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第 173 章 他们倒是当朕好欺负了……(1/2)
第173章第173章他们倒是当朕好欺负了……
“若是在乱世,年羹尧也可以称一声枭雄。”胤禛说道,十四皱了皱眉:“对他评价这么高?”
他有些不以为然,在十四看来,年羹尧也不过是个会打仗而已,但是打仗谁不会呢?他也会,他还是大将军王呢。可年羹尧有不臣之心,这就不太好了。
想当年,年遐龄能做湖南巡抚,也还是世祖皇帝给年家脸面。
现在倒好,兄弟两个明面上做大清的官员,实际上却是为背叛大清做准备,实在是,有负圣恩。
年希尧和年羹尧的官儿做得好,还是康熙提拔的多啊。
十四不耐烦的问道:“现如今四哥打算如何处置?”
是直接将人拿下还是怎么样。
胤禛沉吟片刻:“先不要动,你派人去和弘显悄悄的说一声,让弘显打听打听那岛屿的事儿,若是个好地方,回头再拿下年羹尧。”
十四立马就明白了,自家这好四哥,是看上了年羹尧的那岛屿。也不对,现如今那岛屿也不是年羹尧的,年羹尧不过是偷渡了一些罪犯上去,又运送了一些物资上去。
那岛屿,是该属于大清的,因为那一片的海域,就是规划在大清海上边境线之内的。
既然是自家的地方,那肯定得拿回来啊。
十四顿了顿,就搓着手凑到胤禛跟前:“四哥,若是那地方拿下来,能不能让我去……”
胤禛看他一眼,片刻之后才说道:“让你去也不是不行,但是你要知道,以前那岛上没有人生存,那说明条件必然是十分艰苦的,一时半会儿,那岛屿是没法子发展起来的,更不要说和台湾比了。”
若是想要变成台湾那样,至少得几十年,甚至百年时间。
十四不一定能熬得住。
十四没说话,只沉思起来。胤禛也不催促,将他那折子先给压下来:“回头年希尧那边你再查一查,看他们兄弟俩是如何来往交易,要定罪需得有明确的证据。”
说完就摆手:“你好久没回京,现在难得回来,就先回去修养几天。”
十四点点头,很敷衍的行礼,然后就一溜烟的跑走了。胤禛看的直皱眉,都快四十的人了,竟还是小孩子一样,连点儿规矩都没有。
那拉金婵知道年羹尧兄弟俩的事情之后,都吃惊的瞪大了眼睛:“这事儿是真的?那年羹尧兄弟俩可真是……很敢想,也很敢动啊。”
说弄个岛屿就弄个岛屿。
当然,也可能是抄家灭族的迫切在后面追赶,所以兄弟俩是义无反顾,必得要给年家找个退路?
年夫人……前年就已经过世了。
对于年氏,他们必然也还是有兄妹情分的,但是怎么说呢,成了家的人,更多的考虑也就是自己的小家庭了。年氏毕竟已经嫁人,也生了儿子,张家又是厚道人家,到时候就算是他们兄弟真的要出海,年氏受到的影响估计也不会太大。
再者,年氏若是当年听了他们的,进宫做了宠妃,说不定他们现在还有别的选择,但偏偏年氏更喜欢孩子,更愿意保住孩子,所以他们对于宫里是没法子伸手的。
既然宫里这边没法子,那也就只能是往外想办法了。
那拉金婵问道:“那岛屿离着咱们远不远?”
胤禛让人拿来了地球仪,在上面找了片刻,然后摇头,太小了,地球仪上都没有——现在的地球仪可不是后世那种连城市都有详细显示的地球仪。
这会儿的地球仪,也就只有最大的几个国家。大清,以及八国,还有一些周边的小国家。若是偏远些的,距离大的国家比较远的,地球仪上就找不到。
那拉金婵又问道:“那你想不想要那岛屿?”
要么说是夫妻呢,这不就想到一起去了吗?
胤禛冲那拉金婵摆摆手:“这个事儿不能着急,先得摸清楚那岛屿的位置,还有周边环境,现如今岛上有多少人口,以及年羹尧去那岛屿的路线。”
再就是搜查年希尧的罪证。
得确保在抓年希尧的时候,也需得将年羹尧给拦住。不然这边抓了年希尧,那边年羹尧跑掉了,事情可就麻烦了。虽说胤禛也不怕年羹t尧在那岛屿上做大,但是,能少打仗还是尽量少打两场的,毕竟,火药这些东西都是消耗品,用了可就没了。
再者,海上作战不像是陆地,陆地上你只要将包围圈扎好了,除非对方是会飞天遁地,否则总是能抓到人的。但岛屿就不一样了,水里藏个一两天,回头照旧上岛。
所以海上的战争,除非是有十足的把握,否则就不好轻易动手。
那拉金婵也不多问,问也没什么建议啊,她又不会打海战。
她就问起来隆科多的事儿:“人已经死了?”
