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屑楼与大志向(1/2)
铁屑楼与大志向
马车经过樊楼,门口迎来送往已是热闹非凡。
樊楼在宫城东华门外的景明坊,里头不单有酒肆,还有瓦子,消遣的人多自然就热闹了。
马车里叶蓁蓁和裴望之相对而坐,听她说没来过樊楼东街巷,裴望之掀开帘子一路讲给她听。
“这条道一直走,便是‘土市子’,卖竹竿的。‘土市子’再往东是十字大街,那里有‘鬼市子’。”
市子,就是集市。
“鬼市子?大半夜出来的?听起来怪渗人的。”
“是也,非也,‘鬼市子’五更天点灯,到天亮便收市了。卖的东西也无非是些衣服首饰,书画小玩意儿。还有以物易物的,价钱比其他地方便宜些。”
“汴京比越州繁华太多了,越州只有夜市,草市几样。咦,我们怎么不往东了?”
马车在“土市子”拐了个弯,朝南面去了。
“铁屑楼在‘土市子’南边,‘鬼市子’再往东有家酒肆名中山正店,千日春酒香清冽,极易入口,你不是最爱酒了?”
“汴京城中名酒真多,名字也各式各样。”多到叶蓁蓁为月下楼担心。
“那是,单是正店便有好几十家,脚店更是不计其数。还有一种是没有店面的私厨,专门到别人家里做菜开宴的,按次按桌收银钱。”
“这种好,省了店面的钱。但是要做的很好,很有名气才有人请他吧?”
“嗯,官宦人家宴请客人,不方便去外头酒肆大摆宴席,一般就会请这种厨子。
我见你的食单拟的很好,也可以接这种活,像这种单干的厨子就得会拟一桌席面的食单。”
“赚的多吗?”叶蓁蓁瞬间有了兴趣。
“这是自然,有头有脸的人家都不会在银钱上亏待别人,否则传出去颜面何存?
虞家需要大操大办的时候也会请私厨的,自家府内的厨子忙不过来。几桌席面下来,银钱给的比市面上的还要多,还有赏钱。”
“你早说我就不去看铺子了!”
“等你声名远扬了再提不迟。”
叶蓁蓁远远瞧见一栋与别的楼阁都不一样的气派楼宇,汴梁的房屋大多是斜顶,要不然平顶。而这栋房屋顶上耸立着几个塔尖,是圆顶。
马车就在这栋奇异的房子前停下,“这便是铁屑楼。”裴望之道。
不光是外表不一样,里面的装饰也不同。
其他酒肆内部大多是木质结构,看起来暗沉,便是再金碧辉煌也无非是多些摆件和珠宝装饰。
铁屑楼却将墙刷的煞白,点缀着蓝色。窗户和墙壁闪闪发光,但那种光泽并不是黄金的光,而是蓝光。难不成是用的青金石颜料?还是石青?
它的穹顶不似榫卯结构般层层相叠,而是平滑的弧线,上头画着神秘的花纹。
有几面墙上画着壁画,但不是叶蓁蓁看过的飞天壁画,图案很陌生。
“它窗上涂的是什么?”叶蓁蓁问裴望之。
“那不是涂料,是一种有颜色的贴料,花窗用的琉璃。贴料贴在没有颜色的琉璃上,再拼出形状。”
光照在有颜色和图案的花窗上,投下一地的五彩斑斓。花窗样式略有不同,但都是花朵的形状,连着一块看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正店中央还搭了台子,舞姬们跳着乐舞,但是都围着脸看不清样子。曲子颇具异域风情,有点像胡人西域那边传来的曲子。
一个包着白头巾的小二引他们到了二楼的座位,深眼窝,高鼻梁,一看就不是中原长相。
之前没来过这儿叶蓁蓁不知道该吃什么,便用眼神示意裴望之。
“捡店里的招牌上个三四样便好。”
“铁屑楼的老板不是中原人吧?”
“据说是西边来的,那边有战乱,他们一伙人逃到了大宋,便在此安居了。”
“怪道酒肆装的与别家不同,在这东京城也算是独一份了。”
小二将菜端上来,叶蓁蓁看了下,有饼子,有豆子,有肉,还有白白的不知是什么东西。
“这是何物?”她问给他们端菜的小二。
“客~官~,这是~豆泥~可以蘸~这个饼吃~”此人音调古怪,口音九转十八弯。
不过叶蓁蓁倒是听明白了,他说是豆泥,大概是用豆子做的吧!
她按店小哥说的掰下一块饼子,蘸了蘸白不白,黄不黄的豆泥。豆泥边上还浇着一圈黄色的油,中间摆着一堆黄黄绿绿的菜。
豆泥配大饼吃起来咸咸香香的,但滋味有点寡淡,且干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