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1/2)
第98章
景湛被人擡出了恭帝的寝殿。
他身体本就虚弱,抵达文楚之后又被沭王下了蛊,回程极其匆忙,可以说是身心俱疲。
恭帝还没来得及训斥他,景湛身子一侧直接晕了过去,恭帝简直怀疑景湛是不是要先他一步驾鹤西去了。
可不管怎么说,景湛的确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去文楚借到了兵,只是代价对恭帝来说异常惨重,文楚一开口就是让恭帝退位,甚至没有讲价的余地,显然是有底气得很。
文楚不怕大昭不答应,大不了就趁着机会将大昭北羌一并打下来,反倒成就了宏图霸业。
阎汮听人说景湛从恭帝寝殿里出来的时候只是昏迷了而已,没有被陛下怎么着之后算是松了口气,继续做着他该做的事。
恭帝这会儿属于是发火都没力气了,和景湛说的那番话已经耗费了他太多精神,景湛想来也活不了太久,恭帝大可不和他计较。
可身为帝皇,眼下大昭已经进入绝境,他该如何扭转乾坤?
又是一日过去,益贵妃过来伺候恭帝的时候从身边的小太监那里得知了恭帝和景湛的对话,她搅了搅手里的汤药,顺势将已经温凉的汤药倒进了一旁的盆景里。
“太医院不中用,陛下精神不济了这么些天,竟一点办法都没有么?要是再敢送这种没有用的汤药过来,让那些太医仔细着他们的脑袋!”
小太监明白益贵妃的言下之意,立马弓着身子离开,准备去太医院知会那些太医们。
准备了这么多年的药,可以用了。
自从景湛宣称病重在府里养病之后,朝堂上下像是笼罩着一层阴云般,谁都是愁眉苦脸的。
文楚出兵的条件已经从御前传遍大昭,是为了那口对北羌多年来的恶气对文楚俯首称臣,还是誓死不从,那些臣子们心里都没个主意。
往日里最能出主意的景湛可以说是命悬一线了,他的身体状况有多差世人皆知,如今出使一趟文楚可以说是把命都丢了出去,这番行为令不少人潸然泪下,有种望不到明天的悲哀。
还好封赫这几年愿意担起皇子的指责,虽然他年纪还小,但不管怎么说景湛手把手教了他这么多年,有些事情也能自己做主了。
所以那些大臣们如今去的不是皇宫,而是煜王府。
他们想知道煜王是什么态度,毕竟大昭未来的江山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了。
不过从煜王府出来的那些臣子们算是喜忧参半。
想活命的臣子在听到封赫的想法之后直接对封赫五体投地行了大礼,说煜王深明大义。
较为循规蹈矩的臣子则是怒斥封赫,说他耳根子软没骨气,胡子翘起来像是气急,自己却一点儿办法都给不出。
封赫脸上没有丝毫恼意,他端起茶杯笑问:“那杨学士能想出什么办法呢?是要用无数百姓的伤亡去换你所谓的忠孝仁义,还是你自己果断些回府自尽,也免得到时候看见糟心的事不痛快?”
杨学士被封赫气走了,封赫不以为意。
这几天不管是谁来煜王府问封赫以后应该怎么办,封赫给出的回答都如出一辙。
“百姓们经不起更多的战事了,大昭被北羌侵扰了那么多年,这口恶气我们还不了,能利用他人之手来报仇为何不行?更何况大昭这几年的状况实在是令人担忧,与其到时候拉上将士们拼个你死我活,不如依了文楚的意思,至少这样能将伤亡降到最少。百姓才不会管脚下的土地是文楚还是大昭的,他们只想活下去而已。”
封赫也知道这些忙不叠来问他将来该如何是好的官员们说白了是担心自己将来的仕途罢了,这是人之常情,他不会耻笑。
“愿意在文楚为官的自然会有一方天地,不愿意的就辞官归乡,愿意跟着本王的,本王也会收留,你们的选择有很多,趁着还有时间可以回去仔细想想。”
这番回答是景湛在很久以前教给封赫的。
景湛说他知道大昭已经被文楚给彻底渗透了,单氏这些年对恭帝说生意难做拿不出钱来便是文楚要动手的引子。
文楚想要体面一些地得到大昭就必须要听他的话,否则到时候闹得谁都不痛快,女皇的名声不好听了,单氏一族也别想活下来。
封赫是聪明人,益贵妃就算执掌后宫也不可能影响到前朝,为了母妃的名声,封赫宁愿把那些脏活累活都揽在自己身上,免得将来那些史官对母妃口诛笔伐。
那些文官都大差不差来见过封赫了,武将们却迟迟不见动静。
他们显然在观望。
大昭这场仗打得艰难。
北羌突袭西北军营,在裘承德的协助下精准地找到了粮仓并且放了一把大火。
粮食差一点儿就被烧完了,还不等那些将士们反应,北羌率三万精锐直接过来把西北大军打了个粉碎,大昭损失惨重,如今能上战场的士兵只剩八万。
瑞王得知此消息后主动请命前往边疆,应德光自请再上战场,他和北羌的仇还没有了解,怎么错过这次机会。
