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烧灯续昼 在天意方面,中国人大抵是学……(2/2)
“自己多小心一点应该不成问题。”他说,“众目睽睽之下,如果一击不中,对方就很被动了。”
“的确。”唐秋生认真地复盘了荆轲的行动,的确是第一下没刺中之后就完全没有机会了。
所以只要留心了,的确没什么太可以担心的。
而且如果不慌的话,应该也不会出那种名场面了。
秦王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仙人那时候去太子丹宫里,觉得他会派什么样的人来做这种事呢。”
“肯定不能太引人注目。”唐秋生说,“应该派读过书的,看上去像那么回事的。”
“到时候准备个暗器。”唐秋生回忆了一下,“应该不大,然后涂上毒药什么的。”
秦王微微偏了偏头,“毒药么。”
“寡人倒是听到过一种做法,就是兵器每一次淬火的时候都用毒汁来淬,”他慢慢地说,“这样这个兵器就会剧毒无比。”
“但是好像没听说战场上用过唉。”唐秋生说,真的有这种技术的话,好像没有应用到军队里。
“在战场上,制造伤员也很重要,可以增加敌人的负担。”秦王解释道,“一刀封喉这种需求并不大。”
“而且太麻烦了,”秦王说,“兵器的制造还是得以物美价廉为主。”
唐秋生听说过秦国的兵器都是标准化的零件,即使在战场上出了问题,摸出替换件来,三秒钟就可以重新恢复输出。
不得不说在两千年前,这样的军队的确十分令人绝望。
加上严格的军功爵考核制度。
还是投降吧,为什么要徒增痛苦呢。
反正最后都是死,为什么不选个痛快点的。
如果刺秦的计划失败之后,那么燕国的日子也到头了,齐国大概率会投降。
就只剩下楚国了。
唐秋生想,一开始的时候是李信用二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然后不利。
之后换上王翦将军。
最终攻灭了楚国。
之后楚人发下了毒誓。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国并不好收复,是不是有一个原因就是,文化和中原差的比较多呢。
果然义务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项羽今年也有三岁了,这个时候他应该还无忧无虑地生活在项燕的府邸中吧。
唐秋生掰着手指计算着,之后搅乱风云的人物们也在一一登场了。
当然尉缭等的韩信不知道他父母结婚了没有,按照古人生孩子的效率可能他们还在相亲。
说不定还不认识。
“国尉等的弟子是楚人?”秦王问道。
“应该是吧,也有可能是六国之后跑到楚地去的。”唐秋生说t,“怎么的,大王很好奇么?”
“的确很好奇。”秦王说,他仰起头看着天,然后笑了笑,“寡人当然好奇了。”
“好奇把我大秦三军青年才俊都能比下去的人物长什么样子。”
“不过。”他突然转过了头,看向了唐秋生的脸,直视着她的眼睛,“在仙人的卜算中,是不是大秦的江山并不稳固呢。”
唐秋生略微后倾了一点身子,“为什么大王会这么想呢。”
“因为尉缭子的弟子,”秦王轻声说,“天下兵家皆尊尉缭子。”
“他的弟子总不能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吧。”他坦然地说,“必然是个不世的将才。”
“然而若有这样的人,上天不至于不垂怜与他吧。”秦王静静地说。
“垂怜与他?”唐秋生问道。
“既然生了他,肯定要给他驰骋的舞台。”秦王安静地说,听不出什么情绪,“既然是能将那个心高气傲的尉缭子都折服的人才,一般的乱世怎么配得上他了。”
“非得天下大乱不可吧。”
唐秋生在心里叹了口气,然后她笑了笑,“卜算的结果是会变的。”
“这种人才,既可以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搅动风云,当然也可以在盛世拓土开疆。”她说,“当然了,的确会有一种未来延伸到那个不好的可能。”
然而即使在那个可能,唐秋生想,汉承秦制,您所设想的帝国,依旧以另一种方式活了下去。
至少这九州,再也没有分开过。
无论再经历多少人的割据,分裂,乱离,动荡,所有人的心中,依旧渴望着四海归一,渴望着重新团聚在一起。
也许您的万世帝国,就是这样实现的。
她不打算明说。
但是她知道他感觉到了什么。
她听见他轻轻地笑了一声。
“凡人诚然不该窥探天机,”秦王慢慢地说,“若是知道了什么不好的结果容易一蹶不振,从开始的就放弃了,最后反而正好应和的预言。”
“寡人不是那种人。”他说,“就算真的天罪与我,寡人也要把想要做的事情做出来。”
“说不定能让上天回心转意。”
唐秋生笑了笑,她抱着膝盖,看着深沉的暮色。
在天意方面,中国人大抵是学不聪明的。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从来也学不会向上天讨饶,获得神明对人类的怜爱或者说偏爱,也不指望世界上真的存在什么流着奶和蜜的土地,抑或是没有任何烦恼和苦痛的伊甸园。
我们只生存,不唱诗。
只是踏踏实实的生存。
耕种着本来粘稠滞涩的土地,一锹一锹地挖出水渠和运河,一块砖一块砖地垒起长城。
我们脚下只有这片不太完美的,可以说多灾多难的土地,但是我们不会抛弃它,不会只想换一块更美好的大陆。
我们选择就在这里生活,就在这里繁衍。
就在这里繁荣。
从这里出发,从这里开始征途,将它变成希望和梦想的土地。
一方水土一方人。
哪怕面朝黄土背朝天。
也怀抱着某种希望和梦想。
梦里的黄河清见底,通天大道走长安。
这就是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
唐秋生沉默了一会,她听着灯火的筚拨声,然后笑了出来,“许多人知道未来就会束手束脚,所以人类不能窥探未来是某种仁慈。”
“仙人可以。”秦王轻声说,“是么?”
“嗯。”唐秋生点了点头。
“仙人害怕过未来么?”秦王低声问道。
“曾经。”唐秋生含糊地说,“因为我没有你们正向的因果,我很多时候都是顺着果去求因。”
“看到了某个未来,之后顺着它回去做现在的事。”
“后来,我放弃了。”她轻声说。
“不再看未来了么?”秦王问道。
“不是。”她笑了笑,“不再畏惧因果了。”
“从前想起因果这件事来,总是瞻前顾后,生怕自己开始了奇怪的因,去打破那个稳定的果。”唐秋生笑着说,“现在想想,我也许不应该畏惧这种事。”
“我要顺着因果往前走,我要拿到自己的果。”她说,伸出手,在虚空中画了一条线,“大王觉得我是不是很不遵守天命。”
“寡人觉得没有问题。”秦王说,“看到了,还能主动拾起因果。”
“可以说非常勇敢了。”
唐秋生笑了笑,捂住了脸,“谢谢夸奖。”
“不过,”她笑了笑,“我也不过是会看到一点果罢了,现在很多因还没有种下呢,我相信大王的未来肯定会走到最光明灿烂的那条路上的。”
秦王闻言笑了一声。
“那仙人就看着吧。”他说,伸出手,指向了悬在中天明亮无比的紫薇星。
星河浪漫而华丽,在夜空中怒放出一簇簇美丽而长久的花朵。
“和日月星辰,千山百川一起期待着吧。”
“那个未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