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2/2)
魏清宁微微一笑,反客为主:“只是女子入朝为官、自立自强这件事,全由本宫牵头而起,大业尚未成。若此时本宫退回内宅一门心思生儿育女,岂非打击众人积极性?”
怎知,这些深宅妇人已变得思想开明,个个都颇有主见:
“话虽如此,但娘娘您此前已然声名在外,自是天下女子当之无愧的表率。”
“对,偶然回归内宅几个月,众人也都能理解。”
“待诞下龙裔,您再外出处理政务,岂不是更能心无旁骛?”
……
相劝良言纷至沓来,再度将魏清宁淹没。
可她们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她们不仅认可她这人,还十分支持她倡导女性独立的家国大业,让魏清宁一时都不忍说重话打击她们积极性。
就在局面僵持不下之际,她视线不经意扫向门口,对上晋王含笑的桃眸,倏地眼睛一亮。
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盼来这位救兵,“皇……”
“皇后身子无碍,朕就放心了。”晋王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拘礼,“难得有机会这般歇歇,不必急着回宫处理宫务。”
说完,甚是体恤发妻的皇帝陛下,就转身大步款款而去,独留皇后娘娘一人“舌战群孺”。
魏清宁柳眸微眯,不禁起了几分疑思。
这盘棋路……怎么感觉莫名地熟悉呢?
作为此局最大的收益人,晋王这会走在宫道上,头顶星辰,满面春风。
这招借力打力的效果,甚是不错。
***
转眼来到六月末,盛夏也是洪水的高发季。
这日,魏清宁正陪晋王在御书房处理奏折,忽然顺天府尹高大人匆匆进宫通禀:“启禀皇上,河北连日暴雨,黄河决堤,冲垮多处村落。天气潮湿炎热,又造成鼠疫肆虐横行,难民无处栖身,哀鸿遍野!”
闻言,魏清宁不由叹息:“洪水加鼠疫,这灾情可谓双重打击呀。”
晋王亦是蹙眉:“受灾范围有多广?”
“黄河两岸的村落皆是受损,保守估计得有十多个乡镇,上千户人家。”高大人忙道。
“按照一倍半的受灾程度,去向户部申请赈灾款。”晋王手指摩挲着御笔,思忖安排道:“先下发六成,解决当下难民的温饱问题。剩余四成,用于灾后重建。”
“皇上英明,老臣这就向户部尚书大人商议,一定让赈灾款物尽其用。”说罢,高大人躬身退至门外,匆匆而去。
“剩下五成赈灾银,皇上准备如何下拨?”魏清宁顺着晋王的思路,不难预料到他定然还有其余安排。
“果然还是宁儿最懂朕。”晋王浅浅一笑,转而郑重相问:“依你之见,这剩下的赈灾银用在何处,最为稳妥?”
“每逢天灾,首先要安定民心。以防难民暴乱,上升至人祸。而百姓所忧心的,无外乎性命,另加衣食住行。”
情况紧急,魏清宁并不谦虚,悉数说出心中所想。
“此次洪灾另有鼠疫,那么性命这点要素,就要格外关注。”她正色道:“解决鼠疫,可从两端抓起。一方面,要设法灭绝鼠虫蛇蚁;另一方面,要及时隔离根治已染鼠疫的难民。”
“不错。”
晋王颔首:“灭杀鼠虫只需要用些低廉毒药,花费不会太高,底下的官员也没机会贪腐。”
“但应对治疗染病的难民,无论从大夫资质还是药材选取上,变数极大。朕预备从太医院调派人手过去,自行带足赈灾银两,亲自坐镇。”
“确实。”
魏清宁深深点头,深表赞同:“将赈灾银,分门别类下发到各自负责官员手中,各自为自己衙署的赈灾效果负责,能极大减少滥竽充数者,让赈灾银效用最大化。”
思及此,她忽然想到:“皇上,让那五名女太医一同跟随前往如何?”
她解释:“这难民中不乏妇孺,而洪灾也易引起风湿之症,拔火罐针灸效果最好,但男大夫行医难免有忌讳。”
“你思虑在理,但只有五人还是不够。”晋王补充道:“你等会再命人去重金悬赏,紧急征调些民间医术精湛的女大夫,一同前往。”
虽身为男子,但在他心中,大铭百姓一向不分男女贵贱。
这是他先前广受百姓们爱戴的重要原因,也是魏清宁最欣赏他的优点之一。
相比于高高在上、刚愎自用的祁安王,“大铭能有皇上这位仁君,实乃百姓之福。”
如此这般,夫妻俩一拍即合。
接下来两日,魏清宁紧急遴选一批新的民间女神医,晋王也命朝臣们带头筹集善款,可谓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于是仅用不到三日的时限,大批赈灾银和赈灾物资,以及大夫们就迅速上路,快马加鞭赶往河北洪涝灾区。
高大人得晋王点拨,又将这批人马分为两部分:小波人打前锋,紧急前往重灾区;大部队紧赶慢赶,最终覆盖所有受灾乡镇。
至于京城这边,晋王等人也仍在持续关注灾情。
不仅局限于河北,但凡在黄河沿路的乡镇,甚至是所有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之地,通过查阅近些年的卷宗收集好地名,接连下发旨意,勒令当地官员重点关注,防患于未然。
这般紧密布防,成功将当年洪涝灾害的损失减掉五成,成为大铭开国以来洪涝损失最少的一年!
