威,虽然抛开祁王,萧景琰也能上位,但远远不会那么顺、那么快!
所以萧景琰对祁王、对林殊是心存感恩的,同时他对言豫瑾也是心存感恩的,自始至终,只有言豫瑾是一直支持他的,从来没有改变过立场。
萧景琰于祁王而言,是弟弟、是可以辅助自己顺利登基的臣下,于林殊,是好友、是林家的备选项,只有言豫瑾,萧景琰于言豫瑾而言是唯一,所以萧景琰什么都可以和言豫瑾说,但祁王不可以、林殊不可以,就算没有经历兄弟反目,萧景琰还是下意识的对两人生出了防备心。
故而开文十二年二月,萧明理的百日宴上,萧景琰固然表现出了对祁王的尊重,展露出以祁王为首的想法,但大多数人都能看出萧景琰只是在演而已,他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心思。
前院的事情先放在一边,让我们将视角转向后院。
萧明理是滑族投毒案后第一个出生的皇室成员,梁帝将此视为了一个信号,什么信号呢?皇家即将开枝散叶的信号,所以他对此特别的重视,重视到连太皇太后也亲自来靖王府贺萧明理百日之喜。
因着孕期过的滋润的缘故,萧明理长的白白胖胖的,精神头也好的不得了,喜的太皇太后抱着他不肯撒手,一个劲的说言豫瑾孩子养的好。
搞得其他王妃又是羡慕又是嫉妒的,首当其冲的就是祁王妃,好在她现在已经有孕近五个月了,虽然孕期反应大,但好歹有个盼头,端王妃就有些绝望了,自从太医说她子嗣艰难后,端王都不往她房里去了,她就是能怀也怀不上,见到萧明理,活像是狼见到肉,眼都有些绿了。
看的言豫瑾忍不住小声吩咐佩兰等人看紧萧明理,别让有些嫉妒的发疯的人做出些无法挽回的事情。
其余如宁王妃和誉王妃、淮王妃,因为宁王他们一来没有去别的人那里,二来也时常宽慰她们,这精神上得到了安抚,没被反复刺激,她们的状态要比端王妃好一些。
宁王妃甚至还有心情和言豫瑾开玩笑,说等她过几年生了闺女,让萧明理当她女婿。
言豫瑾扬起脸,笑着答应了,至于什么同姓不通婚的,谁不知道宁王妃这是在开玩笑啊,现场压根没人当真。
倒是太皇太后很满意宁王妃的状态,将萧明理交给言皇后后,就拉着宁王妃说话去了,到了太皇太后这个年纪、这个地位,除了希望夫家长盛不衰外,就是希望小辈越多越好了。
宁王妃等人的状态越好,生下健康孩子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当太皇太后看到宁王妃发自内心笑的时候,心里畅快极了,看来要不了多久,皇家有会传出好消息了。
可惜,比好消息先传来的,往往是坏消息。
二月的一个深夜,夏秋悄无声息的回到了金陵,于次日向梁帝递交了庆国公侵地案的案卷,梁帝看完案卷后,有些踟蹰。
按照大梁律,庆国公府所做的,已经达到了削爵流放的地步了,但在林燮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以及穆深听调不听宣的对比下,庆国公这种愿意听从调遣的将领就显的很稀有了,所以梁帝下不了决心处理庆国公,可不处理又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