胤禛点头,一杯毒酒的事儿,他和李四儿是一起死的,胤禛承诺会留着李四儿的一双儿女的性命,虽说不保证他们荣华富贵,但一辈子衣食无忧还是可以的。
隆科多交出了那批银子的埋藏之处。
胤禛已经派人去挖了出来——就埋在京郊庄子上。现在隆科多交代了,倒是显得这地方多好找一样,但隆科多若是不交代,真不好找,一来是佟家名下庄子多,二来是庄子上地多,一点点儿的挖,一点点儿的翻找,没个一年半载找不完。
总共四百万两白银,比胤禛之前预料的还要多。
但是银子到手也就没了,边疆那边要走了二百万,一个是西北那边,一个是挨着缅甸老挝那边。还有五十万是教育部要走了,因为现如今学校那边还是赔钱状态呢,没多少研究发明,赚不了银子,那就只能是先找朝廷要了。
因为是新兴的部门,所以胤禛必得要给钱——以此来证明朝廷的态度,对于教育部是很支持的。不然胤禛都不看重,那户部更是看菜下碟,日后说不定一文钱都不会给教育部。那时间长了,教育部就挺不住,学校就要关门大吉。
如此一来,前期的心血不就都白费了吗?
再就是商务部那边要了五十万,商务部那边要修路,和工部合作,打通一条南北之间的商贸路线,好将北边的东西卖到南边去,再将南边的东西卖到北边去。
以前是没法子,水果蔬菜这些保质期短,送不到路上怕是就坏完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啊,现在有玻璃,又密封的橡胶圈——这个不是橡胶树做的,而是杜仲胶做的。
橡胶树的产量比较多,现如今光是马车上都没办法提供呢,所以这种小物件就更没法子了。也幸好杜仲胶做出来的密封圈效果也很好,所以现在南北之间的商贸也成了一件儿很有赚头的事儿。
还剩下一百万呢,十三那边要走了五十万,是给御前侍卫,京畿大营,还有九门这边的侍卫们更换武器的。
也就是落到国库里的,现在只剩下五十万了。
这五十万,胤禛还需得多掂量,生怕哪儿有点儿天灾人祸,朝廷不光留不住这五十万,指不定还要再贴进去几十万。
夫妻俩正在说着话,苏培盛那边就急匆匆的进来,说是王校长那边有事情求见。
王校长和那拉金婵也算是……上下级关系,所以那拉金婵也就跟着胤禛去见了见。
王校长拎着一个小口袋,等行了礼,问了安,就很是激动的将小口袋捧起来:“微臣这次来,是因着造船厂那边送来了好东西,微臣迫不及待想和皇上道喜。”
苏培盛上前来接了那小口袋,然后打开,看一眼,有些愕然,又看王校长。
王校长笑眯眯的:“苏公公没看错,就是盐巴。”
苏培盛伸手捏了一小撮,放在自己嘴里,品尝片刻,点头:“确实是盐巴。”
他赶忙将小口袋放在胤禛跟前,那拉金婵也凑过去看,就见那口袋里的盐巴雪白细腻,王先生喜滋滋的:“他们的信上说,有新的晒盐法,用这种方法,能得到的盐巴比以前的法子高出来五倍!并且,得到的盐巴也是上上等。”
胤禛吃惊:“五倍?”
王校长立马点头,又将信件拿出来,双手捧着递过来。
还是苏培盛先拿过去打开,然后才交给胤禛。
胤禛一目十行,看完之后忍不住拍桌子:“好好好,若真像是这信上所说,那可真是大清之福!”
盐是百姓们必得要用的东西,现如今的盐价是比较贵的,大概是半两银子二两盐,这还是在江南之类比较富裕的地方,而且江南产盐,才是这个价钱,当然,私底下贩卖的就不知道了,但也并不会便宜太多。
若是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甚至有可能是一两银子一两盐。
很多的家庭,用盐都是抠抠搜搜的。连吃都这样省着用,更不要说用来做别的了。
若是这个晒盐法当真管用,那说不定能将盐价打下来一多半。
胤禛问道:“这晒盐的法子是谁想出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