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2)
第十四章
选题论证会,本质上是一种投资说明。每个编辑,都要面对由社班子成员和各编辑室主任组成的评估委员会,阐释自己的选题价值,并争取得到社里的投资。
普通图书,首印八千册左右,定价三十,普通装帧,前期投资大约在五到八万元。货销售出去,最终的成本应该在总投资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
来社里之后,林林还没独立表述过选题,这次上会,吴冠交代,让林林阐述那套插图本。林林进场时,会已经开了一半。上半场,是一编室的选题评估。他们主要是补贴书和政策书,社委会基本不会阻拦。纯赚钱嘛。把握好政策导向就行。皆大欢喜。因此,评估得比较快。下半场,则是市场图书,二、三、四、五编辑室一起来。也有相互学习借鉴(踩踏)的意思。
林林跟在吴冠后进了会议室大门。志闯在林林后头。张红娇已经带刘桃根、葛文婷坐在那儿,跟前一堆书,还有材料。张红娇擡头看到吴冠,笑呵呵地,捋了捋头发。四编室罗轩挑头,带着马一鸣和戴琪。刘念和胡明月这次没有选题,没到场。五编室耿双华、姜燕玲和吕薇都来了。林林擡眼看看吕薇,这丫头,平时吊儿郎当,关键时刻总有选题。她就属于那种暗中用功却总说自己不用功的好学生。
十点整,总编室负责记录的柳畅来把投影仪安顿好,联上网,调出社里的云英系统。这是出版社的线上办公系统,所有选题走到哪个步骤,在系统上能看到。每个编辑在参加论证会之前,都必须在系统上填写相关资料。
十点五分,总编室的翟玲跑进来,她说大领导有点事,请大家稍等。一众人静静坐着。大约又过了五分钟,门外一群人施施然鱼贯而入,手里拿着本儿。领头的是大社长叶蓦然。后面跟着主管二编室的庄重、管三编室的熊慧敏、管四五编辑室的陈尔,还有管一编室的卢东以及分管发行的韩斌,另外一编室副主任孙雪梅和发行部主任朱子山也到场了。他们有发言权和投票权。总编室主任张进文请假没来。
班子坐稳了。叶蓦然端坐主位,顶头独个座儿,尽览众人。他一擡头,所有人都看他。
“开始吧。”叶蓦然音量不大,但透着威严。
气压低得吓人。
翟玲得令,立刻把目光对准张红娇。柳畅在投影上调出二编室的选题。班子成员低头看手头的材料。
张红娇不打磕巴,立即说:“我们的选题,主要还是定位在经管和社科文史。还是紧跟社里的任务安排,多出书,出好书。”
“直接说选题。”叶蓦然插话。他务实。虚的不想听。
众人抿嘴笑。憋住了。都不出声。悄悄看戏、
张红娇连忙转变战略道:“第一个选题是《老板为你泡咖啡》,这是一本引进书,作者是个台湾人,不用预付,版税率百分之七,如何对待生活事业当中的挫折与失败、如何从事业的低谷走向高峰、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人与事,从而凭借自己的坚强乐观的性格取得了成功。很具有指导性。”说着,擡头看投影幕布,“《我们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公司绝不会告诉你的30大秘密》,销售表现都非常强劲。”
张红娇暂停,翘首盼望。
等叶社长发话。
叶蓦然却道:“其他书呢,一次说完。”
张红娇又忙不叠,“这次我们还报了十个历史类选题。”众人顿时头皮发麻,一次报十个!什么概念!十个都通过,社里就得投资六七十万!林林佩服张主任,高筑墙,广积粮。张红娇却丝毫没感到不好意思,十个选题,什么帝王生活、宫闱秘事、紫禁城往事等等都依次说了,并强调,选题极具出版价值,且有市场吸引力,至于首印数和版税率,一概为百分之八八千册。
陈述完毕,场子静默了两秒。气氛有点凝重。大家都在等叶社长定调子。
叶蓦然把材料往前一推,面无表情,“都说说。”
于是,打他左手边起,领导班子成员都得表态。
庄总没意见,他主管二编室,选题都是经他过过的。他不宜再发言。
熊慧敏问了一个问题,“历史类那十本,作者你们都见过么。”张红娇连忙说都见过,可靠。熊慧敏表态,历史类的,原则上她同意,“老板泡咖啡”那个,太单,又是引进书,要慎重。陈尔同意熊总意见,并追加一句,“历史类图书,还是应该找点,不能什么都做。”卢东、韩斌简单说了两句,大致在打太极,当老好人,持中立态度。
叶蓦然道:“子山什么意见。”
发行部主任朱子山连忙道:“泡咖啡那个的确市场有点摸不准,经管类图书,我们能发,但量上要注意。如果一定要做,建议版税压低一点。历史类图书我没意见,但要主意装帧,最好出新。”
林林低头听着,不禁感叹,都是些老狐貍啊,说一些可进可退的话,你可以说他有意见,也可以说他没意见,因为这些人都知道,一本书做不做,社长的态度很重要。叶社长目前一点态度没表现出来。所以其他人,也只能说些模棱两可的话,等社长露出倾向性,他们才顺着领导的意思说。
叶蓦然又问吴冠、耿双华、孙雪梅以及罗轩的意见。几个大主任各抒己见,孙雪梅耿直,坚决反对一次出那么多本文史类的书。孙雪梅话音没落,林林就感觉到身边志闯有点坐不住了。是啊,如果二编室一次通过那么多文史类选题,那他的“解读历史”系列,估计就悬了。社长心里也有配比,每种类型的图书,都是有额度的。这次用完,只能等下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