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在四爷后院发疯 > 第173章 第 173 章 他们倒是当朕好欺负了……

第173章 第 173 章 他们倒是当朕好欺负了……(2/2)

目录

王校长笑眯眯的:“是一个姓钱的书生,他以前是江南人,后来在弘晖学校读了几年书,又对造船很有兴趣,就去了两广那边,随后也不知道自己怎么瞎捣鼓出来的晒盐法。”

胤禛点头:“你让他写个折子送过来,这事儿需得先保密,等朕看到了折子,朕会派人去接他回京。”

到时候就能公开这晒盐的法子了,而且,朝廷也必定会给这书生赏赐。

送走了王校长,胤禛就笑眯眯的将那一口袋盐巴给苏培盛:“拿去御膳房,朕要看看这些盐到底如何。”

若是不好吃,或者吃不了,那晒盐法也就白搭了。

苏培盛忙应了下来,那拉金婵笑道:“若是农学院那边的进度也这样快,可就太好了。”

但农学院那边,到现在也还没什么动静呢。

胤禛沉吟片刻,只能安慰那拉金婵,也是安慰自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麦子一年一次,玉米一年一次,水稻一年两次,最多三次,他们就算是最快,也需得一两年才能有成就。”

现如今,农学院也才建立一年多。

粮食这东西,因为循环周期长,所以做实验的周期也长,一两年都算是短的了,三五年能出成果,就已经算是很快很迅速了。

十四那边动作很快,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和弘显交代的,不到三个月,弘显就亲自带着人回京来了。

他顺便带了一个地图,他自己绘制的,上面是年羹尧那岛屿的位置,面积大小,以及周边的特征。

距离大清境内不算近,比台湾要远得多,若是从福建那边乘船,大约需得一个月左右才能到达。另外,岛屿面积也比较小,大约只有台湾的一半儿。

弘显觉得,为这么个岛屿浪费兵力,是不太划算的。因为本身这岛屿就小,又距离境内比较远,就算是打下来了,派人管理都是个问题。

而且岛上面积小的话,种植就比较麻烦。

到时候能生存的百姓数量也会少,这么说吧,为了三五万人,弄个县令去管理这是正常的。但为了三五千人,弄个知府去管理,这就有些不太合理。

朝廷不光是要考虑这些事情,还需得考虑别的。

胤禛听着弘显的分析,忍不住擡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到底是长大了,和你阿玛一样能干了。”

提起来他阿玛,弘显眼眶就有些红,原本直亲王过世之后,他是该守孝三年的,但因着福建那边缺不了人,所以热孝之后,他就被夺情,又回了福建那边。

当然,夺情不算坏事儿,不用怕三年之后自己的位置被人取代了。

但是,难免也心里对阿玛也有些愧疚。

胤禛又说道:“你阿玛若是看见你这样能干,必然是很欣慰的,你也算是继承了你阿玛的遗志。既如此,就该好好干,将来对你阿玛也能有个交代。”

弘显使劲点头,他必然是不会让自家阿玛失望的。

胤禛又叫了十四来,将弘显的折子给他看:“你觉得,这岛屿打还是不打?”

十四眨眨眼,伸手将自己的荷包摘下来扔到地上,伸手指着荷包问道:“四哥,我这荷包里虽然没装多少银子,但也有几两,我一弯腰就能捡起来,你说我要还是不要?”

胤禛无语了一下,伸手在他后脑勺拍一下:“既如此,那这事儿就交给了你,你打算怎么办?”

“我打算兵分两t路,我自己带着人去抓年羹尧,另外派人去山西那边。”年家兄弟俩,一个都跑不了。

胤禛点头:“好,那你尽快去办吧,再耽误下去,指不定人就真的跑了。”

弘显毕竟年轻,指不定他调查那岛屿的事儿,年羹尧已经知晓了。

十四当天出了宫就直奔十三府上,找十三借用了人手,当天赶在晚上城门关闭之前出京。

十四出京的事儿是秘密,他之前是巡按使,本就是秘密出京巡视的,现如今又悄悄的走人了,大家也不过是随意议论两句,并没有人很放在心上。

也就是一个月之后,年氏就递牌子进宫了,年家那边给她传了信,年羹尧兄弟俩,都已经被十四押解回京。

那拉金婵看着那牌子沉吟了一下,摆摆手,让春华去回话:“本宫这两天正忙着,让她过段时间再递牌子吧。”

