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052章 蜜炙鹿肉

第052章 蜜炙鹿肉(2/2)

目录

将地理志放回书架,又翻出个游历散记,是一位古代四处云游的旅游博主,一面旅游,一面将自己一路听来的山野精怪趣事,经过润色和想象,记录到纸张上,后来经人拓印成册子发行出版。

宋荔翻了几页,看得津津有味。

靠着这本游记打发了时间,日头西偏,温度下降了许多。

眼看时间差不多,她们先去地里查看了番椒树。

种在庄子上的番椒树,生长得比宋荔家菜园子里的还粗壮,结的辣椒果实也浓密许多,明明比她家菜园子延迟几天栽种,却已经开始收获第二茬了。

家里的番椒树,最近才收获到第一茬。

宋荔猜测许是生长在露天环境下,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滋养,庄子上的肥料也较城内容易获得,在各方便营养跟得上的条件下,所以番椒苗后来者居上,长势良好。

产量比她家菜园子的辣椒,几乎多了一倍,个头也大一圈,比盆栽的结出的辣椒果实还粗壮。

幸好她将大部分辣椒种子,都拿到庄子里种植,简直是一个明智之举。

据吴管事说,他们第一茬收获的辣椒约有3斗,换算现在的单位,约莫是36斤左右,几分辣椒地,能有这么高的收获产量,很是喜人。

他们按照宋荔传授的法子,将这些辣椒烘焙烤干,操作的仆役都是信得过的心腹,决不会让种子外传出去。

看完番椒地,宋荔又被领着去了桔子园。

今年桔子大丰收,果子结满了枝头,有些细弱的桔枝不堪重负,被仆役们细心用竹子木棍支撑着。

空气里都是桔子的清香,宋荔欢快跑去,摘了个又大又圆的青皮桔子,薄薄的桔皮,很容易剥开。

剥完后,掌心沾了一手桔皮上沁出的淡黄油脂,旁边陆承递来只巾帕,宋荔拿手擦拭掉,将剥好的橘子也递过去:“你尝尝看。”

陆承收了巾帕,依言尝了片桔瓣,酸到直皱眉头。

“有这么酸吗?”她被逗乐了,也尝了块桔瓣,双眼发亮:“酸酸甜甜的,很好吃啊!”

这就是宋荔一直想买的青皮桔子,皮薄多汁,酸甜可口。

汁水横流,一口气炫完个桔子。

就是老是要吐籽比较麻烦,不然她一定要给青皮桔子打十分。

摘来一篮子青皮桔子,收拾了一大堆战利品扔到马车,宋荔和干娘坐在车内,来时的车夫不跟她们一起走了,由海峰负责赶车。

陆承则一身骑装,骑着红鬃烈马在前头开路。

进了城后,陆承跟她们分开,晚饭也不来了,让海峰赶车送她们回家。

宋荔乐得自在。

回到自家租赁的院子,宋荔和海峰忙前忙后搬运,郑明珠挽着只食盒来:“喏,这是知府家的丫鬟送来的,见你不在,然后放到我家里。刚才听见马车轱辘声,我一猜到就是你,果不其然。”

宋荔打开食盒瞧了瞧,竟是一碟子精致的月饼点心。

她回屋将月饼腾出来,这会儿赶着制月饼回礼也来不及,想了想,从陶罐里取出昨夜制的的泡椒藕片。

经过一天一夜浸泡,十分入味,宋荔尝了块嫩藕片,酸辣之余,清脆爽口,夏天天热,吃着开胃下饭。

杨安慧应该会喜欢。

添了一碟子泡椒藕片,宋荔拿给海峰,让帮忙转交。

一来她不知道知府的府邸在哪儿,倒是可以问人,又怕万一又被府中仆役们看轻,不给通传,不如直接麻烦海捕快一遭。

海峰倒不觉得麻烦:“无事,我要回陆府寻头儿,正好顺路捎带。”

将食盒交给海峰,目送他赶着马车离开,宋荔扭头问郑明珠:“晚上我要烧兔丁,还有滋补野鸡汤,要不要来蹭饭?”

