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1/2)
第68章
站立在地上的麦秆穗,能够更好的通风散湿,也能更好的让阳光照射。
不一会儿,两个麦秆穗垛就消失了,麦场上则站满了麦秆穗。
中午时分,烈日当空,再把麦秆穗由上到下翻过来,使贴在地面上的麦穗也能在太阳的暴晒下,更加的干燥,这样就更容易把所有麦穗的麦粒都碾出来。
王洋奶奶和铜锁奶奶也经常加入晾晒麦秆穗的队伍。
铜锁奶奶和奶奶最为要好,自从王洋爷爷没了之后,他们两口子总是尽可能的帮助王洋一家。
后来赵奶奶一家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所以每当收麦子的时候,三家人总是相互帮着,一起割麦子,就是种地,浇水,施肥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互帮互助。
所以王洋小时候的任务就是在地里捡漏网的麦穗。
有时他在路上捡起别人家车上掉落的麦穗,其他很多孩子也都争先恐后的去捡麦子。
因为大人们说,捡的麦子脱粒后可以换桃子吃。
那时候几乎家家都不富裕,手里都没有什么钱,像西瓜、桃子、苹果这类的水果,都要拿麦子去换。
比如一斤麦子可以换五斤桃,一斤麦子可以换八斤或十斤西瓜,一斤麦子可以换五斤苹果等等。
那时候的桃子又大又红又甜,只想想就让人直流口水。
选西瓜的时候,人们用手指不停的咚咚咚的拍着。
大人们说,,准没错。
当小王洋自以为找到了选西瓜的诀窍时,他央求奶奶让他自己挑一个,奶奶答应了,他欣喜的抱着自己挑选的西瓜向厨房跑去。
他把西瓜放在案板上,一手扶住西瓜一手拿刀。
他用菜刀从西瓜的中间小心翼翼的砍去,只听咯嘣一声,西瓜裂了个口子。
由于这个西瓜皮过厚,他没能看到里面的瓜瓤。
他把菜刀放下,小手使劲地去掰那个裂口,可是西瓜仍旧没有裂开。
他紧张的手有些颤颤巍巍的握着菜刀,左手扶住握着菜刀的右手,使劲朝西瓜砍去。
咔的一声,西瓜被切开了,砰的一声,有一半顺着裂缝滚落在了地上摔得粉碎。
白色的西瓜子,有一丝粉嫩的瓤,他有些失落的把菜刀放在案板上,然后捡起地上稍微大点的西瓜块,用水瓢浇着水冲了冲。
他张大口啃了上去,一股酸溜溜的味道里面裹着一丢丢的微甜,一股夹生西瓜的酸涩味。
他本以为自己很厉害,一定会选个脆甜多汁的红壤的熟西瓜,真是没想到,唉,下次他一定要跟在奶奶身后,学着奶奶的样子,用手指咚咚咚的弹一弹西瓜,再用手掌轻轻地拍一拍。
奶奶选的西瓜基本上都熟的很好,红红的瓜瓤,黑黑的西瓜子,薄薄的瓜皮。
在夏末时,奶奶还能选到沙瓤的西瓜,沙沙的,软软的,甜甜的,别提有多好吃了,他总是把肚皮撑的鼓鼓的,坐都坐不下了,他就站起来再吃两块,直到胃里的西瓜都快到了嗓子眼处,才心满意足的拍着鼓鼓的肚皮,用手胡乱的抹去嘴边的西瓜汁,然后走到院子里的压水井边,洗把脸,就去树林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去了。
满脸尘土,一嘴泥,正是形容收麦子的时节。
刚开始收麦子时都是人工,人们三五成群的拉着石碾在麦场上碾麦子,或是牵着牛或驴拉着石碾碾麦子,后来啊,有了拖拉机,人们就用拖拉机拉着石碾碾麦子了。
拖拉机刚开始在村里也是个罕见的物件,一个村里才有那么一两辆。
用拖拉机碾麦子,当然是收费的,而且还是按时间收费的,从拖拉机进麦场的那一刻,拖拉机的主人就记下时间,直到第一遍碾麦子的圈数结束,再记下时间,然后再去另一家的麦场碾麦子。
碾过一遍的麦子,麦粒只被碾掉了二分之一,需要人们用木叉或铁叉把绪就只等拖拉机过来,来碾第二遍。
喊拖拉机的人太多了,要排着队等着,排上队时,拖拉机缓缓而来咯噔咯噔的托着一个宽大的石碾,把地头上的路连同路上掉落的麦穗一同碾下。
麦穗被碾到了土里,或是被碾的粉碎,露出白白的面粉来。
拖拉机再次入麦场,然后记时间,蹦蹦蹦的一圈一圈又一圈的快速的转动着。
第二遍碾完了,有的人赊账,有的人付现钱,赊账的人多些,一般都是等卖了麦子再给人家拖拉机师傅送钱去。
有时用的是同村的一个大队的拖拉机,有时用的是别的大队的,但是一个村的拖拉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