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 骨汤麻辣烫(2/2)
炸鸡利润高,很挣钱,还费时间和精力,宋荔已经想好了,铺子未来要增加的新品,要操作简单,最好不需要雇佣太多店小二看店,节约人力成本。
思来想去,麻辣烫最合适。
庄子上送来烘焙好的干辣椒,接下来,只需静等天气转凉。
进入十月寒露后,天气并未转凉,又迎来了秋老虎。
白天艳阳高照,热得不像话,宋荔又把碍事的棉花被塞进柜子里,每天开铺子前,带些冰粉籽,搓冰粉售卖。
才把薄袄洗净晒干,给棉花被褥拆线,通通收进柜子里存放。不过五天时间,一场狂风大雨,天气骤然降温,空气里冷意湿气刺骨。
一大早,宋荔冻得牙齿打颤:“这什么癫天气?前几天热得穿夏衫,吃冰解暑,今天满三十减二十,冷得恨不得钻被窝。”
目测冷空气还要持续几天,宋荔找来熟悉的铁匠,按照铺子里圆桌镂空的尺寸,定制两只铁锅。
见木湘湘白天没事,抓来当壮丁,木湘湘干过搓冰粉的零时工,让她敲打鱼肉泥,也可以试一试。
第二天,用猪皮开了锅。
宋荔和小翠一起分解了部分嫩鸡,剩下的留给小翠,她的任务紧,还要负责给摊贩杀好的草鱼,去头去骨去掉鱼红,只留下鱼白部分,拿给木湘湘敲打成鱼肉泥。
周万春搓完香芋丸和南瓜饼,还被宋荔安排了剥虾仁的重要工作。
炉子上,陶罐里的热气推动着盖子,咕嘟咕嘟,猪骨头的香气飘散到空气里,整个厨房都是闻到滋补的油香。
灶里,铁锅中添了八角、花椒、食盐和姜片,卤着用竹签子串起来的鸡杂。
连续吃了大半个月的鸡杂,哪怕龙肝凤髓,宋荔早吃腻了。
现在这些鸡杂终于有用处,能卖钱,不会浪费掉,真的太棒了。
这边鸡杂卤好了,盛到容器里,宋荔取来红酱、干辣椒段,以及若干清水浸泡的香料,浸透的香料不容易炒糊,还可以去除部分苦涩,炒出红酱的红油,加入少量干辣椒和香料,炒好的酱料,在冷天可以保存一段时间。
宋荔舀出一半猪骨汤,兑了炒香的麻辣烫锅底料,尝了味儿,她吃着一点不辣。
又叫木湘湘和小翠尝了锅底汤料的味道,小翠没什么主见,木湘湘认为有些辣,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给两张桌子中间的可拆卸扣板取下,中间的圆圈包着一圈铁皮,正好可以圈上一只铁锅,下头放置一只铁炉子,用了木质挡板,格挡开来,防止食客不留神被铁炉子烫到。
一应准备完成,将不断敲打好的鱼肉泥和肉泥分别挤成鹌鹑蛋大小的圆球,放到温水里,中火煮开。
之后穿串速度快多了,每根竹签串上三颗鱼丸子或肉丸子……
刚开始起步,荤食有点少,素菜方面,有冬瓜片、芜荽、藕片、山药、海带等,除了外地运来的白萝卜,都是当季的蔬菜。
另还有油豆腐、豆腐块、豆皮、腐竹,这些在豆腐铺子都能买到,物美价廉,也是平常百姓们都能买得起的蛋白质补充来源。
在宋荔铺子吃完午饭,小翠要回春风楼了,临走前,瞥了一眼那两只铁锅子,又是用猪骨头熬汤,又是鱼丸、肉丸子,闻着怪香的,就是不知道是啥味?
小翠巳时到,木湘湘是午时三刻到的,早上卖完血粉羹,在家洗洗刷刷了会儿,歇了个脚,慢悠悠赶到店铺。
忙活了一个时辰,领到打零工的工钱,也没立刻回家。反正回家没事儿干,不如呆在宋荔铺子耍会儿,看有没有需要帮忙什么的。
吃过午饭,小翠包裹得严实出了铺子,木湘湘觉得奇怪,只当小翠是怕见人,没有多问。
不到未时,进来了好几位丫鬟小厮,有些木湘湘瞧着眼熟,叫不出名字,是经常到宋荔摊上的常客。
这些都是来帮小姐少爷们买炸货酸梅饮的。
见宋荔出了厨房,来到大堂的桌椅前,弯腰点燃了干柴,福爷家的小厮好奇:“这是什么?”
