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我们走向康庄大道[九零] > 第092章

第092章(2/2)

目录

副台长尴尬起来,“我之前也没想到这节目会这么受欢迎啊。”说到这里,制片主任急冲冲跑过来了。

副台长赶紧把他扯住,“台长问你话呢!乡村大舞台第二期啥时候会播出?后续节目主题都策划好了吗?”

他见制片主任不说话,叱道:“咋这么墨迹呢?既然都开头了,当然要收好尾啊。”

制片主任暗暗骂娘,当时他找副台长苦口婆心说节目策划思路,副台长压根看不上。要不是他说副市长很喜欢山歌,不管咋说,搞这么一期节目好歹让副市长看了高兴。说到这份上,副台长才同意,现在节目播出效果好,他又来质疑他做事慢。

“我倒是有些想法。但咱们原来想着走一步算一步,没打算那么远啊。”制片主任苦笑道。

台长急了,“现在不能走一步算一步!”他把两位市领导打电话给指示的事情说了,副台长和制片主任双双傻眼。

出名是好事,但压力更大。

台长稳住心神,“大家别有心理压力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开弓没有回头箭。变压力为动力……”

其实他也慌,不然咋连着说好几句鸡血?

“这样。在这周周五晚上八点档黄金期安排一次重播,”台长边走边说,“你们两个立马成立节目组,调派骨干力量,专人专职,策划后续节目,制定招商方案。”

收视率这么好的节目广告招商肯定是重中之重,不然哪有钱来做节目。

走到办公室门口时,台长回头又交代,“你们两个亲自去一趟竹坑乡。□□都发话了,要把这个乡做成典型,咱们要把这件事做扎实了。可以再做几期节目。”

制片主任立马拍马屁说:“领导英明。他们乡正在举办山歌赛,咱们昨晚的节目也只是展现它初赛的情况,过几天的半决赛和决赛都是很好的播出时机。咱们可以去搞个实况转播。”

副台长立马瞪了他一眼,“实况转播不要钱啊。竹坑乡按那个地方,信号差,被搞砸了。”

台长一挥手,“你们赶紧把拍摄方案和计划报上来。台里一起开会决定。”

两人点头称好。

姜崖接到程宿电话时还在忙着山歌赛半决赛准备的事,听说市电视台的领导马上到乡里,赶紧回到乡政|府大院,向葛兴国和徐洪福汇报。

“他们跑咱们这干嘛?”徐洪福想不通,“这天都快黑了。急急慌慌地别是出了什么大事吧!”

姜崖笑起来,“程宿说昨晚节目播出效果很好。”

葛兴国一愣,和徐洪福交换了下眼t神。

“说是市里领导看了节目非常喜欢,大清早给台长打电话下了指示。”

葛兴国和徐洪福瞬时瞪大眼睛!

“真的假的?”两人惊呼道。

“那还能有假?”姜崖话音刚落,办公室电话响起。

葛兴国接起,刚说了声喂,立马严肃起来。

“是的,郭县长,是我们找了市电视台……”他不停地点头,说着说着也笑起来,“我们一定再接再厉,还请领导多给指示啊。”

放下电话,葛兴国长出一口气。

“郭县长表扬我们?”徐洪福问。

葛兴国沉吟片刻,“表扬归表扬……”他听出了点其他味儿。

郭腾飞郭县长对竹坑乡发展一直非常关心,期间也做了很多协调指导工作。这次姜崖为了宣传山歌赛找到市电视台,制作了这么一档节目,□□看了非常认可。市办公室秘书给郭县长打电话问他情况,郭县长这几天在外地出差,压根不知道这件事,结果搞得有些尴尬。但郭县长并没生气,只要事情做好,他这人向来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但从葛兴国角度,确实应该多给县领导汇报,将发展动态告之,也好获得更多指示和指导。

只是包括他在内的竹坑乡一众人,尤其姜崖,都是闷着头干实事的人,做出了成绩不自夸,没做出成绩更不会在领导面前刷存在……

要是旁人在市电视台获得这么好的宣传机会,早去领导那里求表扬了。

他叹了口气,“没事。咱们赶紧想想接下来咋搞?”

