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逢安(2/2)
兰亭为了摘花蓼才掉进了那洞中,如今倒也算有头有尾。
清点完毕,几人上马下山。
回到堂中,日面早早就在门口候着了,远远见到他们的马队,恨不得扑进自家娘子怀中。
“娘子——”
泼辣的小婢子头一回泪盈于睫,兰亭扶着她的手下了车,为她擦了擦眼角的泪。
“也是个独当一面的小娘子了,当众哭成这样,黄儿火儿他们还不笑话你?”
日面一听,收不住的泪意果然憋了回去,闷闷道:“娘子就知晓唬我,说好的两三日便回,怎么一去竟是四五日。”
苻光进城后就和她分开了,兰亭吩咐着黄儿等人去收检药材,一面回道:
“说来话长。这几日堂里如何?”
她走之前,下了令让堂中暂停售卖药材,只问诊不卖药,虽能勉强撑着,但到底是砸招牌的事,兰亭也难免忐忑。
一旁的邱盛和日面对视一眼,笑道:“托娘子的福,这几日虽然未曾卖药,但堂内生意竟也十分红火,大家忙得脚不沾地。”
兰亭入折柳巷之前便注意到巷口来来往往的人,的确络绎不绝,倒不知是为了药堂而来。
她往门内走去,“这是为何?”
邱盛笑道:“本来娘子走后,堂内因不卖药了,生意惨淡,每日里只偶尔几个问诊的前来。谁知晓每过几日,一大清早的就有人上门等着,问我们堂内卖不卖药膳。”
日面接话道:“娘子,咱们救下的那位晁大人果然是个君子,他写了首诗,赞颂娘子给她做的那道玉柱杖粥,果然在城中传开,都说要来一试这晁公推崇的药膳呢。”
邱盛捋了捋胡须,继续道:“日面说得不错,就因为晁大人这首诗,都来求这药膳,月兰说这方子不外售,但每日限量售卖药膳,先到先得,大家就都来排队了。这掌厨的,娘子也认识,正是那灵秀馆的梅香。”
兰亭有些惊讶,随即释然,这梅香本来就是因着在“食”道上颇有天赋,做粥做得出彩,才被收入馆中,如今也算是人尽其才。
“这几日灵秀馆乱得很,老有人撺掇着排挤别人,好在季夫人雷霆手段,暂时压住了,拉着梅香几人做起药膳的生意,整日里忙得脚不沾地,才没空闹事。”
日面在兰亭耳边偷偷道。
人多之处难免有摩擦,但这排挤便实属欺凌了,兰亭皱眉,“都是些什么人排挤他人?”
日面脸色微妙,见左右无人,才凑到她耳边:“娘子,受排挤的那个才是最不一般的。”
见兰亭不解,又继续道:“她呀,竟然做过娼女。”
……
不待兰亭细察这事,后院已经开始张罗晚饭。
饭毕,她将带回的手书医案收拾好,又将从胡娘子那里习得的水培方子重新整理一遍,已经是夜幕低垂之际。
窗外响起三声叩响。
她往外走去,果然是苻光,只不过这人蒙着半张脸,一身玄色劲装,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
见她看过来,伸手递过一个包袱,从窗户里直接跳了进来。
“方才在做什么?”
他来时,屋内窗纱还映着小娘子呆呆出神的模样。
“胡娘子让我在水培一事上受益匪浅,可思来想去,问心堂都不是那等进行培育的绝佳之地。”
苻光目光微动,没有开口。
兰亭知晓此事并非一蹴而就,转了话头:
“昨日你说的那话,到底是何处方言?”
“倭国。”桌案前的郎君声音冷冽。
“倭国?那梅花黄连...林家?或者,周其芳?”兰亭一时心乱如麻,想到了许多从前的线索。
“不一定,他们没那个胆子,且没那个必要。”
若是周其芳,恐怕早就上报给了段峄或者太子,不是上报皇帝邀功,便是私自开采,也不至于废矿几十余年。
“你是说,这是倭国自己做的?”
“极有可能,娘子,之前我们说那卫逢安身份不寻常,若是普通人做不到如此嚣张地灭口,可若那些人不是大邺人,便说得通了。”
他倒了杯冷茶,一饮而尽。
兰亭看他一眼,也神色复杂起来。没想到这溱州一地看似偏远,却藏龙卧虎,刺史府的悬案牵扯进两府高门,又为她招来杀身之祸,还有倭国的手笔。这二十多年前的开矿一事,又搭进一条京中仕宦子弟的人命,幕后黑手也是倭国。
三年前段峄领兵援助宁海军,明明大败倭国,却仍然能在这溱州郡看到无数倭国人的身影。
是倭国人太过狡诈,还是大邺根本虽胜犹败?
没有答案。
此事事关重大,已非她二人能左右。苻光只是轻扣着桌案,待她想通之后,才道:“娘子无须担忧,我们查清楚能查的便是。”
“你是说?”
他点点她接过来的包袱,“卫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