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旅途》(2/2)
瓶子说了一个地方,正好和仝湖要去的音乐节的主办城市在同一个省。之前仝湖提起去音乐节的行程,跟闻人一诺说过,音乐节结束之后想在那边再转转,正好之前资助的学生在那个省,计划去看看。
资助学生,说得轻描淡写的,事实上是捐了一所学校。
闻人一诺对瓶子说:“不是还有时间吗?再等等看,没准斯宁过几天就上线了。要是到了八月底还没回复,就看看咱们这边有没有离那边不远的公益项目,顺路去一趟就行了。”
“诶对!咱们在那边确实有公益项目!顺不顺路的那就看路程怎么规划了,反正地球是圆的!不愧是Yannis!”
闻人一诺笑了一声:“这点事还值得你这么发愁?”
“嗨,也不是发愁这事,就是还挺想斯宁的,他那个新的周年企划我估计这辈子都没机会看到了。遗憾啊!”
“那你就好好保重身体。”闻人一诺说。
“啊?”
“活得久了什么都能看见。”
瓶子笑出了声,说我要是有您这种心态和脑子,我肯定不焦虑。
当天晚上俩人打电话的时候,闻人一诺提起了这件事。仝湖说确实是打算去那学校的,但是没想着表明身份,揭牌仪式没那么重要,学校落成,孩子有学上才最重要。
音乐节现场是high的,high完了人也是累的。吵闹喧嚣之后,不出意外的,仝湖头疼发作了。好在他有准备,只是比原计划多歇了一天,等休息好了之后就往山里去了。
山路不好走,虽说是要想富先修路,但受限于地形,绕着山的路,就算是修得好也肯定不如平原地区城里的路舒服。仝湖这次没开车来,自己一个人自驾太累,他在当地包了辆车,当地的司机熟悉路,比他自己开车要安全。说来也巧,今天包车这司机就是贫困村里出来的,听见有人要往自己家去,司机自告奋勇,甚至说降价都行。仝湖当然没降价,照原价给的。
司机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哥,挺健谈,看着也挺有力气,不仅开车,还把仝湖准备的东西全都自己搬到车上了,完全没让仝湖动手。出发前一聊天,知道仝湖是给山里的学生带东西,这大哥说什么都不肯让仝湖付车费了,因为他女儿今年上学,就是在以斯宁名义捐赠的那所学校里。有人捐了学校,现在仝湖又带了东西过来,这都是好心人,自家孩子受了恩惠,大哥说不会再收“恩人”的钱。仝湖没跟他犟,钱怎么都是给,先把东西送上山要紧。
上山的路得开小半天,前半程跟大哥聊天打发时间,但这山路拐来拐去的,后半程仝湖就有点儿睁不开眼了。大哥让仝湖踏实睡,这条路他开得熟,不用人陪聊提神。仝湖也就没坚持,靠在副驾眯了起来。
迷迷糊糊觉得车停了,还以为是到了地方,结果睁眼就看见车停在了路边。司机大哥见仝湖醒了,满脸抱歉,说车胎不行了,开是能开,但危险。让仝湖等一会儿,已经联系好了人送轮胎上来。仝湖说行,下了车在路边跟大哥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
大哥会开车,按说能找到糊口的工作,可是家里还是穷。他父母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一辈子没出过村,靠山吃山。他妻子是隔壁村的,家里更穷,连学都没上过,到了16岁就被亲生父母扔到自己家,就算是娶了媳妇了。
后来村里终于通了路,大哥就带着媳妇出来,俩人在镇上打工,挣的钱勉强糊口,但日子还是苦。俩人都打工,生了孩子没时间照顾,就只能送回老家,就算俩人特别想让孩子镇上的学校上学也不行,没资格,也没钱买资格。原本俩人挣的钱能给家里稍微改善改善,但是,用俗话说是黄鼠狼单咬病鸭子,麻绳专挑细处断。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席卷而来,除了人活着,什么都没了。
当初仝湖选中这个地方捐学校,也是因为那场泥石流。天灾之下人们太渺小了,村子里唯一的学校被冲毁,兼任三门课的老师遇难,缺师资、缺校舍、缺课本、缺设备,什么都缺。
坐了一会儿,大哥接了个电话,回来就说好人有好报。原来刚才山下的人一联系,正好有辆大车在仝湖他们出发之后半个多小时也出发了,一样的目的地,那车上还有位置,也能放下东西,车上人好说话,一听是同样去山里给孩子们送东西的,就说拉上一起走,他们再有十几分钟就能到。
仝湖跟大哥一起把车里的东西整理了一遍,正在清点的时候,远处一辆中巴就开了过来。等车停稳,车门打开,仝湖就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