郑明珠吞咽了口水:“这么丰盛啊,不过晚上我要陪着阿娘吃饭,你也知道,我阿爹为了生儿子娶了好几个小妾,我阿娘却只有我一个女儿。”

宋荔能理解:“到时鸡汤熬好了,我给你送些去。还给湘湘家也送些,你们的香包和月饼,我便不回礼了。”

郑明珠佯装生气:“不喝了,不喝了,说得好像我们是贪图你的回礼似的。”

宋荔:“真不喝啊?肥美的野鸡,很滋补的呢!”

郑明珠顿时装不下去了:“喝。”

两人对视一眼,开怀大笑。

晚饭后,宋荔将烧好的干煸川椒兔丁和野鸡汤分装出来,往郑明珠家和木湘湘家各送去一份。

回到家,母女俩也开始吃上团圆饭。

桌上除了干煸兔丁、野鸡汤、丝瓜炒蛋、泡椒藕片,还有一碟子月饼。

其中有五块是杨安慧送来的,两块是木湘湘送的。

木湘湘送的五仁月饼,真材实料的五仁馅料,在现代充斥着科技活的月饼里,这样依靠手艺人亲手炒制五仁,亲手制作油酥皮的月饼,极为难得。

五仁月饼的口感层次分明,五种坚果炒制得酥香油脆,明知五仁月饼是高热量高油糖,宋荔完全抵抗不住它的魅力。

吃完一整块月饼,宋荔更馋了,又尝了块杨安慧送来的,里头是奶酥油枣馅,精致有余,略显几分匠气,市井百姓亲手制作的五仁月饼胜在朴素,聚拢了一腔烟火气。

凤仙郡本土风俗,流行中秋月圆夜走月亮。

月上柳梢,郑明珠和木湘湘过来带宋荔去走月亮。

走月亮,一般是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互相走访,或拜佛庵,或举行文艺活动。据说走月亮,至少要走过三座桥,称为『走三桥』。有的要走过更多的桥而不许重复,这就不仅动体力,还须动智力。①

晚饭后,周万春跟着卖烧饼的妇人出门走去了,她们俩不知什么时候玩到一处,见干娘结交到了朋友,宋荔挺开心。

她不懂这些习俗,跟着郑明珠和木湘湘总没错。

宋荔和郑明珠在乐安巷的风评都不好,她们单独出门,基本没什么人跟她们打招呼。

但木湘湘和木家人热心肠,与人为善,时常给街坊邻居帮忙,路过的街坊邻居跟木湘湘打了招呼,少不得看在面子情,顺便也问候宋荔和郑明珠一声。

出了长巷,经过西桥,宋荔见郑明珠一脸喜色:“有什么好事吗?”

郑明珠回:“晚饭后收到程郎家小厮递来的书信,他父母允了我们的事,不过要等上三年,等程郎高中,到时给我们家下聘。”

又轻笼柳眉:“只是不知道程郎是否能在三年高中?听闻有些好几年都不中的。”

宋荔安慰说:“我听董先生说,程文瀚在云山书院读书,书院里的夫子聘的大儒讲经论道,程公子的功课名列前茅,既然连大儒都劝他明年下场,想来才学不俗,你大可以放心,以后多多监督学业即可。”

郑明珠的确是这样想的:“本来他约我过两日泛舟,被我拒绝,叫他好好回书院温习课业。”

听她们两人谈论,木湘湘有些羡慕郑明珠。

程公子可是官宦之子,等以后科举中榜,明珠嫁过去,就是正儿八经的官夫人,听着好气派。

要不,她也去寻个有潜力的读书郎,也捞个官夫人当当?

转念又想到程文瀚生得白面书生的瘦弱模样,立马摇摇头,她还是喜欢威武强壮的男人。

肩不能挑,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哪有壮实的男人有安全感啊?

