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炸鱼皮(1/2)
第054章炸鱼皮
“用蜜糖腌制的糖桂花啊!”
借着堂屋照来的光线,宋荔的目光扫过他俯身来的面容,眼含秋水,唇瓣濡湿,随着吞咽的动作,喉结上下滚动。
她不耐烦催促:“你快点喝,我手举着很累的。”
陆承不得不加快了饮用糖桂花水,似是急促,还被呛到,轻微咳嗽了几声。
宋荔有些愧疚,因为自己催促害他被呛到,擡手替他拍了拍背,待他将气管里的异物咳出,果然气息顺畅了。
她回去洗了杯盏,又坐到周万春身边,撑着下巴看针线簸箕里一点点被缝制的领口,有了雏形……
许是前一天受到惊吓,第二天一早,周万春从厨房挖来半碗糙米,竟在鸡圈里发现了颗鸡蛋。
糙米口感粗粝,难以下咽,七八文一斤,买来喂鸡也不心疼。
除了糙米,周万春还会搭配一些自家摘菜剩下的老叶,或是菜园子抓来的害虫,两只母鸡的食镨种类丰富,营养均衡,养得毛绒绒的。
现在十月份,菜园子里的青瓜藤和丝瓜藤进入收入尾声期,天冷了,也不开花结果,一早,周万春将这些木架上的藤蔓扯去,将吊着的老丝瓜和藤蔓一起拿到屋檐下晾晒,藤蔓晒干后,可以充当引火干草。
丝瓜络用处很多,搓澡、洗锅洗碗筷,拿来煮水喝,还有通经活络之效,周万春最近忙着缝制冬衣,总感觉血液不畅,准备饭后煮些瓜络水喝。
又攒下未来将近一年要用到的丝瓜瓤,替家里剩下一笔银钱,周万春有点体会到宋荔喜欢囤大南瓜的快乐。
九月份种下的蔬菜,萝卜缨子长势茂盛,泥巴里的根茎还未开始膨大。
清早下过雨,拥簇着生长的白菜苗似乎又拔高了些,抽空要给萝卜白菜间苗。
正值园子青黄不接,最近几天都是上市集买些蔬菜吃,给菜园子规整完,周万春不忘给鸡圈里喂食。
家里菜园子没有蔬菜供给,主要喂食糙米,偶尔也会给鸡喂些南瓜块。
周万春挖来半碗糙米,均匀撒在鸡圈里,正准备离开时,瞧见铺就一层稻草的鸡窝里,一抹圆白色。
似乎是鸡蛋。
打开鸡圈门,周万春避开食物残渣和鸡粪,将鸡窝里的东西摸到手上,东西圆滚滚:“咦,还是热乎乎的。”
宋荔一觉睡到自然醒,起床后,取来厨房烧好的热水到水井边洗涑。
她用粗盐清洁着牙齿,瞧见周万春神秘兮兮地摊开手掌,分享着:“看,咱家养的小鸡下蛋了。”
分享欲,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一段关系的表现。
宋荔觉得干娘跟个小孩子似的,与从前在春风楼里死气沉沉的,截然不同。
她喜欢现在的干娘,每天跟着一起开铺子,渐渐性格也开朗了许多,还结交到了卖烧饼的妇人,真好。
宋荔也会给予热烈回应:“真的啊,太好了,以后咱们家不用花钱买鸡蛋。”