民间百姓们无不逢人歌颂,新皇和皇后娘娘爱民如子、治国有方。
然而就在河北洪灾收尾阶段,还是出了意外——有位女太医秦虞,医死人了!
此事一经传来,朝野内外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魏清宁身上。
毕竟若非她推行新政,似乎就不会发生这等祸事。
“既然秦虞本人并未认罪,那就不能单凭这副院判一面之词定罪。”
朝堂之上,魏清宁看完河北巡抚递上来的折子后,随即跪地向晋王请旨:“还请皇上恩准,臣妾要亲自前往调查。若是真为秦虞之过,绝不姑息。若非她的错,罪魁祸首也势必要严加惩处。”
她相信自己亲自选拔出来的人,更相信自己的眼光。
她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肩负着无数大铭女子未来的命运,从不是鲁莽行事之人,也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皇后请起。”
晋王亲自伸手,和颜悦色扶起她。
转而将那奏折,突然掷到河北巡抚的身上,声量陡然拔高:“案情经过都未查明,就敢将奏折递上来,朕看你这巡抚不做也罢!”
他左手猛地一拍御案,不过用上一成内功,御案“嘭”得一声巨响,顷刻间尽数炸裂。
吓得众臣当即一抖。
不仅是河北巡抚,所有文武百官皆是跪地高呼。
“皇上息怒!”
“皇上息怒!”
晋王性情一向亲和,鲜少在人前发怒。一旦龙颜大怒,令人更是百倍畏惧。
别说无上皇权,单凭这深厚内功,就能要了所有人性命。
双重威压之下,在场无人不战战兢兢,冷汗直冒。
“朕只问你,这案情若发生在寻常男太医身上,你当如何?”
晋王岿然站于台阶最上首,俯视扫过匍匐跪地的文武百官,最后冰冷目光定格在河北巡抚身上。
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这话一出,听得河北巡抚顿时头皮发麻,后脊发寒。
这问话,他怎么答都是错啊!
若答也会如此,是失职。若答会竭力查清,那就是区别对待新政,是针对皇后。不论哪个罪名,他都开罪不起啊!
“皇上恕罪,皇上息怒!老臣这就回去,连夜彻查此案。”他连连叩首道。
“你开罪的是皇后。”晋王面无表情。
“是是是,娘娘恕罪,娘娘息怒。”河北巡抚恍然反应过来,连连朝魏清宁磕头:“还请娘娘恩准,老臣这就回去彻查此事。”
“身为百姓父母官,查案对事不对人,力求的无非‘公道’二字。”
魏清宁站在晋王身侧,淡漠望着下手,以理服人:“你不必因秦虞乃本宫提拔,就特殊眷顾。但若歧视她身为女子、屈打成招,本宫此前查案多年,你那作假的供词也休想蒙混过关。”
她顿了顿:“你只有这一次机会,懂?”
“懂,懂!”
若是再查不清,这乌纱帽怕是别想要了。
河北巡抚用衣袖擦了擦额头豆大冷汗,赶忙应承:“娘娘仁德,老臣自然谨遵娘娘懿旨,秉公调查此案。”
“如此甚好,本宫静候佳音。”
魏清宁的语气轻快了些:“众卿家请起,皇上向来奖惩分明。此事与诸位无关,自然不会迁怒他人。”
她感激晋王给自己撑腰,但断然不能恃宠生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宣武帝被迫禅位就最好的例子。皇帝凌驾于百官之上,但平日里也需要这些人忠心做事。
故而,她适可而止,给了文武百官一个台阶下,“相反,此次能赈灾顺利,多亏诸位齐心协力。皇上都看在眼里,一早就提及,后续要论功行赏。”
“不错。”
晋王很给魏清宁面子,神色和缓少许。
“此次赈灾,诸位群策群力,实乃大铭百姓之幸。更涌现出多位官员家眷,主动带头筹集善款,更是令朕心甚慰。”
“昨日皇后还在向朕请奏,朝臣夫人们的诰命,也是时候提一提了。下朝回去后,众爱卿可将此事转达家眷,及时递折子呈禀于皇后,后续亦是会论功行赏。”
“皇上英明!娘娘英明!”
大臣们一听,不由转惊为喜。
其实,早就有朝臣家眷代为施粥、筹集善款等习俗。但这等小事,通常会忽略不计,或直接归功于丈夫的政绩。但又是芝麻大点,对政绩聊胜于无。于是大伙的积极性都不高,完全就是图个好名声,应付了事。
没想到有朝一日,此事不仅会被单独拿出来,更有机会获得诰命之殊荣!
