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关键是要能炼出真正的好钢(2/2)
王部长的脸色更难看了:“这些洋鬼子是商量好的吗?一个接一个地毁约!”
沈良心中冷笑。他知道这绝不是巧合。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他们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王部长,现在更说明了自主研发的重要性。”沈良说道,“依赖别人,永远受制于人。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站起来。”
“说得对!”王部长用力拍了拍桌子,“就是要有这种志气!洋鬼子不给我们技术,我们就自己搞!而且要搞得比他们更好!”
老金这时候也来了精神:“对!我们中国人又不比他们笨,凭什么搞不出来?”
王部长转向沈良:“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放手大干一场。你需要什么设备、什么人员,尽管提。国家会全力支持你。”
沈良点了点头:“那我先提几个急需的人员。首先,我需要几个材料学专家,最好是在特种钢和合金方面有经验的。”
“没问题,我让人事部门配合你。”
“其次,我需要几个机械设计的高手,熟悉大型设备结构设计的。”
“这个也好办。”
“最后,我还需要一些年轻的工程师,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
王部长笑了:“看来你对人员配备考虑得很周全。不过我有个疑问,为什么特别强调要年轻人?”
沈良解释道:“年轻人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敢想敢干。而且他们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掌握新技术。”
“有道理。”王部长点头赞同。
这时,刘建国插话道:“沈同志,你刚才提到的那些要求,听起来像是要搞一个全新的研发中心。这个规模是不是太大了?”
沈良看了看刘建国:“刘主任,您觉得我们要搞的项目简单吗?”
“当然不简单,但是…”
“既然不简单,那就需要足够的投入。”沈良语气坚定,“半吊子的投入,只能搞出半吊子的成果。我们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王部长听了很满意:“年轻人就是要有这种魄力!好,我答应你,给你最好的条件。”
“谢谢王部长的信任。”沈良站起身来,“我绝对不会辜负国家的期望。”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王部长问道。
“越快越好。”沈良回答,“时间不等人,西方的技术封锁只会越来越严厉。我们必须抢在他们进一步行动之前,取得突破。”
王部长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就冲你这个劲头,我就相信这个项目能成功。”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了脚步声。这次进来的是一个穿着朴素的老者,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王部长,听说有个年轻人搞出了新的特种钢?”老者的声音洪亮,透着一股学者的风范。
“周院士!”王部长连忙起身迎接,“您怎么也来了?”
周院士?沈良心中一震。他知道这个人是谁——周志华,中国着名的材料学家,中科院院士,在钢铁冶金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听说有这么大的突破,我当然要来看看。”周院士笑着说道,然后目光投向了沈良,“就是这个小伙子吗?”沈良连忙起身,恭敬地说道:“周院士您好,我是沈良。”
周院士仔细打量着沈良,眼中闪烁着审视的光芒:“年纪不大嘛,听说你搞出了新的特种钢配方?”
“是的,周院士。”沈良点头回应。
“拿来给我看看。”周院士毫不客气地说道。
王部长在一旁解释:“周院士,沈同志的配方确实很有创新性…”
“我自己会判断。”周院士摆了摆手,直接对沈良说道:“小伙子,你的配方在哪里?”
沈良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递给周院士。周院士接过文件,戴上老花镜仔细查看起来。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在等待着这位权威专家的判断。
看了几分钟后,周院士皱起了眉头:“这个配方…有些地方我看不懂。”
刘建国听到这话,心中暗喜,正准备开口说什么,却听到周院士继续说道:“但是从理论上分析,这个思路确实很新颖。小伙子,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
沈良心中一紧,但表面保持镇静:“这是我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学习,慢慢摸索出来的。”
“摸索出来的?”周院士眯起眼睛,“你今年多大?”
“二十六岁。”
“二十六岁就能摸索出这样的配方?”周院士的语气中带着质疑,“小伙子,做学问要严谨,不能胡编乱造。”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刘建国见状,立刻站出来说道:“周院士,我早就说过,沈良这个人喜欢夸大其词。这个配方恐怕…”
“你闭嘴!”周院士突然厉声打断了刘建国,“我话还没说完呢!”
刘建国被吓了一跳,讪讪地闭上了嘴。
周院士重新看向沈良,语气缓和了一些:“小伙子,我不是在质疑你的能力。而是这个配方里有些理念,确实超前了。”
“周院士,您指的是哪些地方?”沈良虚心请教。
“比如这里,”周院士指着文件上的一处,“你在钼的添加量上,采用的是分段式递增的方法。这个思路很先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沈良点了点头:“确实会有困难,但并非不可解决。关键是要控制好温度曲线和时间节点。”
“哦?”周院士来了兴趣,“你说说看。”
沈良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开始画图解释:“首先,我们需要将整个冶炼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温度控制在1450度到1480度之间,这时候加入基础的钼…”
沈良的讲解深入浅出,配合着图表说明,逐渐展现出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
周院士听得越来越专注,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其他人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也被沈良的专业态度所震撼。
讲解完毕后,周院士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小伙子,你的理论基础很扎实。但是光有理论还不够,关键是要能炼出真正的好钢。”
“周院士说得对。”沈良诚恳地回应,“我已经在红旗钢铁厂做过试验,效果还不错。”
“是吗?”周院士转向王部长,“那炼出来的钢材质量如何?有没有检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