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无骨鸡柳(1/2)
第049章无骨鸡柳
买了棉花被、租赁商铺子等大额支出,宋荔手头攥着的不足十两银子。
棉花被太贵了,暂且凑合着盖吧!
宋荔这般想着,迷迷糊糊睡过去。
次日醒来,推开窗子,外头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冷风飕飕往屋里灌,冻得她缩了缩脖子,赶紧翻箱找柜,找出从春风楼带出的灰扑扑薄袄,套在身上,暖和多了。
出了西厢,见昨晚临时用旧和竹篓铺就的狗窝,葡萄懒洋洋躺在窝里,冲她摇着尾巴,表达热情。
换作平时,见到宋荔,它老早就扑过来了,它虽然是条狗,也知道天冷爪爪冷,趴在狗窝里更暖和些。
周万春套着件斗笠蓑衣,从院里的水井打来一桶水,下雨天路滑,手中水桶晃荡不平,只得小心翼翼迈着步子。
宋荔忙上前接过水桶,被周万春叮嘱:“不碍事,你没穿蓑衣,小心淋到雨。”
水中水桶被接走,周万春没了重力负担,自身平衡力稳了许多,在石子路上擦了擦脚底沾上的泥,这才迈上台阶,进到屋檐躲雨。
宋荔放好水桶,帮干娘接过摘下的斗笠和蓑衣,挂在檐下晾干:“这水井就是不方便,夏天还好,要是冬天结了冰,没法子取水了。”
她怀念现代的自来水管了。
以前在春风楼比这更艰苦的也过过,周万春觉得不算大事:“凤仙郡很少下雪,冬天多是湿冷,一般不易结冰。我在这里呆了二十多年,只有遇到过有一年下了膝盖深的大雪,以后入冬后,家里天天备一缸子水,早起烧热,这样就不会冻手了。”
家里不缺柴,宋荔也舍得花钱买干柴,不用像以前一样没有热水,大冬天用冷水浆洗衣物,周万春很知足。
井水有些冰,母女俩用茶壶在铁炉子烧了锅热水洗漱,烧热水时,用土灶煮了一锅南瓜稀饭。
近来南瓜大量成熟上市,价格便宜,味道好,宋荔一下子囤了好几个大南瓜在家。
她喜欢囤货囤物资,看着家里充足的食物,叫她特别有安全感。
正如此时外面到处湿漉漉,风大又冷,她和干娘躲在屋子里喝着甜甜的南瓜粥,暖胃又舒服。
吃过早饭,宋荔要准备到东市采买今天开店要用到的食材,还有鸡肉。
卖完香芋、南瓜等,宋荔披着蓑衣来到鸡贩子摊上,摆着这些今早现杀的活鸡,本着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买半只鸡,或是只买四分之一的鸡。
宋荔看了好几家,找到一家专卖小嫩鸡的贩子。
小嫩鸡的饲养时间不如老母鸡长,老母鸡适合炖汤,鸡汤醇厚鲜香,香飘十里,一只养了一年以上的老母鸡,可是抢手货。
小嫩鸡没什么油,肉质偏嫩,大多是市场不好卖的公鸡,养殖时间不超过半年,价格比老母鸡便宜,不适合炖汤,可以拿来炒着吃,炸着吃。
跟买大肥猪肉一个道理,时下的人们缺乏油水,老母鸡既可以炖出滋味香醇的鸡汤,又能吃肉,一举两得,哪怕老母鸡比嫩鸡每只贵上十文钱,仍是深受这群会过日子的妇人们的喜爱。
老母鸡摊贩上,顾客络绎不绝,有人为了争抢一只看上的肥美老母鸡,差点打起来。
小嫩鸡摊上几乎没什么人,贩子瞅着旁边摊位的热闹,见自己摊上有人驻足,立刻热情招呼:“都是几个月出栏的小嫩鸡,可以爆炒着吃,过来看看嘛,给你优惠点。”
这个时代没有冰箱保存和各类化学品的科技,无法保存肉类,鸡贩子们大多是带来一筐筐活鸡,现买现杀。
宋荔走进遮雨棚里,蹲下身,瞧了瞧鸡笼里货,羽毛泛有光泽,瞧着鲜活。
她对鸡贩子说:“我买两只,能给多少价?说个实诚价,我是拿来货的,以后生意好了,咱们经常合作。”
瞧她年纪轻轻,竟是做买卖的,鸡贩子对她客气了几分:“您是哪家饭馆的?”
