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蹈火[港岛恋人1988] > 伦敦(一)

伦敦(一)(2/2)

目录

而日销售量最大的《太阳报》,1911年创办,一度举步维艰。1969年富商默多克买下它后,将其改造成一份大众化煽情性的商业通俗小报,常常以哗众取宠的手法来刺激销量。这个报最出名的还有“三版女郎”——每份日报的第三版固定刊登性感的半裸女郎。

此举戴绍善也模仿过:然,三版女郎的对应模特是石澳别墅那只貍花猫,还特别注明:这是我们《碌蔗》的美女!

猫猫年轻吗?一岁六个月(约人类的20岁)

猫猫性感吗?全/裸(带毛)高清出镜。

猫猫形象呢?猫咪统治宇宙!

报纸一出,全城轰动,甚至引出猫党和狗派的口水战。操作如此高的话题度,也唯《碌蔗周报》能做到了,至今销量稳扎历史前三位。

贝静纯收回思绪,扭头看了看窗外。

“今日难得好天气,不是吗?”出站时,西装革履的老绅士与她交谈。

《每日邮报》曾称英国为“抱怨之国”,变幻多端的天气首当其冲。平均而言,每个英国人一生中要花费六个月的时间来谈论天气问题。

天气真的不错!贝静纯微笑,暗忖:啊哈!两个小时里已经有十多个人跟她这么说了。

这一趟目的地是剑桥大学。

距离伦敦以北80公里,她第一次去,这座拥有10万居民的英格兰小镇却让她有种故地重游的心情。对于剑桥大学的感情很奇特,每当听到“剑桥”这两字,心中不自觉又涌出一些珍贵的回忆。

剑桥“城如其名”,一座又一座古老优美的桥梁围绕一条剑河而建造。600年前,一群为躲避殴斗而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学者,改变了这座小城的历史。1209年,剑桥大学成立。

从14世纪开始,每任新镇长都要宣誓:不得以任何名义损害剑桥大学的自由、特权和利益,守护这座英语世界里第二古老的大学。

在古典的圣洁和柔和阳光中漫步,领略岁月沉淀的风景。在宏伟磅礴的建筑下思考,没有围墙的大学确实很有感觉。

剑河穿越整个校园,象一条纽带,巧妙的将各个学院连接在一起。各学院建于不同时期,建筑风格不尽相同。各个学院如珠落玉盘,散在剑桥镇上。

建筑物大多保留着中世纪以来的风貌。国王学院、圣约翰学院属于恢弘的哥特式建筑,唐宁学院是新古典主义建筑,因此当地《旅游指南》上热情推荐游客:每个学院都非常值得一去!

贝静纯是学建筑的,一座建筑之所以能经久不衰,除了建筑本身,吸引人还有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比如:流传在剑桥学生间著名的“3S魔咒”—t—Study、Social和Sleep,只能选择两样。大部分人选择了放弃Sleep。方修显而易见放弃了Social,而纪鸣舟坚称“睡眠绝不可缺”。素未谋面的翁婿都曾经参加过剑桥的赛艇比赛,两人的话术和语气在此几乎一致:“如果没在康河上撑船,简直白读了!”

贝静纯特意去参观了最著名的数学桥和叹息桥。相传数学桥由牛顿经过精确计算而建,桥身没用任何螺丝钉却能牢牢横架在康河之上。多年后被一些好奇的学生拆了,发现无法将其重建。她至今还记得方修讲这个故事时,一边在纸上快速画出了这座神奇的数学桥。十年后,贝静纯来到原址,现场临摹了一张速写,准备带回国送给方修。

圣约翰学院横跨康河的叹息桥,之所以会以“叹息”命名,是因为据说学生考完试都会在这桥上叹息。

站在叹息桥上,贝静纯又想起两位与自己最亲密的男性家属,他们当年也感慨过考试吗?太好奇了!太想回到过去,找一找答案。

事实上,方修和纪鸣舟均以一等荣誉身份毕业,优秀的人总是出奇一致。贝静纯相信,未来纪鸣舟年纪大了,肯定也是一位迷人到极致的老先生,有品格、有风骨。她忽然就觉得,与有荣焉,真好呀!他也留在她的未来里了。

牛顿苹果树依然在圣三一学院校门旁,街道上【时间吞噬者】时钟时刻提醒着人们时光如梭,唯有珍惜。贝静纯寻找那条人间四月天的小尾巴,好像那些风景她从来没看过一样。心里涌起强烈的暖意,眼前的一切就如徐志摩诗中描写的意境,一模一样:“那是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没有什么人,也带不走一抹云彩。

一砖一瓦都由历史堆砌,至少两个世纪历史的石板道上,偶尔一位抱着书的学子从身边擦肩而过。现实的空间叠映另一个空间,宛如穿越历史的时空。周围始终有不大的喧闹声,朦胧的路灯下,站着两个颀长挺拔的身影。神秘里带一些感动,贝静纯远远望着他们,笑得很满足。

时间拨回记忆中的刻度,或许在平行空间的某个节点,贝静纯与方修、和纪鸣舟相遇了。

暮色尚未完全笼罩,月亮已经攀上天空。想起重要的约会,贝静纯看一眼腕表,不再留恋,转身步履匆匆离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