宋荔回:“骨汤麻辣烫,要等一盏茶的功夫。”
不到一盏茶时间,铁锅内传出咕嘟咕嘟的声音,瞬时,整个大堂飘荡着一股浓鲜的骨汤香气。
骨汤的香气,与炸货平分秋色。
吸引了许多看来的目光,宋荔朝木湘湘睇了个眼色,对方立刻会意,揭开罩着铁锅的两只锅盖。
一边是清水出芙蓉的奶白色骨汤锅底,一边是半湖霞色,半湖奶色汤底,里头浸煮着若干串着竹签的食材,浓油赤酱的红油,似乎能闻到飘来的一丝丝麻辣辛香,很是吸睛。
这不就是汤锅子嘛,可以涮肉涮菜吃,不同的是,这里按竹签收费,短的一文钱两串,中长两文钱一串,最长的三文钱一串。
小厮见了,当即决定给福爷买些尝尝,每次出门都会多带些铜板,防止临时出了新品,钱不够,这回终于派上用场。
天气转凉,最近福爷总想吃点辛香之物,店里可租赁陶瓷汤盅,交过定金,小厮每样串串各要两串,打包装进食盒。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有食客见买炸货的队伍乌泱泱一大群人,反正买不着,不如尝尝这家铺子推出的新奇汤锅子。
落座后,会有人送来一只粗瓷碗,强调不能往锅里伸筷子,想吃什么自己取,可以用汤勺舀些骨汤到碗里喝。
舀来小半碗骨汤,啜饮一口,又烫又鲜,里头有萝卜块,汤色清甜,浅尝了几口,胃里一股暖意。
汤面漂浮着一层油花,取来一串油豆腐,咬开一角,里面密集的蜂巢孔洞吸饱了骨汤,一口下去,爆出汁水。
好烫。
越烫,越香。
王福也是这般想的。
当小厮马不停蹄跑回家,从食盒里抱出只汤盅时,福爷以为又是什么好东西,听说是类似汤锅子涮肉涮菜,兴致来得急,也去得快。
近来王福贴秋膘,吃了几顿羊肉汤锅子,对汤锅子不大感兴趣。
还是炸鸡最美味,金黄酥脆,怎么都吃不腻啊!
啃完一只炸鸡翅,福爷有些口渴,手边段位茶水凉透了,顺手揭开盅盏盖子,望见里头纯奶白色的骨汤,上头漂浮着点点干玫瑰色的暗红色油脂。
凑近了闻了闻,一股神秘自然的辛辣芳香,扑鼻而来。
鬼使神差的品尝了口,麻辣鲜香,底汤是用猪骨熬出的高汤,但是这股辛香与茱萸和川椒不同,格外香,格外勾人,诱得他又连续品尝了几口。
热辣汤下肚,浑身暖洋洋,辣得他脸红脖子粗,竟一点不觉得冷了。
又去尝了里头用竹签串起的小食,鱼丸紧实而鲜美,猪肉丸子,一口流出油脂,还很弹牙,真不错。
里头还有鸡血、鸡杂,鸡杂似乎提前卤制过,加入到骨汤里一起浸煮,弹牙爽脆。
另还有冬瓜片、萝卜块等。
尤其是萝卜块,煮得很入味,骨汤的味道全部被吸进萝卜里,放到嘴里一抿即化,骨汤的咸鲜,与一汪清甜的萝卜汁同时爆开,回味有一丝若有似无的微弱辛辣,促进着食欲。
除了荤素串串,另还有一种谓之虾滑的小食,不知怎么做的,煮出来白里透着粉,咀嚼时能吃到大颗大颗的虾仁颗粒,具备肉感。
弹弹的,鲜美得恨不得将舌头一起吞下。
又吃又喝,不留神间,一盅子见了底,辣得王福直哈气,赶紧啃了只炸鸡腿解辣。
真痛快啊!