可应德光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瑞王却只有莫名其妙的一腔孤勇。
他被北羌的主将格尔生擒活捉之后止不住的求饶,格尔大笑之后直接割断了他的脖子,派人将他的头颅送到应德光面前。
那之后应德光学着以前长燎的思路,诱敌深入打了几场小规模的胜仗。
战事来回焦灼了几个月,单氏筹不到粮,有些将士不是打仗死的,而是饿死的。
如今应德光手里只剩五万士兵,这其中还有不少缺胳膊断腿上不了战场的。
应德光心里愤恨又无奈。
与北羌结下的仇,此生怕是报不了了。
北羌那边本来就是看了裘承德差人送去的几个“锦囊妙计”就发动了战争,否则他们绝对会准备得更加充分再对大昭起兵。
虽然北羌士兵勇武过人,但他们也有明显的缺陷。
那就是面对比较灵巧的对手时他们不一定能反应得过来。
应德光算是把这场仗打得有来有回,拉扯着北羌人的神经狠狠地磨。
战争只要开始,除非一方愿意投降认输,否则永远不会有尽头。
景湛和北羌的二公主被请到文楚去做客的那段时间,大昭和北羌只打了几场小仗。
他们都在等待援兵。
大昭认为他们好歹有个公主嫁到了文楚去,如今还给文楚生了个有着大昭血脉的孩子,文楚就算要借兵也肯定会借给大昭。
北羌则是觉得文楚和大昭挨得那么近,若是能和北羌合作一起瓜分那片土地岂不是双赢吗?
可文楚的胃口他们如何能想象得到。
恭帝在喝了几天太医院的太医们联合研制出来的汤药之后总算能下地走路了。
他觉得自己胸口不再那么滞闷,手脚稍微有了点力气,脑子更是没先前那么浑浊,想点儿什么事就觉得如同浆糊一般搅成一团。
益贵妃帮恭帝换上干净的龙袍之后笑着说:“臣妾就说陛下会好起来的,如今定远侯在家养病,朝堂上的事儿虽然都是赫儿在处理,可大昭还是陛下的大昭,有许多事还事得让陛下来做决断的。”
这番话说得妥帖又舒心,恭帝花白的头发和胡子被重新打理得井井有条,就这么看起来他像是没有被病痛折磨过半分。
不过三五日恭帝就完全恢复了精神t,他甚至觉得自己和二十年前一样,还是那般英明神武。
对权力无比迷恋的君王是不会允许自己大权旁落的。
恭帝在将近两个月没有上朝之后召集文武百官,让他们想想应该如何化解文楚这番刁难。
可站在大殿上的那些官员们却是面面相觑看了一会儿,最后低下头一言不发。
恭帝脸上的笑容渐渐淡了,他像是察觉到了猫腻,神色变得有些阴沉起来。
“诸爱卿为何一言不发?是觉得大昭无力回天了么?!”
“……”
依旧是死寂一般的沉默。
有不少人将视线投向了站在最前面的封赫,封赫神色自然地左右看了看,少年的脸上的笑尽是真挚,看不出半分恶劣。
“父皇,他们的意思是希望您能尽快在退位诏书上盖章,这样文楚大军才好早些去讨伐北羌。”
封赫的声音不大,却能传到大殿上每个人的耳朵里。
恭帝没想到他只是快两个月没上朝而已,朝中的臣子们居然都倒向了文楚那边么?
有臣子主动出列道:“陛下,大昭实在是没有能力再打下去了啊!”
前线的战报一天天传来,那些将士们死的死伤的伤,他们的亲眷还指望着他们立功回家,可不知不觉间早已天人两隔。
有更多的大臣站出来说话:“陛下!当年长燎将军还在的时候差一点儿便能攻破北羌的老巢,那时大昭没有乘胜追击,此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听说文楚女皇待人宽厚随和,想必,想必不会对我们怎么样的!”
“还望陛下为了大昭的子民尽早颁布退位诏书……”
还不等这臣子说完,恭帝站起来怒喝道:“放肆!你们都放肆!”
恭帝说罢就想拔出身边侍卫的剑朝底下那些跪着的臣子们砍去。
可侍卫的剑太重,以恭帝如今的体力连拔剑都费力,他整个人卡在那儿浑身都在因为气恼而颤抖着。
退朝后,封迟被恭帝留下来训话。
稍微冷静下来的恭帝颓然地坐在他的龙椅上,问封赫到底是怎么想的。
“那些朝臣是你说动的吧,赫儿,朕死了这皇位就是你的了,你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朕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封赫擡起头,像是想极力说服恭帝一般,无比诚恳:“父皇,儿臣从小就听夫子说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您觉得如今的大昭还有根么?若根茎已经腐坏,儿臣就算在树上搭了秋千,这秋千儿臣也坐不了多久吧?”
如今的大昭早已无力回天,究竟是什么将他们逼到了绝路?
恭帝笑得颇为嘲讽,“定远侯就教了你这些?”
“定远侯还教儿臣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