-

副台长和制片主任赶到竹坑乡的时候已经夜里八点。两人从市里赶来,双双又是晕车体质,这一路吐得死去活来,到向政|府大院时,两个一米八几的大汉子吐得腿都软了。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之前来竹坑乡驻扎半个月的两个摄影师兼剪辑师。

葛兴国赶紧把人接进办公室,休息寒暄片刻后请两人去徐红霞的饭店吃饭。

副台长推辞道:“在咱们乡政|府食堂吃饭就行。”

葛兴国笑道:“两位远道而来,这么辛苦,第一顿必须品尝我们乡的‘八大件’。”

八大件?制片主任看了眼姜崖,“咱可不能招待超标啊。”

姜崖笑起来,介绍道竹坑乡的八大件是八道极具竹坑乡特色的美食,是招待贵客必可不少的菜品,统称八大件。之前在节目里大家看到的粉蒸肉就是八大件之首,老少皆宜,人人爱吃。

据说当年在竹坑乡经商主要有八大商会:湖南帮、两广帮、江西帮、山陕帮、河南帮还有船帮、盐帮、漆器帮等,这都是当时在这里势力最大的商会,大家聚集在这里,虽然操的口音不同,但秉持着和则生财的理念互帮互助。在竹坑乡这个融合南北的地方,哪怕连招待宾客的宴席也体现了这点。各大帮派都有自己的特色菜,聚集在这里后南北融合后进一步改良,由此成就今天竹坑乡的八大件。

副台长一听,头也不晕腿也不软了,“主任,咱们要深入竹坑乡的方方面面才能做好节目。这美食一定得亲口品尝才行啊。”

制片主任嘿笑两声,“行。”

几人都笑起来,一行往明清一条街出发。

徐红霞早都接到任务,见人来了,赶紧上菜。

首先上的是一道“大汆菜”,有猪肝、猪耳、瘦肉、豆芽、粉条、鸡蛋皮等,凉拌成盘,清凉爽口。

姜崖:“这道大汆菜不在八大件之列。”

这道菜有肉有素,甜咸辣香,味道兼具南北,是竹坑乡作为丹江水陆码头的见证,吃上这一道菜,意味着五湖四海惯吃各种味道的人们欢聚一堂共谋大业。

紧接着八小碗菜摆在外围,中间留出一空间,看来是要摆主菜。

不负众望,第一道煮菜是粉蒸肉。

葛兴国请众人动筷,副台长一愣,“等菜齐了再吃也不急。我们不算饿。”

说到这里,他的肚子咕噜噜地响起来。从上午接到任务,下午安排工作后又紧急赶来,午饭也没吃,还吐了一路,早都饿得前胸贴后背。

姜崖笑道:“我们乡的八大件就是一道菜一道菜上,吃完一道吃下一道,这是我们想讨个好兆头,那就是源远流长,永不断续。这跟别的地方确实不一样。”

方才饭桌上上的八小碗不撤桌,一直摆着,本地人叫“坐碗”,意思是镇住场面。

副台长和制片主任点点头。

“那还等啥啊,吃吧。”

副台长夹肉往嘴里塞,只是咬了两口眼珠子瞪圆了,“香而不腻,软烂可口……好吃好吃。”

主厨童逸民在旁边等到这句表扬,哎呦两声,“那必须啊。没看是谁做的!”

大家都笑起来,徐红霞捶了下他,“就你嘚瑟!赶紧做菜去。”

接下来,上的是“柱鼎石”。这道菜也有说头。卤好的猪肉,带着皮被切成块状,看起来很像古街上那一座座会馆建筑的柱础,由此得名。块状猪肉下摆放着本地的红薯,上笼蒸制熟透后就可上桌。这道菜和粉蒸肉一样是对南方菜系的改造,红薯的香味和猪肉的香味糅合在一起,越发香甜可口,肥而不腻。

上一道吃一道,道道都说好吃。

副台长吃得嘴边冒油,他故意说笑手下那两名摄影师,“难怪节目做得好。要是不做得好,可没有今天这顿大菜。”

葛兴国亲自给摄影师夹菜,“要说还要感谢你们两位。半个月时间,天天早出晚归,爬高上低,把最美的景色捕捉到……”