善事不分大小,利国利民就应当推崇,这是新皇在向所有人传达一个信号。
“臣等定会多相督促亲朋,广结善缘,以民为本。”众人了然于心,再次齐刷刷叩拜后,方站起身。
自此对新政、对魏清宁的态度,愈发尊重。
对晋王的治国手腕,愈发又敬又畏!
***
那日之后五天,河北巡抚再度递上折子,澄清案情原委。
原来是那太医院的副院判,垂涎于女医秦虞年轻貌美,有意以权谋私,逼迫她做他的外室。
但这五位女太医都是经过魏清宁千挑万选的,一心以治病救人为重,并不在乎儿女情长。对于副院判的几次示好,都加以婉拒。
副院判恼羞成怒,就买通难民作伪证,将药石罔治的亲人之死,诬陷成是被秦虞医死的。后来,这副院判更是想买通河北巡抚,将她屈打成招。
幸好魏清宁有言在先,借给河北巡抚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再接那有命拿没命花的银子……
“真是岂有此理。”
晋王身为男子,瞧见这证词都颇为不齿:“传朕口谕,即日摘除其官职,流放北疆,永世不得回京。日后胆敢再有朝臣效仿,不论官职,同罪论处!”
“是。”内室监随即去刑部传旨。
之后,晋王在河北巡抚的折子时,重点提及要将多位女大夫们照顾周全。人齐齐整整送过去的,就要完好无损地送回来。
此案的判决结果,一经传至民间,就引起广泛轰动。
各地官衙无论主动还是被迫,都对逼良为娼的恶行严抓严打,让无数孤苦受难的女子都重获新生,更让大铭女子对未来生活充满新的向往。
约莫半月后,河北洪灾彻底落下帷幕,大夫们皆是平安折返。
其中女大夫们尤为激动,皆是想当面答谢晋王和魏清宁的恩德。
可惜除了那五名女太医,其余民间大夫并无资格入宫觐见。
魏清宁得知后,索性命内务府女官再度举止一场小规模的宴席,将她们所有人,以及此次所有出过力的朝臣家眷,召集在一处绿水青山的皇家别院,尽情畅言,广察民情,广纳民意。
“此次下官能顺利脱险,多亏皇上和皇后娘娘的仁善。下官日后定然潜心研究疑难杂症,为百姓谋福祉,以报答皇上和娘娘的救命之恩。”
受难的女太医秦虞,率先站出来,激动谢恩。
没有人知道,她被关在阴暗潮湿的大牢时,心中何等绝望。明明满怀斗志前去救人,最后反倒身陷囹圄。而那副院判位高权重,又比她行医经验丰富,当时根本没人在乎她一介小女子的说辞。
可皇后娘娘在乎啊!
就是因为她紧咬牙关没开口认罪,皇后娘娘就愿意信她,更是不惜万金凤体亲自前往灾区去查案。这犹如一缕曙光,温暖照亮了她的前路,怎能不令人感激,怎能不令人动容?
“好志气!本宫与皇上都将深感欣慰。”
魏清宁擡手示意秦虞起身,柳眸含笑。
其实这姑娘的心境,她能体会一二分。毕竟她也曾被关入那暗无天日的死牢,当时是晋王犹如一缕曙光,温暖照亮了她的前路。
故而,她日后也定要助他守好这大铭江山,守好朱家先祖的百年基业。
“臣妇也要叩谢娘娘的清正廉明,为咱们内宅女子指点迷津,日后不再浑浑噩噩度日。”
“民女斗胆代表所有大铭的贫民女子,向娘娘和皇上虔诚致谢。让她们能够有法可依,有处伸冤,能踏踏实实生活于世。”
其余几十位女子也不约而同起身,齐声行礼:“吾等叩谢皇上!叩谢皇后娘娘!”
“今日这宴席是为诸位所办,如何都反过来谢本宫?”
魏清宁亦是落落大方起身,招呼众人:“诸位快些免礼,今日……”
怎料,她话音未落,就忽然眼前一黑,晕倒过去。
“娘娘!”
一旁,娇娇眼疾手快地接住她,将人扶回软塌上,不免大惊失色。
其余人亦是担忧至极,关心则乱:“快快快,快去请太医!”
“太医在,太医就在这呢!”
一人呼,八方应。
所有人都忧心忡忡围上前,焦灼地等着秦虞的诊脉结果。
谁知,“是喜脉!”
“皇后娘娘有喜啦!”
突然的反转,让众人先是一怔,转而皆是喜上眉梢,似乎比自己遇喜还高兴。
“菩萨保佑,皇后娘娘福泽绵长,定能一举得男!”
“公主也好啊!”
“谁说不是?以后的大铭朝啊,女人也能顶起半边天哩!”
“对对对,以后生男生女都好,都能前程似锦,都能为大铭战功立业!”
“哈哈哈……”
那一日,于绿水青山之旁,于蔚蓝天空之下,女子们开怀爽朗的笑声,经久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