宋荔:“我在东市摆摊卖凉粉,最近租赁了商铺子,先少买点试卖看看。”
鸡贩子虽跟宋荔不大熟,听旁的贩子说起过她,一拍手:“我说怎么瞧着眼熟,前不久还在你摊上买过冰粉吃呢。”
转念想到宋荔摊上生意红火,那些冰粉啊,糯米滋啊,香芋丸等等,每天都有顾客排队购买,听说她摊上甜瓜糯米滋、芒果糯米滋红火时,给甜瓜贩子和芒果贩子也带火了。
鸡贩子当即表示:“一只三斤重的老母鸡48文一只,两年的老母鸡,还要再贵上15文,小嫩鸡出栏早,是38文,如果小宋姑娘要买的话,最多给你每只便宜3文钱。”
来时,宋荔也问其它贩子问过嫩鸡的价格,差不多在36文到38文左右。
三斤重的活鸡杀完放血,大概还能剩下两斤多点重量,以及一堆鸡血和鸡内脏。
宋荔点头,逐一掂量着,挑了两只略沉的肥鸡,鸡贩子拿草绳捆了,放到菜篮子里。
给了钱,宋荔走出活鸡市场,路上有靠给人杀鸡的挣钱的贩子,一只鸡挣个五六文钱。
大多数百姓都会自个儿杀鸡,不叫贩子挣到她们一枚铜板,也有些富户人家会光顾。
宋荔也会杀鸡,但是很臭,特别特别臭,尤其用热水烫着鸡,拔鸡毛的那股味儿,难受得人吃不下饭。
如果花个十来文,替自己省去些麻烦,宋荔非常愿意,所以在贩子瞧见她菜篮里的鸡,卖力拉客时,她跟对方讲好价,两只鸡.八文钱,对方竟也同意了。
贩子在杀鸡,宋荔坐在小马扎,在不远处看着两个小贩除毛,用镊子拔去细小绒毛。
不到一刻钟,两只鸡杀好处理干净了,肉眼所见,几乎没什么绒毛。
鸡血和内脏都帮她装好了,内脏也洗过,回家简单清洗,可以直接烹饪。
比现代工具处理得干净多了,服务周到,宋荔感叹八文钱花的真值,这钱该他们赚。
拎着篮子回到店里,今日看不到日头,宋荔估计不到九点钟,赶忙将两只鸡放到清水里洗净,从中剖开,取出鸡腹部的两块胸肉。
这两块肉含大量蛋白质,几乎不含脂肪,深受广大减肥人士们的青睐,用少量油脂煎鸡排,或是鸡柳,都能起到减肥的效果。
同样高蛋白低脂肪的食材,还有牛肉,但牛肉的价格可一点不平价亲民。
两块肉质饱满的鸡胸肉,不管是炖汤、爆炒,还是做成卤鸡吃,口感上都有一定层度的干柴,于是擅厨艺之人经过一番巧思妙想,将它腌制,蘸上鸡蛋液,裹上面包糠,做成了一道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小吃。
宋荔读书时,每每放假,都会在学校门口摆摊的商户那儿,买上几块钱的无骨鸡柳。
鸡柳外酥里嫩,撒上干辣椒末,香香辣辣,谁能抵抗得住啊?
周万春将烘干的辣椒研磨成粉末,宋荔很有经验地提醒别沾到手上,这玩意儿辣手。
说完她拆掉两只鸡翅、鸡腿,剩下的骨架切块,鸡头鸡屁股不要。
切好的鸡块,添了葱姜丝、盐、五香粉、酱油和蜜糖等腌制。
鸡翅和鸡腿肉质厚实,宋荔用牙签戳一戳,让腌料更好的入味儿。
剩下的鸡胸肉切成条状,添上蛋清、葱姜丝、食盐等腌制,抓拌出浆,用豆油锁住水分,腌制入味。
今儿她们不回家,要在店里开火吃饭。
葡萄也被抱来店里,怕乱跑出去不见了,用绳子拴着。
没见过世面的它,哪里见过这么多陌生人,对着来往的行人狂吠,这会子兴许累了,也不叫唤了,老老实实趴在大堂的狗窝里。
吃午饭时,有几位老顾客恰好路过,许是忘记了宋荔说过什么时间开张,见店铺门开着,好奇进来问她们现在做不做生意?