两只小母鸡都是周万春在喂养,这么快下蛋,让她倍有成就感。
用温水洗了把脸,灶上煮着米粥,宋荔翻看了圈厨房,除了南瓜,没什么吃食。
她取来夏天晾晒的青黄瓜干,用热水泡开,加了两勺猪油爆炒,撒上点葱花。
干娘吃不得辣,宋荔却是无辣不欢,尤其是清早起床没什么胃口,辛辣食物刺激着味蕾,能让她胃口大开。
中秋节做的泡椒笋子,被她抱来泡菜罐子,取出些笋子,切成笋丁,或上鸡蛋液,因为笋子本身有味道,添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随着油温冒烟,沿着一圈倒下蛋液,滋啦啦地响,热油煎出蛋饼酥皮,香气四溢。
随着蛋饼定型,给它翻个面,将另一面也摊得金黄黄,即可出锅。
万物皆可摊鸡蛋饼,泡笋子蛋饼,风味极佳。
提前焯熟的笋子,加了泡椒和泡椒水一起浸泡,酸酸辣辣的,口感爽口,不如春笋鲜嫩,又比春笋多几分清脆感。
蛋饼外酥里嫩,笋子酸辣下饭,百吃不腻,叫宋荔下了一碗赤豆粥。
周万春碗着只荷包蛋,尝了炒青黄瓜干,裹着丰富的猪油,泡开的黄瓜干爽脆,与新鲜青瓜水分多汁的脆口不同,晒过的黄瓜干被大自然阳光赋予了一种特殊的香味,清香味浓,半点不输新鲜青瓜的风采。
吃过早饭,收拾了碗筷,又该到东市开铺子。
临出门前,天空飘洒着阴雨。
母女俩各自披上蓑衣斗笠,周万春去开铺子,宋荔去活鸡活鱼市场采买,分工明确。
买完活鸡活鱼,看到有打渔贩子售卖一筐子鲜活青虾,售价便宜。
宋荔想到昨天的虾滑卖得不太好,除了福爷,就只有两三位走商买了份尝试,卖不完的虾滑,全被她和木湘湘分了,今日不做虾滑了。
但是这一筐子河虾,她还是决定买下。
虾肉蛋白质含量高,白灼油焖,都是一道解馋的好菜,自家吃一些,剩下用竹签串起来,可以放到骨汤麻辣烫里煮着吃。
她总结,虾滑单价高,普通百姓舍不得花五文钱买虾滑尝试,万一味道不好,自己花的铜板岂不是白白打了水漂,还吃得不舒服?
只有走商们手头富裕些,舍得花钱尝试各类新鲜小食。
一只河虾卖一文钱,应该会有人愿意尝试,实在卖不掉,她收起来带回家当晚饭吃,怎么做都不浪费。
又去采买蔬菜、一大块猪前腿肉,昨儿有顾客说猪肉丸子不够吃,今日多做些。
看到猪肉贩摊上还有猪血,这玩意便宜量大,顺手买些猪血回去。
见小推车上的竹筐菜篮子,堆成小山,宋荔觉着差不多,赶忙返回铺子。
在铺子门口,见到了木湘湘,桶里还剩些血粉羹没卖掉,今儿下着雨,可能要多等会儿。
打过声招呼,木湘湘想着闲着也是闲着,又占了宋荔的地儿,过来帮忙搬运货物。
小翠怕迟到,每天都会提早到铺子,已经在厨房呆着了,见灶台地面擦拭得干净,没别的活计干,就自己找活儿呗!
