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2/2)
“熊总不问,就别提。”吴冠交代林林。林林才没那么傻,哪壶不开提哪壶么。只是眼下,因为肖老师的跳票,李林林存心要给吴冠争口气,她找稿子的动力更强了。稿子,好稿子,立刻,马上,必须找到!
“插图的合同签一下。”吴冠把话题跳到插图本。林林说已经搞定了。吴冠突然想起什么,歪着头,半晌才问:“是你找的包茅?”
林林道:“不是。他毛遂自荐的。我说得请示您。”
吴冠点了点头,挥挥手。他们的碰头会结束了。
回到工位,林林思来想去,还是气闷,她决定给肖老师以及他的助理各发一条短信,内容是一样的:恭喜肖老师新书出版。只不过,她考虑再三发过去,人家根本就没有回复。
志闯从林林工位旁走过,瞄了一眼,就看到显示屏上的当当页面。他故意读出来,“‘生命树’,肖若华。”
“能闭嘴么。”林林耷拉着脸,不客气。
志闯也意识到有点太刺激人,立刻帮着林林骂道:“喂不熟的白眼狼,对他再好有啥用呀。”
林林被逗笑了,揶揄,“成段背诵人家的小说,这是谁干的?”
“早忘了。”志闯抱着稿子跳开,他的《汉朝往事不如烟》初审完成,马上开始走复审,“你说,复审给谁比较合适,马老师戴老师还是姜老师。”
林林想说当然是马老师,但为了避免得罪其他两位老师,林林只能说,都挺好,你得看哪位老师有空。
接连几天,林林碰到熊总都会观察她的情绪。结果是:啥都看不出来。林林觉得或许是自己太过于敏感,对于熊总这种久经沙场的成名编辑来说,错过一本不是谈不上多优秀的书,也许还算一桩好事——不用赔钱了。林林买了《生命树》,行文慌张,跟《生命河》没法比。林林同情熊总,不是因为书没出成,而是因为她老人家真诚错付。在林林看来,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既然行走江湖,总得讲点义气。
周四下午吴冠一向提前走。老婆错不开时间,他必须去幼儿园接儿子们。吴冠一走,志闯趁机也溜了。办公室只有林林一个人。
门虚掩着,空气静谧。
嘎吱一声,门张开了嘴,进来个半秃头。地中海型秃。“吴冠还在这吧。”那人问。他看上去有五十六岁,个子很高,手里拿着顶宽檐帽。
林林不知来的是何方神圣,怕是老干部老编辑,她不敢怠慢,一边说主任不在,一边问他名姓。那人问林林,“你是刚来的。”
“来了有一阵了。”
“吴冠溜了是吧。”
“主任下午去见个作者。”
“多少年了,还用这个套路。”那人笑笑。林林不晓得怎么答,一边说要给他倒水,一边去寻找纸杯。胡明月路过,探头看看,随即大叫,“老时!”那人看到胡明月,也亲得跟什么似的。两个人热火朝天一阵寒暄,问东问西,林林才大致明白,来者便是出版社的老前辈,出版圈的传奇人物,时高原。他出的书,特别有争议。后来也是因为责编的书有点问题,离开了编辑岗位。人不禁不红,他倒声名大噪。林林看过他的散文,网上传得到处都是,一起笔尽是大声疾呼,深情刻骨的调子。
“还编书么。”胡明月问。
“不编啦。”时高原的口气仿佛历尽沧桑。
“能闲得住?”
“不留点时间给自己呀!”时高原乜斜眼,“我现在就是写写字,练练气功,养生。”
“写小说还是散文。”胡明月追问。
“大字儿,毛笔字儿,离了文学,咱还得活!”时高原底气十足,“闭上眼,你要感受人体,从百会xue到涌泉xue,这个气要通。”胡明月真跟着练。林林站在一边,憋着气。神神叨叨了一会儿,时高原对林林说:“最近有什么好书,给我拿两本。”林林还没动弹,胡明月一听,赶忙去自己屋摸了本大字典来,拎兜儿递给老时,“就这,他们要处理,零点五折卖。”蹲一下,“造孽!”
林林从柜子里摸出一套三味文丛,是几个老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吴冠组的稿。
“还在出这种书。”时高原痛心疾首,“一点思想性、批判性没有,怎么引领文坛。”
林林不晓得怎么接话。
胡明月却很积极,“老时,不是我们这些老同志的时代啦!我现在是能不出书就不出书,宁可不出书,也不要出烂书。”
林林心里骇笑,面儿上不露出来。在她看来,胡明月是出了几本好书,但这也不是她不肯继续前进的理由。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是有其特点,新千年也不是王八蛋,出版业在变,机制在变,作为编辑,也必须求变。这很正常。可林林知道,这些话跟他们说不通,他们就像遗老遗少,还编辑着《忏悔?还是不忏悔?》这类书。也对,人家有老本可吃,她李林林不行。不过,这次时高原出现,倒是给了林林一点组稿线索。他说著名学者万秀云在写散文,跟张中行的风格有点类似,很具有出版价值。林林打算顺藤摸瓜,去联络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