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与找铺面(1/2)
汴京城与找铺面
裴望之的休沐日,叶蓁蓁一早就定好了五家要看的铺子,几乎横跨了整个内城和外城。
时间紧,任务重。裴望之和叶蓁蓁各自带着一个丫环,一个随侍,四个人浩浩荡荡的从虞府门口出发。
虞府在汴京城西面,他们先从西边外城的铺子开始看起。
第一个看的铺子在内城西南角方向,带他们看铺子的掮客是个三角吊眼的婆子,看着很是精明。
“这个铺子是外城位置不错的,往东北去是龙津桥,往南是武学。”
叶蓁蓁点点头,在铺子附近晃了一圈,冷冷清清,不甚中意。
“这个地段看上去很冷清呀!你瞧,全是河道和百姓人家,连个卖早点的都看没有。”
除了他们几个活人,路上没有其他人。在人影都没有的地方开店,这不纯纯找死么?
掮客见她说的那么直接,表情有点绷不住。
不过她很快就调整了态度,脸笑的如绽开的秋菊,“哎呦我的哥儿,这不是都出去找活计去了嘛!待晚间你来看,可热闹了!
离这儿不远就有清风楼酒肆,那生意,可红火了!你呀!可真别看不上。”她说话间身子摇摇晃晃,叶蓁蓁也随着她一块小幅度摆动。
“清风楼哪是离这儿不远,要过好几个坊巷呢!它不是在朱雀门外吗?可这离朱雀门远着呢!”许久不出声的裴望之开口质疑老婆婆。
那掮婆原本听叶蓁蓁外乡口音,以为是个不懂行的,见她身边跟着一位本地人,倒是不敢可劲儿忽悠了。
几位买主都不满意,她也不坚持,反正手头还有另一间好的。
她身子一扭,手一摆,摇晃着说道:“几位爷都不中意,没事儿,我们去东边的铺子,那儿白天热闹!晚上更热闹!”
御街从宫城宣德门延伸至南薰门,将汴京直接一分为二了。方才他们去的是外城西边,现在去外城东边。
“来来来,就在这,这儿位置总好了吧?”掮婆带她们来到朱雀门附近的一处街巷,得意不已。
蔡河呈“几”字型从龙津桥穿过,这个铺子正好在河边。岸边柳树成荫,青石贴地,微风徐徐。等到暮色四垂,在河边吹风饮酒,好不快意!
“铺子往东,太学和国子监,还有贡院呐,状元楼呐!可都在这边。平日这里来来往往的人特别多,生意也很好。要不是原主娘子嫁给了员外爷,这铺子怕是舍不得关呐!”
“这里位置倒是不错,看着挺热闹。”叶蓁蓁跟裴望之咬耳朵,她看道街上接二连三开着一堆茶饮子铺。
裴望之压低声音,不让那婆子听见他在说什么。
“但是这附近有很多妓馆瓦舍,鱼龙混杂。白天不开门你看不出,晚上全是出来拉客的。太乱了,你在这里开酒肆虞府肯定不同意……”
“你怎么知道这边青楼多?”叶蓁蓁不怀好意地发问,难不成裴望之去过?
然而她收到了裴望之一本正经的答案:“我不是在国子监念书嘛?对这块熟……喏!对面新门瓦子,这边除了状元楼,都是妓馆。再往南去,还有两座教坊……”
听掮客的说法,之前这里开了一个茶肆,是一个颇为貌美的娘子开的。
茶肆从店门口支起一个个竹竿直至岸边,竹竿上用油布盖着遮荫避雨,天晴时再收起。
叶蓁蓁走到铺子里面转了几回合,才知道为何茶肆把位置都挪到了外头,不单是为了沿岸的风月啊。
主要是这个铺子地方太逼仄了,倒不是它本身占地小,而是铺子沿河而建,是长条状,内部不够宽敞。
后厨又特别小,摆了灶台和案桌就没什么空地了。木柴,食材都得紧巴巴的堆着。对于茶肆来说地方够,但对于酒肆,太小。
茶肆主要是做茶饮和糕点,不需要大灶猛火,相对来说食材也少。
大堂柜面的墙上有一大面抽屉柜,比人都高,想来前东家是将煮茶的物事放在这里的。
地方小但不便宜,她问了下赁金,要二十贯一月,这还是外城!算下来并不划算。
唯一的好处是离夜市和太学近,人多客人自然也多。但是这里住的多数是良民和学子,单个能拿出来花的钱并不多。
就像州桥夜市上,生意好,但一份也就赚几个铜子。
小摊花的本金少,她若是租赁铺子开在这,成本可就大了。
价钱卖的又不能太高,因为旁的铺子调子定好了—薄利多销,可是月下楼走的从来就不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从别处来这又钱多的主怕是来这逛青楼的,来这消遣总不能是来吃美食的吧?青楼一般自个儿就备有后厨酒水,客人也不方便出来酒肆。
这么一想,她歇下了赁铺的心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