宋荔在门口挂了开业的牌子,兴许是没注意到:“我们要到未时开始做买卖。”
见她们正吃着饭,又听小宋姑娘问她吃饭没有,要不要留下来吃点?
老顾客摆摆手:“不了,在家吃过,不打搅了,你们慢慢吃。”
不止老顾客被宋荔今天要卖的无骨鸡柳吸引,还有其他人。
未到未时,一辆马车驶入东市。
宋荔开店了,当天要卖一种叫做“无骨鸡柳”的小吃,还是少量的卖,去晚了,抢不到。
听说后,王福坐不住了,带着小厮来捧场。
才停下马车,看到宋荔出门摘了未时营业的牌子,挂上正在营业,里头已经有两位等待的顾客。
外头下着雨,王福不喜鞋上沾上湿泥,派小厮去排队,除了买新出的小吃,无骨鸡柳,还要买昨儿没吃到香芋丸和南瓜饼。
听小厮一脸不可思议回来说,连知州大人家的女眷都来小宋姑娘的摊位上光顾。
说起时,小厮有些说不出的惊叹羡慕,现在宋荔脱掉奴籍,自己做点小本买卖,还结识了达官贵人……明明从前他们都是一样的奴籍。
小厮羡慕宋荔的好运气,王福却知晓更多辛密,知州府女眷不但来宋荔摊上光顾,上月的诗会,还聘请宋荔上门制作点心。
诗会那天除了聘请宋荔,还聘了冯记冷水铺子的掌柜,冯记冷水铺可是凤仙郡数一数二的铺子啊,以宋荔的身份,踮脚都够不着知州府的门槛。
在有心人的传播下,宋荔偷盗东兴楼糯米滋方子的名声很不堪,王福在公开场合里替宋荔说过话,没什么用,自从诗会正名后,宋荔受到上层认可,比王福说一百句话都管用。
反而如今的东兴楼啊,坏了口碑,生意一日不如一日。
说来,王福已经有好久没去过东兴楼。
走神间,他闻到一股疾风骤雨般的飘香,似乎是从这家名叫“一点小食”铺子里传来的。
嗅了嗅,有点类似炸面粉的油酥香气,明明才吃过午饭,此刻似乎又饿了。
又纳闷,宋荔怎么起了个这么奇奇怪怪的铺子名儿?
铺子里排队的小厮,也纳闷了,瞧见前面两位顾客各买了一两无骨鸡柳,他正想掏出一袋子铜钱,要全包了,他家福爷不差钱。
哪想被告知每人最多只能买一两无骨鸡柳,二两炸鸡块,一只鸡腿、鸡翅,刚开业,为了保证让其它顾客都能吃到,暂时限量出售。
“有钱都不赚啊!”小厮百思不得其解。
郑明珠也不恼,好声好气解释:“本来准备的量不多,都被你们买走,其它食客就吃不到了呀!”
小厮听着有理,试卖的新品谁知道合不合大家的胃口,万一做多了,销路不好怎么办?
等待间隙,有个中年妇人从厨房出来,询问店里坐等的食客:“三号的餐食好了,谁是三号?”
“这里。”小厮递去手里刻着号码的竹板排,见周万春帮忙把他们点的炸货腾到干净瓷盘里,放入食盒内。
小厮等待期间,又走铺子里几位食客,大家按照郑明珠的指导,领取了号码牌,点餐,可以到一旁落脚歇息,不必傻站着排队等候。
拿到餐食,盖住食盒盖子,小厮朝马车飞奔。
外头下着雨,上了车,小厮擡手拂去肩头的雨珠,听自家主子抱怨:“怎么才这么点?”
小厮回:“说是刚开业,准备的量少,每人限量购买。”
“限量购买?”王福瞧着盘子里炸鸡拼盘,无骨鸡柳、炸鸡翅、炸鸡腿和炸鸡块各自占据一方,将将填满碟子,分量少得可怜。
那无骨鸡柳上叉着两根竹签,跟吃水果丁似的,王福拿着竹签叉了块金黄黄的鸡柳,入口分明的颗粒裹粉,香酥不已,脆皮酥香,里头的鸡肉又是鲜嫩嫩,薄薄的裹粉,肉感十足。
撒了点孜然粉,风味奇香。
他握着竹签,三两下叉完全部的鸡柳,意犹未尽地咂咂嘴:“分量太少了。”
根本不够吃啊!
