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院与银钱紧(1/2)
葫芦院与银钱紧
婆婆指的是御街东边的店铺,离他们最近的车家炭张家酒店,其次是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在京中很有名气。
王楼是正店,山洞梅花包子是它家招牌。听说包子皮薄馅多,咬上一口满嘴流油,味道极其鲜美。
然而,“山洞”是何用意不知,“梅花”指的包子样式还是味道亦不知。
传言总是云里雾里,味道还得亲口去尝。
王楼向前是李家香铺,再之后是柳依依经常过来买的曹婆婆肉饼。这家的肉饼薄如宣纸,肉馅多汁,油而不腻,满口熏香。
再旁边便是李四分茶了,这条街有酒肆,有茶寮,有小食,有羹店,倒算齐全。
掮婆介绍的空置店面位置还行,在御廊西侧,离曲院街也很近。一处二进院子,用竹片装饰着,有上下两层,比城外那处茶肆更大。
“娘子你看看,前院可以做大厅,这边是账房,边上是上二层的台阶,我们上去看看。”
两楼比一楼少个沿廊,更显得宽阔。将二楼的窗打开正对着御沟旁所植果树,白色粉色相间,白日远远望去好似烟霞一般,与那日晚间所见不同。
从内侧栏杆下去是天井,两旁穿廊相连,院中所植一株巨大的藤蔓,屋檐下均爬满了。
“这里做厨房设了灶,旁边穿廊可以隔个几间房出来,娘子自住还是做小阁均可。”
从后厨开门出去就是另一条街了,叶蓁蓁对这个小院特别中意,但面上不敢表露半分,怕价钱上不好商量。
“还有两家在什么地方?”叶蓁蓁问婆子。
“娘子是对这看不中意?还有一家在东华门附近的德道坊,一家在开宝寺铁塔和封丘门旁。”
叶蓁蓁一听,这两处不是更贵?东华门是宫城东门,开宝寺虽在北面但有曲江,离延福宫更是近,那可是宫城后花园啊!
还是先问这间吧!“这间小院出价多少?”
“三十二贯一月,两层都包,旁边还有一间小院是可以住人的。之前两间是分开租赁的,现下相当于是送了一间。”
“可我有地方住,无需送我。这间都三十二贯了,另两间岂不是更贵?”
那老婆婆也觉得这店主出价颇高了些,但是另两家靠近宫城,比这还贵。
这户在州桥,算是内城外城交界的地方,胜在小巧但该有的都有。
“德道坊那家离宫城近,又是大的店面,有正店资格的,自然是贵些。北面那家胜在风景宜人,地方大,也是要比这家贵上许多的。”
叶蓁蓁打听过,汴梁一底层百姓辛苦劳作一年不过才赚三十来贯,她竟要一月花别人一年的工钱赁铺子?这还没算上买锅碗瓢盆,买人丁,买菜的钱。
于是,她跟婆子商量着开口:“这价偏贵了,外头的百姓一年赚的铜子我一月单付赁金了。
况且,我要开的不是樊楼那样的正店,净利没有它那么高。一月三十二贯,真是想都不敢想。
要不然你跟房主说说,不要送的那间房,看总数能不能减掉些?”
“娘子不要急,第一次喊价肯定是高的,老婆子多去找房主几回,看看能不能去掉些。”婆子有经验,买卖租赁的事哪是一次就能谈下来的。
他们又去了隔壁院子看附带的小院,那只是个一进院子,与铺面共用一面墙。
外头是高高的马头墙,乌头大门上挂着两个门环。打开门就是个小院,一眼看到厅堂,没有后院。
二楼是卧房,楼下东西侧间各有一个厢房,但是都很小。一共就三间,没有后厨。
难怪房主随着铺子一道租赁,单这样的布局和陈设压根赁不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