他不好意思地请问两位摄影师名字。

其中一个说自己姓陆,一个说自己姓伍。

葛兴国哈哈笑起来,“这是咱们的五六兄弟啊。”竹坑乡本地话把六说成“陆”,这下赶巧了,一个小五,一个小六。

“以后你们就是我们竹坑乡的名誉乡民,来了就是一家人。”葛兴国作为乡长当然知道这两位小兄弟此次事情上功劳最大,要不是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剪辑出这么好看的节目,哪能有今天这顿饭,哪能有后续的诸多事情。

小陆和小伍一听,当即乐开了花。他们刚毕业没多久,要说为啥台里派他们两个来竹坑乡拍节目,还不是因为台里的老人都知道这件事吃力不讨好,要在竹坑乡这种地方呆半个月,想想都不可思议,当然没人愿意来。所以这种活儿就推到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身上。

姜崖当时看到他们两人先是发愁,后来几天接触下来,发现他们真不错,思想活泛,有创意有想法,和他这个同龄人能说到一起。

小陆赶紧起身道:“感谢乡长。”

说到这里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其实节目里很多灵感创意都是姜崖给我们讲的。我们只是很好地表现出来而已。”

姜崖赶紧道:“没没没。我那只是一句话的功夫,副台长,他们开始连续五天三四点起床等在丹江边,就为了捕捉最漂亮的日出景色。特别辛苦。”

小陆:“乡长。要不是姜崖给我们说在哪个时间段,在哪个地点才能拍摄到最漂亮的日出,我们等多少天都没用啊。”

两个小伙互相跟对方的领导夸赞,看来这半个月的相处交出了深厚的友谊。

副台长和乡长相视一看,都笑起来了。

“都很好。”

“都表现地不错。”

这时,童逸民陆续上了丸子、香酥肉、狮子头、水煮豆皮等几道菜。每道菜用料扎实,味道细腻,即便像副台长这样吃惯大餐的人也赞不绝口。

他当场就拍板要做一期关于竹坑乡美食的节目。

童逸民一听当即就激动地说:“不说旁的,我在咱们这条街上那可是出了名的会做菜。”

副台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行。到时候给你特写。”

童逸民高兴坏了,赶紧让媳妇徐红霞把珍藏的竹坑香拿来给众人倒上酒。

刚开始副台长还不太想喝,他这人喝惯茅台的人,说实在话有点看不上这种乡里产的酒,可他一听姜崖说市白酒协会的毕建忠会长说竹坑香比有些高端白酒都好喝,兴趣立马上来了。

“那就来点?”

童逸民不好意思地说:“台长,要多还真没有。竹坑香每年就几大缸,产量有限。前几天十一国庆假,好多人喝了后都说好,都要买,我好不容易剩下这么点……”

副台长一听越发好奇,“有这么好喝吗?”

葛兴国亲自给他倒了一小杯。

这副台长一看就是酒中老手,先是端起来闻闻,眼睛一亮,又稍稍抿了小口,最后一口喝进去。

喝完,使劲砸吧t了下嘴,“还真是意外的好喝啊。辣口但不呛口,粮食的香味好浓重,勾得我七魂六魄都没了。咋喝着后味还有一些甜味?”

葛兴国赶紧夸他是品酒高手,“我们这款竹坑香原料里除了高粱外还有本地的甜玉米。”

“原来如此。主任,你也尝两口。”副台长喊着制片主任也尝一尝。

姜崖趁机说起辛老爷子的老酒厂:历史悠久,古法酿造,有说法,有故事,是个不错的摄制题材。

副台长和制片主任这次来就是亲自要把竹坑香走一遍,找点可说可看的亮点,这下有了美食和美酒两个题材。

“行。明天咱们去辛老爷子的老酒厂看看。”

几人吃饱喝足,从饭店走了出来。

副台长回头看了眼牌匾,上面写着老童家饭店。

他今晚兴致确实高,停住脚步说:“老童,我给你题个词,咋样?”

众人一愣。

制片主任最有眼力,赶紧让童逸民准备纸墨笔砚,“我们台长的书法那可是一流啊,书法协会的荣誉会员,市里领导都想求一份的那种厉害啊。”

童逸民这才反应过来,“哎呀,哎呀,那太好了太好了。”

好在他家里有很多红纸和笔墨,立马准备好,请副台长一现手笔。

副台长沉吟片刻,看向姜崖,“我独胆给老童这饭店改个名,就叫聚德轩,如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