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琅琊榜之局内人 >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2/2)

目录

大梁适合耕种的土地本就有限,再让这些世家大族强取豪夺下去,百姓不仅会落到无地可耕的地步,还可能衣食不足,这种情况下一旦有有心人鼓动,后果不堪设想……

梁帝纠结了三天后,还是下定决心处理庆国公,但梁帝没有选择让祁王去处理,祁王这人眼里太干净了,容不得一点污垢,真让祁王做这件事情,各大氏族定会群起反抗,这压力,梁帝顶不住。

宁王、端王懦弱,不敢得罪人,誉王、淮王圆滑,不愿意得罪人,最后能办成事情的还是萧景琰,虽然萧景琰在梁帝眼里还是那个耿直少年,但萧景琰比祁王好就好在,出身不高。

出身不高的皇子,但凡能得在皇宫中长到成年,没有一个是简单的,更难得可贵的是,萧景琰的脾气硬,敢得罪人。

不要小看敢得罪人四个字,这可不是皇子的标配,看看宁王就知道了,他可一点都不敢得罪别人,对着年纪比自己小的兄弟都不敢大声说话,可谓是将隐忍二字刻入了骨髓,不是说这样不好,但这样的人,做这种注定要得罪人的事情肯定不行。

现下萧景琰脾气不够圆滑没关系,配上一个圆滑的柳澄就行,只要敢得罪人,听的进去劝就行。

萧景琰接到梁帝的命令后长叹了一口气,绕来绕去,到头来事情还是落在了自己的头上,自己这个六哥可真了解陛下啊!

原本萧景琰为了躲开这件事情,特意自请去纪城换防一事,被梁帝交给了淮王,至于出使东海一事,被梁帝交给了誉王,端王也没闲着,梁帝安排他负责中正定品一事,祁王随驾参加三月围猎,宁王留守金陵。

六个成年皇子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萧景琰想找人背锅都找不到,只能苦哈哈的跟着柳澄一起处理滨州侵地案。

说实在的,这案子萧景琰熟,上辈子他就是靠这案子出头的,所以办起来极为顺手,搞得柳澄在私下连连夸奖萧景琰,你说为什么不在明面上夸奖,就柳澄这种人,怎么可能公开表达自己对某位皇子很欣赏呢?永不站队,才是柳澄能在梁帝面前混的开的秘诀好吧!

时间兜兜转转来到了五月,祁王妃和穆霓凰的肚子也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只是上天又和祁王妃开了个玩笑,她生了个女儿,按祁王府的排序来算,该是三郡主,倒是穆霓凰,十分幸运的生了一个儿子,祁王取名萧明宜。

宜者,有和顺之意,祁王给儿子取这个字,明显能看出祁王盼望家庭和睦、妻妾和睦、子嗣和睦……但祁王自己没能做到的事情,孩子们又怎么可能做到呢?

就在祁王妃和穆霓凰在坐月子的时候,因为连日下雨,长江恐有水灾,祁王和宁王奉命分别奔赴江州和郢州配合当地调配物资预防水灾。

两人出京后三日,萧景琰结案了,让人十分关注的童正杰不止从哪里提前得知了庆国公府将倒,刻意跑出来首告,他靠着首告的功,抵了他妻子父母做的那些恶,近乎一点伤也没受到,就从庆国公府那个泥潭里爬了出来。

这让萧景琰很是怀疑童正杰背后真正的主子是淮王,除了淮王,除了自己,还有谁知道庆国公即将倒台呢?

童正杰的背后到底是谁,萧景琰不知道,萧景琰只知道他这次快累死了,和上辈子比起来,这辈子发现的早,查到的证据更多,牵涉的人员更广,得亏萧景琰是个不怕事,敢得罪人的人,不然这案子怕是又要草草了结了。

梁帝见状,难得给萧景琰放了个长假,足足十天,让他好好休息,当然,萧景琰也不是全无私心,他这次办案的时候,顺势将沈追和蔡荃推了出去,这两位股肱之臣,只给他当属官太委屈他们了,希望这两位这辈子能比上辈子走的顺一些。

额,沈追倒是没问题,就蔡荃那个破脾气……e,他还是在萧景琰手下过的自在点。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下萧景琰得去送行,誉王出使东海一事已经准备妥当了,明日就出发。

就在誉王出发前,誉王妃惊喜的发现自己有孕两月有余了,誉王为此兴奋不已,兴奋过后又是满满的后怕,深怕誉王妃步祁王妃的后程,莫名其妙的小产。

为此誉王刻意进宫求见言皇后,言皇后得知誉王妃有孕后也高兴的合不融嘴,不仅赐了一堆补品,还让原先伺候过自己,也伺候过言豫瑾生产的冯妈妈跟着誉王一同回了誉王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