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昭雪(2/2)
“杨家的冤屈,今日昭雪。但朕想问问诸位,这三年,为何满朝文武,竟无一人为杨家鸣冤?是诸位都瞎了,还是都聋了?亦或是,这殿中,还有霍启的同党?”
他的话语不重,却如刀子一般,刮在每个人的心头。
殿中死寂。
“张奇。”皇帝唤道。
“臣在。”张奇出列,躬身。
“皇城司协同三法司办案,朕给你的权力,依旧作数。”皇帝走到他面前,停下脚步,“朕不仅要知道谁参与了构陷,朕还要知道,谁在这三年里,享受着杨家将士用命换来的军功,侵吞着他们的抚恤,还心安理得地站在这金銮殿上!”
“臣,遵旨!”张奇回答得斩钉截铁。
“退朝。”
皇帝说完,便转身,头也不回地朝着后殿走去。
百官如蒙大赦,却又不敢大声喘息,一个个低着头,鱼贯而出。
张奇没有动。他等着那对姐妹。
杨莺扶着杨燕,慢慢站了起来。她们走到张奇面前,隔着三步的距离,又一次,深深地跪了下去。
“张大人,”杨莺开口,声音里还带着浓重的鼻音,却无比郑重,“大恩不言谢。我姐妹二人的命,是您给的。杨家上下的清白,是您还的。从今往后,但凭驱策,万死不辞。”
杨燕说不出话,只是跟着姐姐,一遍又一遍地叩首。
张奇上前一步,虚扶了一下:“杨姑娘,快起来。为杨国公昭雪,非我一人之功,是天理昭昭,是圣上英明。我所做的,不过是为人臣子的本分。”
他心中,却没有他口中说得那般轻松。
他能感受到两姐妹投向他的那种情感,那是一种混杂着感激、爱慕、甚至全身心依赖的复杂情绪。这情感太沉重,像是一张网,让他有些透不过气。
他想起昨夜,皇帝在御书房的单独召见。
“霍启倒了,他背后的人,不会善不甘休。”皇帝当时背对着他,看着窗外的夜色,“太后……年纪大了,总念着娘家的好。”
那是皇帝第一次,如此直白地在他面前,提及那位垂帘听政十余年的母后。
“朕让你查,就是要你连根拔起。这把刀,朕交给你了。可刀太利,也容易伤到自己。你要当心。”
那些话,此刻还在耳边回响。
承恩侯是太后的亲侄子。动他,已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如今要将他的党羽连根拔起,无异于直接向太后宣战。
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大人……”杨莺见他出神,又轻唤了一声。
张奇回过神。他看着眼前这张梨花带雨,却难掩绝色的脸,又看了看旁边那个还带着少女稚气,满是孺慕的杨燕。
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不仅仅是为了朝局,也为了眼前这两个刚刚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孤女。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张奇开口,“圣上有旨,已将城南一处宅邸赐予二位。我先送你们过去安顿。之后的事,我们从长计议。”
“全凭大人安排。”杨莺低声应道。
张奇点了点头,转身先行。
他走在前面,杨莺杨燕跟在身后。三人穿过长长的宫道,冬日的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一点稀薄的暖意,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寒冷。
前方的路,是回家的路,也是一条充满了未知与凶险的路。张奇的背影,在她们眼中,是唯一的依靠,唯一的屏障。
而对于张奇而言,身后那两道亦步亦趋的身影,既是他奋斗的意义,也是他最沉重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