*

过完中秋,气温骤降。

前几日才被宋荔嫌弃碍事,塞进柜子里的棉花盖被,又被她翻了出来。

此后十多天,一直是刮风下雨,阴沉沉的天气。

刮风下雨时,木湘湘几乎没法子摆摊,宋荔让她到自家铺子的屋檐下摆。

自己铺子不卖早点,地方空着也是空着,况且宋荔和木湘湘卖的吃食并不相干,从前卖凉皮时,也并不担心木湘湘卖凉拌血粉羹抢走生意。

食客愿意买什么,是他们的是自由,不存在抢不抢。

木湘湘后知后觉,感觉自己抱上了好友的粗大腿,在自己看来很棘手的困难,好友一句话,立马帮她摆平了。

本想支付些摊位费,宋荔听了:“都是朋友,客气这些做什么。我们刚到乐安巷时,要不是你们一家人帮忙,哪能那么快安定下来,不说这些了。”

木湘湘感动得恨不得以身相许。

天气一天一天寒冷,厨房里还堆着二三十斤冰粉籽,卖不了冰粉,铺子里的炸鸡炸货等,依旧火热。

天冷了,依旧有许多食客不减热情,或是大老远披着斗笠,或是叫丫鬟小厮来买。

炸鸡配酸梅热饮,在凤仙郡城火了。

先是来了一波城中世族员外富户,后来也吸引来许多普通百姓,每天十只炸鸡不够卖,见生意稳定,宋荔立即张贴了聘请帮厨的告示。

按照市价,有经验的帮厨基本每天工作十三个小时,薪水在500文。

她们后厨上工时间短,每天工作三四个小时,主要负责将整只鸡分类处理,最核心的裹粉,由宋荔独自操作完成,聘请的帮厨工资,在180文钱。

在聘请帮厨的启示写了具体薪酬和工作时间,等待了好几天,来应聘的寥寥无几。

宋荔将这个苦恼告知两位好友,还是郑明珠帮她解惑:“看似做工时间短,酬劳比一般酒楼给的高,可是大部分人没法一天兼顾打两份工。尽管累些,大家更希望有一份稳定工作,每月拿到稳定收入。”

180文钱,木湘湘倒是有些心动,一来她没做过帮厨,刀工寻常,二来要摆摊卖血粉羹,现在天冷了,热乎乎的血粉羹很受欢迎,她每日会多做一些,双方时间上有冲突,来不及。

招不到帮厨,宋荔先这么干着,仍是维持着每人限购一份炸货,来买炸炸货的人不但没减少,反而食客更多,生意越发红火了。

每日开门做生意前,东市入口处总有一大群食客大老远赶来……

还带火了整个集市,每每午时过后,东市里的人流量比前几个月密集许多。

商人如王福,有着精明又敏锐的嗅觉,对于宋荔铺子每日限购的炸货,赞佩不已:“俗话说少吃多滋味,叫我们每天吃不够,吃了还想吃,老子连续吃了七八天,还没吃腻,脑袋里天天想着啃点炸货。这限购法子如果用到咱们铺子里,一定奇货可居。”

商人的脑子就是灵光,转得快,王福啃着炸鸡,打算把从宋荔这儿学来的策略,用到自己刚盘来不景气的茶叶铺子。

与此同时,就在宋荔以为自己要招不到帮厨人手时,有个熟人找上门来。

见到小翠来应聘,她有些失神:“你赎身了?”

小翠如实告知:“我哪有赎身的钱,现在楼里冷冷清清,后厨用不了太多人,花妈妈辞去了苗婆子,还打算将我卖了。我跟花妈妈说要出去找份活计儿,答应每月工钱上缴,花妈妈这才同意我出来找活。其它铺子不要我,宋荔姐姐,只要你能收留我,一百文也成,随便给点工钱,让我好跟花妈妈有个交代,我不想再被人卖来卖去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