吃完无骨鸡柳,他拿起块旁边的炸鸡块。
又是裹粉的炸货,和没有骨头的无骨鸡柳不一样,这些鸡块有皮有肉有骨头,炸得干干焦焦,风味一点不输无骨鸡柳!
如果说无骨鸡柳是外焦里嫩,吃着不费牙,老少皆宜,那么炸得焦焦香香的鸡块,需要耐心啃着,肉质具备韧劲儿,很耐嚼,越嚼越香,里面的鸡骨头都恨不得酥了。
炸鸡翅膀,更是嫩到爆汁儿。
牙齿撕扯间,鸡汁儿低落到王福的外衫,顾不上心疼绸缎料子,眼见细骨上的嫩肉下垂,要落到地上,嘴巴凑上去一抿,带着鸡汁儿的嫩肉与鸡骨分离。
鸡翅好嫩。
炸鸡腿肉质厚,许是怕炸不熟,被切开了来,刷上满满的酱料汁儿,又撒了孜然粉,腿肉炸得焦焦脆脆,一口能撕下大块大块的肉,嘴巴里被酱汁和肉肉塞满了,王福一脸餍足。
香芋丸更是被他一口一个,往嘴里丢。
咬开时,香芋外皮金黄酥脆,里头的芋泥流心滚热,一口芋泥,恨不得甜进人的心坎里。
早知香芋丸,以及炸货这般美味,王福认为自己不该吃中午那碗饭,便能多吃些美食了。
王福的马车缓缓离去,陆陆续续有食客走进这家“一点小食”的铺子。
一早得知今天小宋铺子开张,即便下着小雨,董朴撑着雨伞来捧场。
等进了铺子,才发现来捧场的人不少啊!
领到竹制号码牌,得知炸货快卖完了,只剩下一两多点的无骨鸡柳,还有其它点心。
又听郑明珠道:“今儿天冷,店里没做冰粉,煮了热乎乎的酸梅饮,两文钱一碗,能解油腻。”
董朴要了碗热酸梅汤,剩下的无骨鸡柳,他都要了。
宋荔不会看称,好在干娘会看。
称重过后,周万春舀来一碗热乎乎的酸梅汤,色泽呈现瑰丽的酒红,撒了金黄的干桂花,这道酸梅饮,冷热皆宜。
添了冰块的酸梅汤,冰冰凉凉,消暑开胃。
刚出锅的热酸梅饮,比起冰酸梅汤的乌梅酸味更重些,收敛浮热,生津解渴,湿冷天气喝上一碗,暖胃发发汗。
董朴尝了六文钱一两的无骨鸡柳,吃着果然是鸡肉做的,相较于老母鸡汤里的干柴鸡肉,口感鲜嫩无比,不干不柴,外皮跟香芋丸一样香酥。
自个儿面前这些花费七文钱,分量不多,胜在风味好,且又是正儿八经的鸡肉做的,便又不觉得昂贵了。
董朴坐在一方圆桌享用小食和热饮,察觉面前的圆桌略奇怪,中间竟有一块可拆卸的暗板,也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
目光从圆桌奇怪的可拆卸暗板,落到对面的食客身上。
对上董朴的目光,对面埋头大快朵颐的食客客套打着招呼:“董先生要不尝一点?”
董朴盯着对方递来的小半碟子炸鸡块,真没客气地拿来一块啃着,炸得焦焦的,有点费牙,吃起来怪香的。
吃完鸡块,浅啜两口热酸梅饮,十分解腻,董朴有些意犹未尽,见对方再次客套递来,他摇摇头。
看价目表上的价格,这些鸡块55文一斤,价格可不便宜,无骨鸡柳因为去掉骨头,要60文钱一斤哩!
这些炸货风味奇香,用的又是真材实料,价格贵些,普通人按两称重,倒也能少买些尝尝新鲜。
董朴将一碗热热的酸梅汤全部喝下肚,酸酸甜甜的,鼻尖沁出热汗,很暖人的身体。
申时刚过,缠缠绵绵的细雨终于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