见宋荔和木湘湘一趟趟搬运来货物,小翠帮着整理,挪出空地,方便下脚。
木湘湘帮忙完,要去门口守着摊位。
宋荔说:“一会儿收摊,可以把东西存到我铺子里,省得你回家了,还得过来。”
木湘湘接了宋荔这儿的零工活计:“好,知道了。”
吃午饭时,小翠没了昨日饭桌上的局促。
她和木湘湘相处下来,发现对方性子耿直,热情开朗,心地善良,喜欢帮助别人,渐渐放下了防备。
桌上一碟白灼虾、五花肉炒茭白,还有葵菜、肉丸汤羹,四菜一汤,丰盛极了。
葵菜就是现代的秋葵,不过这个时候,人们主要食用它的嫩叶,从入秋开始,一直到进入冬季,菜园子的蔬菜出现断档,这些葵菜成为了百姓餐桌上最普遍的一道时蔬。
九月十月的茭白,最是鲜嫩的时候。
剥去茭白外衣,露出里面洁白无瑕的根茎,水灵灵的。
茭白可以切片,或者切成丝条,清炒甘甜,搭配五花肉一起爆炒,风味更佳。
这种食材味甘,性寒,依水而生,不能多吃,不过叫宋荔遇到了摆摊的贩子,必然买上一些尝尝鲜。
她尝了一筷子,茭白果然很嫩,入口无渣,这种季节性的时鲜,软软的,吸收了五花肉的油脂,香喷喷,回味能吃到鲜甜的味道。
木湘湘家的生活还算可以,不隔三差五也能吃到叔叔家门前河渠采摘的茭白,吃过几回清炒茭白,味道不错,用五花肉炒的茭白,清爽可口,还能解去五花肉的油腻,很下饭。
小翠很难吃到这些时蔬,春冬时,楼里每日萝卜白菜,现在每天都有一份萝卜,一份葵菜,最多再添点腌酱菜。
三人要做体力活,各自扒了两碗米饭,只有周万春吃的较少,喜欢饭后喝上小半碗羹汤。
将一桌子菜肴全部吃完,小翠要回去了,铺子里还剩下她们三人。
今天周万春不用剥虾仁被宋荔安排着串蔬菜串……
木湘湘敲打完鱼肉泥和猪肉泥,累得双手发颤,看更漏时间还早,坐到周万春身边一起穿串。
宋荔最忙,上午采买食材,处理鸡块、腌制鸡肉,制作裹粉料,熬猪骨汤。中午烧饭,午时吃过饭,要处理鱼骨鱼肉……忙完这些,她找来个小马扎,跟大家围在一起穿串。
一想到每天进账七八百文钱,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见她把卤煮好的鸡杂倒腾出来,炖上鱼骨鱼头,木湘湘闻着炉子上飘来的鱼香,问宋荔:“这些鱼汤也要卖吗?”
她回:“不卖,留着自家吃。你要的话,盛些回去,我们吃不完。”
又说:“我把鱼皮腌制了,一会儿裹粉炸着吃,给你留些。”
听到有炸鱼皮吃,木湘湘吸溜着口水。
她早就馋宋荔亲手制作的炸货,今天外头下着蒙蒙细雨,别家铺子摊位冷清得看不见人影,只有宋荔的铺子,不等开始做买卖,来了一大波顾客等着,大概都是想着天气不好,来买炸货的人不会太多,冒雨出门,结果都撞上一起了。
足以可见宋荔铺子里的炸货,有多么美味,勾得人心心念念,即便下雨也不能阻碍这些喜爱美食的人。
但这些炸鸡售价昂贵,木湘湘摆摊的收入全部上交给阿娘,偶尔得几个铜板,买把五香瓜子或是糖块吃掉了,近两天手上终于攒到四枚铜板,连一份无骨鸡柳也买不起,还要再攒攒。
终于赶在午时三刻前,将所有食材串好,昨天见宋荔操作过,木湘湘学着添干柴,将两只铁锅下的炉子烧得火热,用挡板格挡开来。
锅子里的骨汤咕嘟咕嘟,热腾腾的水雾,散发着浓浓的暖意。
铺子里,门口处,不少食客被这股鲜汤撩动心弦,不停催促:“小姑娘,我看熟了,可以放我们进去吃了吧!”
木湘湘听从宋荔的交代:“不行,要多煮一会儿入味,等到未时才行。”
几名小贩气得想骂娘,想到这间铺子身后的靠山,骂人的话咽了回去,呵出一口热气,搓了搓冻僵的双手:“贼老天,前日子还是艳阳高照,今天可真冷啊!”
