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昭雪(1/2)
风雪停了。
铅灰色的云层却未散去,沉沉地压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像是为一场迟来的国丧默哀。
三日后,大朝会。
文武百官分列金銮殿两侧,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嗅到了一股山雨欲来的气息。承恩侯一党的核心人物,或是称病未到,或是站在队列中,面如死灰。
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十二旒的冕冠遮住了他半张脸,无人能窥其喜怒。他只是静静地坐着,却有一种无形的威压,笼罩了整座大殿。
“宣旨。”
许久,他终于开口,两个字,没有一丝温度。
侍立一旁的内侍官长躬身而出,手中捧着一卷明黄的圣旨,走到丹陛中央。他清了清嗓子,尖细却清晰的声音响彻大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兹查,杨国公杨延嗣一案,系奸佞构陷,证据伪造,致忠良蒙冤,三军寒心,朕心实痛之。杨氏一门,忠烈许国,反遭屠戮,此国之大不幸,亦朕之过也。”
短短几句,已如惊雷炸响。殿中百官,不少人已是冷汗涔涔。
内侍官顿了顿,继续宣读:
“今真相大白,沉冤得雪。特追封杨延嗣为‘忠烈武王’,谥号‘武毅’,依亲王礼重葬。于京师建忠烈祠,春秋二祭,以慰英灵。其麾下飞狐峪一役阵亡之三千将士,一并追授‘忠勇’之号,入祠同享祭祀。其家眷,皆脱罪籍,厚加抚恤。”
圣旨读到此处,殿角两个身着素衣,跪在地上的身影,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压抑的呜咽。
是杨莺,杨燕。
作为此案最重要的苦主,她们被特旨传召入殿,亲耳聆听这迟来了三年的公正。
从第一个字开始,杨莺就死死咬着自己的手背,不让自己哭出声。血腥味在口中蔓延,可她感觉不到疼。那些被凌辱、被践踏、被视作尘泥的日子,一幕幕在眼前闪过。父亲刚毅的脸,族人临刑前的悲愤,还有她和妹妹在泥沼中挣扎求生的每一个日夜。
“……承恩侯霍启,贪墨军饷,构陷忠良,罪大恶极,罄竹难书。着即刻押赴刑部,秋后处斩。其党羽,凡涉此案者,由三法司与皇城司会审,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内侍官的声音还在继续,杨燕的身体已经软了下去,若不是杨莺在旁死死扶着,她早已瘫倒。泪水决堤,打湿了冰冷坚硬的金砖。
“姐姐……我们……我们不是罪人了……”她喃喃着,声音碎裂不成调。
“是……我们不是了……”杨莺抬起头,泪眼模糊中,她看到了那个站在武将队列前方的身影。
张奇。
他穿着一身绯色的官袍,身姿笔挺如松。他就那样静静地站着,仿佛这殿中的一切喧嚣,都与他无关。可杨莺知道,若不是他,这道迟来的圣旨,将永无见光之日。
圣旨宣读完毕。
“钦此。”
内侍官合上圣旨,退回原位。
“罪臣之女,杨莺、杨燕,叩谢天恩!”杨莺拉着妹妹,用尽全身力气,朝着龙椅的方向,磕了一个重重的头。
“皇恩浩荡,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不大,却带着血泪,带着十几年的冤屈与绝望,又带着此刻新生的所有希望。
皇帝从龙椅上站起,他走下丹陛,一直走到姐妹二人面前。
“平身吧。”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是朕,对不住你们杨家。”
这一句“对不住”,让杨莺刚刚止住的泪水,再次汹涌而出。她和妹妹伏在地上,泣不成声。
皇帝没有再多言,他转身,环视百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