没买到炸鸡炸货,于是折中选择了来吃骨汤麻辣烫的食客也是这般想的。
大多数凤仙郡本地人口,吃不得辛辣,会选择原味汤底那锅。
因凤仙郡税务少,政策有利于商户行商,吸引了一批外地走商,其中不乏有蜀地、滇地、黔中、赣江等地的走商,这些地方喜食辛香麻辣之物,见到飘着红油的骨汤麻辣烫,闻见那股神秘又迷人的辛香,根本走不动道。
尝了些竹签串串,还有热辣骨汤,瞬间疯狂迷恋上了这股灼辣味儿。
它不但火烧火燎的辣,那一抹辛辣的油香微微呛人鼻子,呛得直打喷嚏,憋不住眼泪,每一口都能体验到舌尖被辛辣带来的刺激,算不上多么火辣辣,更多的是辛香,令人欲罢不能。
卖完炸货时,两锅子骨汤麻辣烫也快要卖完,原味骨汤那锅,连串串带汤底,都被吃光。
微辣骨汤这边,本来还剩下一些串串没卖掉,被外地走商们外带走了。
骨汤不值钱,从猪肉摊上买点大骨头熬汤,最近天冷,这些汤汤水水不像浸在红油里的麻辣烫底料,炒一次,可以存放几日。
骨汤不好保存,也怕保存不当,叫食客吃坏了肚子,砸了自家招牌,可就得不偿失。
这些骨汤全部被外带走,不浪费最好。
明天宋荔只需熬些骨汤,雇木湘湘来敲打鱼肉泥和猪肉泥,穿蔬菜串串等,基本不怎么费事。
清理厨房,还剩下些虾滑,这个比较贵了,五文钱一份,不大好卖。
宋荔拿给木湘湘一些,教对方如何用虾滑烹饪:“可以煎熟了吃,或是做成虾滑蔬菜汤,风味鲜美,你试试就知道了。”
拿着茶盏大小的一碗虾滑回家,木湘湘将好友教的烹饪法子说给阿娘听。
木氏听罢,当即决定做成羹汤,既能吃虾肉,又能喝到汤水,一举两得。
听说这劳什子虾滑价贵味美,木氏特意从自家鸡窝摸出两颗土鸡蛋,搅成鸡蛋液,摊成金黄的鸡蛋皮,切成蛋皮丝,放到汤里,来配虾滑,放了一把水灵灵的萝卜缨子,烫熟出锅。
饭桌上,木湘湘碗里被木氏舀来好几颗虾滑,还有多多的蛋皮丝,叫弟弟妹妹眼巴巴瞅着。
从前木一鸣还会诉苦,阿爹阿娘重女轻男,只会疼姐姐,自懂事后每日见到姐姐木湘湘挑着血粉羹到市集叫卖,后来木一鸣再也不诉苦了,姐姐的肩膀支撑起了这个家,合该多吃点好吃的。
等他长大了,也要帮着家里分担。
“阿娘,好了,我够吃了,给弟弟妹妹留些。”木湘湘移开瓷碗,不肯再要。
见阿娘又去给弟弟妹妹份羹汤,木湘湘早就饿了,往嘴里塞来一颗虾滑球,入口紧致弹牙,的确如宋荔说的那般风味鲜美。
清亮的汤水,也是极鲜的。
白灼河虾很鲜,经过宋荔的巧手,这些虾滑又鲜又弹,很鲜香的虾味,木湘湘一口咬开一个,被美味和幸福感包围。
栅栏小院里,三人才吃过晚饭。
宋荔逗着狗子玩,陆承则将两根笔直的树干凿出榫卯结构,给鸡圈上头搭一个遮雨棚。
前些日子总是刮大风,将家里鸡圈上的茅草棚子刮倒了,两只母鸡被挪到厨房,以免被雨淋死、冻死。
趁着现在不落雨,陆承赶紧打好地基……
宋荔逗着狗子,时不时朝这边望来几眼。
身旁,周万春膝上盖着只针线簸箕,过完重阳,马上便是霜降,早晚气温低,得赶制冬衣了。
怕外头成衣铺子昧了她们的好棉花,周万春扯了布料,打算自个儿缝制冬衣。
干娘针线活做得好,针脚密集,比成衣铺子制的衣裳还要好,只是宋荔总担心用眼过度,对眼睛不好。
天色昏暗了些,宋荔点上油灯,罩上用纸张和竹子自制的灯罩,防止被大风熄灭。
微弱的烛火,照亮了整个堂屋。
昏黄的光线下,周万春捏着银针,遇到比较厚实的地方,银针不易穿过,时不时以中指上的顶针推动银针钝头,顺利带过去。
室内,温煦弥漫。
宋荔看了会儿,觉得无趣,扭头看向院里还在打地基的人,起身走了出来:“天色晚了,明天再弄。”
陆承擡头瞧着乌云密布的夜空,不见月亮星辰,多半明天还要下雨:“还差一点,弄完就好。”
见劝不住,宋荔只好问他需不需要帮忙?
陆承干着体力活,浑身热汗,听了这话,抿了抿发干的嘴唇:“有些渴了。”
“好,马上来。”宋荔跑出几步,停下又问:“要喝温一些,还是凉一些?”
他回:“温的。”
宋荔吧嗒吧嗒跑回堂屋,倒了盏茶,太滚烫了,她用两只茶盏在下风口不停倒腾,终于让茶水温了些。
想到上个月腌制的糖桂花,约莫酿造好了,回厨房抱来,挖来两勺流动蜜色的糖桂花,用勺子搅开。
陆承爱吃甜食。
这样的糖水应该会喜欢。
出了堂屋,宋荔来到院中,将杯盏的温糖水递去。
陆承摊开双手:“我手上有泥。”
“事真多。”宋荔嘴上没好气,手中的杯盏递到他唇边。
陆承轻抿了口,唇瓣被水渍粘湿:“嗯,好甜,有一股桂花香,这是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