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这就是春天啊 > 71

71(1/2)

目录

71

如果是你,想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什么?

十七岁的何之初无意看到这句话时,脑子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几个字——一个不快乐的人。

是啊,不快乐的人。

自幼他就对画画感兴趣,学校里的美术课是他最喜欢的课,每次老师布置的手抄报和各种绘画作业,他都能得到最高等级A+。老师夸他是天才,对他赞不绝口。

第一次,他听到后高高兴兴地跑回家:“爸爸妈妈,我被老师夸了!”

然而何父看都没看,何母拿过看了一眼就扔进了垃圾桶:“我们之初要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要把时间都用来画画。”

何之初看着自己的画作被揉成一团纸哇哇大哭,最后哭累了也没等到一句道歉。

第二次,他的作品获得了市区举办的比赛的特等奖。他想,这次荣誉比上次高,爸爸妈妈应该会高兴了吧。

结果换来的比上次更严厉的抨击和怒骂。

再没有第三次,因为他被禁止接触画画。随着那些消失了的色彩,何之初的世界只剩下灰暗。

他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接受这种现状,努力说服自己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上。日复一日,人变得越来越麻木,眼睛常常空洞无神。

可他就是没有何父何母想要的那种聪明。

步入初中,他的成绩仍然处于中等,即便全部的时间都献给学习,尽管上了一个又一个辅导班。每次考试过后,等到的永远是何父何母大声斥责他不争气。

“我们俩为什么就生出来你这么笨的儿子?!”

“花了那么多钱,付出了那么多,你给了我们什么回报!”

他话越来越少,越来越沉默,班里的男生嘲笑他弱不禁风,娘里娘气,他置之不理,独来独往。

初三下学期,他第一次和女生坐了同桌。

女生当时留着齐肩短发,活泼开朗,特别爱笑。

对她印象最深的是,她经常去小卖部,不管买回来什么零食都要问一嘴周边的人吃不吃。一包小薯片要分,没几颗的一包糖也要分,分到最后她就吃到了一点,还笑得幸福。

她还很喜欢说话,尤其喜欢讲冷笑话,他经常被她逗笑。

时间长了,被她感染得他也不再沉闷无趣,每天和她说上几句话对他而言,是在学习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得到的一种无与伦比的放松。

他也逐渐明白他对她产生了不一般的心思。

但他清楚自己并不配。

学习没有她好,还有心理疾病。

他选择把这份喜欢藏进心底最深处,能和她做朋友他就已经很满足。

后来,中考成绩不理想,他本无缘重点高中,却因一层“关系”得以走后门进去。何父何母以为这会给他助力,事实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成绩倒退。可能是终于知道他们的儿子没有学习天赋,经过一番打探,他们决定让何之初走艺考,并给他报了专业的培训班。

丢弃了多年的画笔,在十七岁这年何之初才再捡起来。

只不过又有什么用呢?

热情和激情褪去,留下的是早已死去的灵魂。

培训班的确专业,老师告诉他应该怎么画,告诉他哪里画的不好需要改,告诉他必须这么画才能得到高分数。

他言听计从地跟着改。

某天,他发觉自己根本握不住画笔了。

老师的批评,父母的失望,压的何之初手抖、窒息,把自己整日关在房间里。连续几天的不吃不喝让何父何母不得已带他去看病。

“什么抑郁症这么严重?”

“何之初你平心而论,我们对你不好吗?你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这种病还需要治?”

结果是休学一年。

这一年,何之初被允许做自己想做的事,画自己想画的画。

至此,他总算找回来一点感觉,考到了一所美术学院,尽管那所大学并不出名,尽管他为此和父母大吵一架。

靠着“生病”这两个字勉强取得胜利的他想,没事,只要离开清源,离得远远的就好。

他本以为一切会好慢慢起来,可身体却每况愈下。

那些痛苦的场景经常会出现在脑海中,父母的冷言和不理解总是萦绕在他耳旁。

何之初想,死掉的话,会不会就永远不用经历这些了,就可以解放了。

那是和姜知意在霖城重逢的第一年,风和日丽的下午,他一动不动站在海边看了很久的海平面。日落西山,他一步一步走近,海水缓缓覆盖他的脚背,小腿,膝盖。

“那小伙子,你干什么呢!”

他没死成,被人救下来了。

姜知意也才明白过来为什么高中时候的他看起来很疲惫,为什么期末考试会差点晕倒。

“何之初,你还年轻,还有好多美丽的风景没有见到,还有好多美好的人和事没遇见,你一定得活下来呀。”

“一切都会变好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