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洋槐之羽 > 第 69 章

第 69 章(1/2)

目录

第69章

“你们说的这些,都没有我的这个气人。”瘦瘦高高的四十多岁的一个妇女咬牙切齿的说:“那天我家都没碾过一场卖子,他却拿着账本去我家要碾麦子的钱,你说气人不,后来他又说可能把另一家的名字写成俺们家的了,你说这人缺不缺德,心肝真是坏透了。”

大家纷纷指责顾言林的种种不是,恨恨的咬着牙,朝他家的院子咒骂几声,才纷纷散去。

那个时候铜锁爷爷本还不愿意相信这大街小巷的传言,当他自己亲历了一番,才不得不相信,大家口中的顾言林确实不再是从前的那个顾言林了。

铜锁奶奶叹了口气,朝老伴问:“你说,这小言林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了?以前他天天赖在咱们家和子豪一起吃饭睡觉,上学的,那时候可是个乖巧,可爱又懂事的好孩子,可算是咱们看着他长大的,唉,你说他就算不念咱么供他吃喝的那几年情分,也浑不该坑咱们的辛苦钱呐。”铜锁奶奶越说越生气。

铜锁爷爷也是连连的哀声叹气,“算了,子豪他娘,人心是最容易变的,从小看着长大的人也是会变的,以后咱尽量不用他家的拖拉机碾麦子就是了。”

他顿了顿,然后接着说:“咱村另外一个,三牛子家的孩子还是不错的,年轻,干的活也够仔细,以后就用他家的拖拉机碾麦子吧。”

顾言林就此渐渐的在村里失去了村民们的信任,当他再冲着人们咧嘴一笑,人们再次看到他的那嘴大白牙时就纷纷扭头无视他,还有一些跟他闹过不愉快的,就光明正大的送他一个白眼。

从那以后,很多村民都尽量选择另一家的拖拉机,或是等着外村的拖拉机过来。

但因为收麦子期间的晴好天气瞬息万变,所以还是有一部分人不得不用顾言林的拖拉机碾麦子。

人们吃一堑长一智,当顾言林去碾麦子的时候,没有手表的人们就抱着自家屋墙上挂着的大钟表,悄悄的记下时间,等碾麦结束后顾言林记账时,人们就凑上去看看记得的时间,看到差别不大,这才放下心来。

当然有多次多记时间的人们,便会找他理论,有时会听到麦场里争吵的声音。

有些人会在背后骂顾言林,不讲诚信,狼心狗肺,无赖流氓,不得好死....

还有人骂他钻钱眼里去了,财迷心窍,阴险奸诈,黑心肝,一脑子坏水.....

不过,惹众怒的他却活的很潇洒自在,如今也开上了小轿车,在村里不时的炫耀一圈。

那些恨他的人们在心里埋怨老天的不公,像顾言林这种坏蛋人渣,却活的比他们这些没坑过人,没黑过心肝的人,更加的滋润和富裕。

人们仰望苍天一次次的问,为什么坏人总是得不到惩罚,而他们这些好人却要一辈子受苦受穷受难?老天爷你睁开眼睛看看,看看这当今都是些什么世道?

火辣辣的太阳照的人们汗流浃背,刚用拖拉机碾过第二遍的麦子,还要再用木叉或铁叉挑起被碾压成一个大饼的麦秆抖动几下,使夹在麦秆中的麦粒掉落下来,然后再把麦稭秆堆成一个个小堆,再把那一个个小堆的麦稭秆堆成一个大垛。

这时的麦垛或方或圆,如果麦稭秆少就垛成圆形的,如果麦稭秆多就垛成长方形的。

这些一垛垛的麦稭秆中还有一小部分的麦粒没有脱落下来。

人们拿着竹耙子把短小细碎的麦稭搂到一边,再用四个齿的小铁叉将碎大的麦稭抖动几下,这时就会有一些麦粒掉下来。

人们拿着竹耙子再一遍一遍的在麦场上搂着麦稭。

王洋奶奶和铜锁奶奶还有赵奶奶奶也和同村的妇女一样,都在头顶上围了一个四方的白色手帕。

麦场的灰尘特别的大,一天下来人们的胳膊上,脖子上,脸上都积满了厚厚的一层极细小的麦稭和泥土,再掺杂着汗水粘附在人们黝黑的皮肤上,让人感到瘙痒难耐,但是疲累最终战胜了瘙痒,人们一旦忙完一阵,就趁着休息时间坐在地上打盹。

他们或坐或躺或倚在地头边的树荫下的木板车上、麦场边、麦稭上,阴凉的大树底下、地里的黄瓜架旁、更有胆肥的人们竟斜躺在土坟边的那棵大树下。

坟边的树木一般都很茂盛,因为人们任由它独自生长,从不修剪,所以枝叶浓密,树荫比其他树下的更厚更凉爽一些。

当然胆小的人是不敢享受这份清凉的。

麦场的麦子夹着碎末状的麦康,被农用的木耙子和木掀、木刮板堆成一座小山,这小山被放置在麦场里的一个稍高点的角落,用来预防天空突然下起雨来,雨水会冲走麦粒。

再过一天,人们拖着沉痛的身子,再次扒开被碾过两次的麦稭垛,然后平摊在麦场上,晒上一两个小时,就牵着牛或驴拉着石碾再碾一遍。

为什么不用拖拉机了呢?因为这时的麦稭秆只有少量的麦粒未脱落,拖拉机的费用太高了,第三次碾下来的麦子恐怕还不够付拖拉机的钱的。

但是辛劳的人们日夜耕种而收获的麦粒,是不可能随随便便的浪费的,勤俭节约的村民们哪怕在路上见到一粒麦子都会迅速的捡起来,然后装进口袋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