也就是不见的意思。

年氏听到回话人都要急死了,但她现在又不是年贵妃,她不过是个诰命,皇后说不见,她连皇宫的大门都进不去,就算是着急的冒烟儿了,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年羹尧兄弟俩被带回京城,直接就下了大牢。年氏去探望,看见这两个哥哥,立马就忍不住红了眼眶,扒着栏杆哭诉:“我早说了让你们安分守己,不要去和皇上作对,你们非得不听,现如今可好……”

年羹尧被哭的心烦意乱:“现如今说这些有什么用?事情已经如此了,你倒不如想想法子,将你侄子给带出去。”

好歹能留着年家血脉。

胤禛那性子他是知道的,以前年家也是胤禛门下奴才,胤禛是旗主。再者,年羹尧也是得胤禛提拔过的,年希尧年长些,他是被康熙提拔起来的。

这位皇帝最是睚眦必报的人,所以这次必然不会放过年家。

那么,年家的结局说不定就真像是年氏以前做梦梦见过的——抄家灭族,家破人亡,连带宫里做贵妃的她都没能逃过去,很快跟着死掉。

既如此,这会儿哭有什么用呢?

年氏抿抿唇,说的容易,进了大牢有几个人,都是谁,这都是记录在案的,她怎么才能将两个侄子给带出去?

就算是两个侄子死了,那也是顺天府验尸之后才会发放回去的。

年氏又给那拉金婵递牌子,那拉金婵还是没见。见有什么用?她难道还会为了年氏去找胤禛求情?开玩笑呢,她又不是个男人。

年氏奔波一个月,到底是没能留住年羹尧兄弟俩的性命,这兄弟俩,紧跟着隆科多的脚步,说没也就没了。

倒是年家的几个子侄,胤禛只是判了流放,并没有要他们性命。

饶是如此,京城中也不知道哪儿吹来的一股风,说胤禛心狠手辣,容不得功臣,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不管是隆科多还是年羹尧,都是在胤禛继位的时候出过力气的。现如今,却是一个接一个的死了。

胤禛气的不行,在坤宁宫来回的转圈:“朕若不是念着他们的功劳,早就将人给处置了,何必等到现在?再者,朕真要是狠心绝情,隆科多的儿子,还有年家的子孙,哪个能活命?”

他难道不知道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斩草要除根的道理吗?

不就是念着他们以前的功劳,所以才网开一面,将能放的都给放了吗?

那拉金婵就说道:“该是要查一查这股流言从哪儿来的,听起来像是文人闹出来的。”

因为一般老百姓也说不出狡兔死之类的话,再者,他们也不关注夺嫡的那点儿事情啊,要说胤禛弑父篡位,他们肯定要八卦几句,但要说谁在胤禛继位的时候出了力气做了什么,他们却不会仔细问仔细说。

那拉金婵一说,胤禛就猛然想起来了:“难不成又是刘文静那一伙子人?”

刘文静已经被砍头了,刘文静的同窗好友,还有同僚,胤禛却是没有很严苛的一视同仁,而是命人仔细审查之后,关起来的,流放的,贬官的,反正都有处罚,却都没要命。

饶是如此,怕是在文人之中,胤禛的名声也不怎么好了。

说不定这事儿就是那些文人们编排他的。

胤禛就有些无语:“朕也是因着听了你的话,觉得不该制造太大的恐慌,现如今倒好,朕好不容易宽和一次,他们倒是当朕好欺负了。”

那拉金婵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老虎不发威,当它是病猫吗?

正在风口上,这些书生们难道就没担心过自己的脑袋会和刘文静的一样,咔哒一下就落地的吗?

非得要赶在这时候,做些惹怒胤禛的事儿,好结束自己的性命来个下一次投胎吗?

算了,她好心好意的帮着这些人秋求情,现在倒是让他们有机会来非议胤禛,这可真是……恨不能时光倒转,她没给他们求过情呢。

胤禛受不得这个气,果真是命人去查这些流言的源头,查来查去,还真查到几个书生头上。

编造流言的肯定是要没命的,至于传播的,根据传播人数的不等,也会一一判刑。

京城里很是戒严了一段时间,大约是因着朝廷态度十分坚定分明,再加上巡城司也比往日里更勤快了些,来来回回的在街上转悠巡逻,所以没多久,这些流言,就逐渐的消散了——毕竟,也不是人人都觉得自己脑袋不太好,想换一个的。

事情按下去之后,胤禛就特意命刑部将隆科多和年家两兄弟的事情给写成文书,发放各地官报——他们的死是罪有应得,可不是他这个做皇帝的容不得功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