昨天听一起做买卖的商贩说起,东市入口处新开了一家铺子,里头卖的麻辣烫,最低消费五文钱,花两文钱买上一团荞麦面,两文一串肉丸子,一文钱的蔬菜,配上熬得满是油花的骨头汤,又香又鲜,大片大片的油花看得见。
一碗骨汤下肚,吃得手脚发暖,鼻上额头冒出热汗,浑身舒服。
总共花费六文,比外头面摊子卖三文一碗的青菜白水汤阳春面香多了,能补充油水,骨头汤能抵御寒风,很滋补人。
因为东市缴税规定,只要带着货物进入,必须缴纳一定商税,例如一个商贩进入东市售卖货物,缴纳了商税,中午出了东市,下午再次进入,还得缴纳商税。
于是导致这些商贩为了不重复缴纳商税,大多一整天呆在集市售卖,有家眷的,会有家人送饭,没家眷的,自己在集市摊位铺子里买些吃食。
小贩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比如哪家铺子老板偷工减料,哪家铺子实惠量大,小贩们私底下交流一圈,相互之间也会约定帮忙看铺子,自己去吃饭。
这群小贩里,也有芒果贩子,现在的季节不结芒果,也改卖蜜橘、梨子、柿子和冬枣。
听说宋荔铺子里新出了一种类似热汤锅子的吃食,价格低廉,适合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张铁柱特意等着这个时辰,过来捧场。
昂贵的炸货吃不起,他们来吃个麻辣烫,顺便沾沾铺子的兴旺气。
等了会儿,终于到未时,听木湘湘说可以了,小贩们蜂拥而上,将原味骨汤的圆桌,挤得满满当当。
“饿死了,饿死了,我要喝一碗骨头汤暖暖。”
“嘿嘿,我要喝两碗骨汤,把我的五文钱全部吃回来。”
大伙七嘴八舌,靠近圆桌,里头传递来火炉子的暖意,周身被笼罩在温暖里,似乎也没那么冷了。
一方圆桌坐不下,有小贩干脆从旁边拉来长条凳,捧着碗,舀来大半碗稠白骨汤,见汤面漂浮着一层油花,金黄诱人。
闻着香,看着就很补人。
锅子里的穿串琳琅满目,叫人看花了眼,张铁柱运气不错,抢到圆桌的一个位置,舀来骨汤到碗里,取来串鱼丸子,挑了短竹签的鸡血和海带,这些都算在素菜里,一文钱,能拿两串。
又问木湘湘要了团荞麦面煮着。
双手贴到碗壁,汲取着滚烫暖意,忍不住感叹:“好暖和啊!”
见同行小贩都在捧碗喝着骨汤,张铁柱也端起粗瓷碗,因为喝得比较急,烫得舌尖一麻,接踵而来的是咸鲜的油润在舌尖泛开。
骨汤油水丰富,味道鲜美,喝得人胃里暖暖的,很快这股暖意蔓延到四肢,脚不冷,手不冻了。
喝下小半碗骨汤,这时候他们要的荞麦面也煮好,吸收了骨汤的咸鲜,冲淡了荞麦面独有的微微清苦,面条劲道爽滑,分量给的足,很垫肚子。
嗦完荞麦面,张铁柱拿起串鱼丸子咬着吃,肉质紧实,口感弹弹的,能吃到鲜甜的鱼肉。
正感叹鱼丸子鲜甜弹牙,一吃便知是用鲜鱼制作的,难怪宋荔的铺子生意这般红火,听到相邻的几个位置传来抱怨声:“这猪肉丸也太小了,一串上只有三颗肉丸子,跟鹌鹑蛋似的,卖我三文钱,太贵了。”
一听这话,木湘湘不高兴了,正欲开口,听到旁边有食客帮着说话:“猪肉三十余文一斤,打成肉泥又会损失一部分,价格贵了,人家铺子开门做生意,当然也要有些赚头,咱们都是做买卖的,出门摆摊也是为了挣银钱,况且铺子里又没人强逼强买,串串都在铁锅里,自己挑中了自己拿,掌柜做生意,总不能赔本吧!”
既想吃肉,又不舍得花钱,哪有这样的便宜事。
张铁柱又拿起自己碗里的鱼丸子串串,道:“鱼肉价格低廉,我的鱼丸子个头快有鸡蛋大了,你觉得肉丸贵,也可以买鱼丸。”
这一番话,让在场的小贩们认可点头,大家都是出门做买卖,不算钱的事儿,谁愿意干啊!
这家“一点小食”铺子卖的麻辣烫,都是正儿八经的鲜鱼鲜肉做的,价格公道,外头面摊一碗鱼片面都要五文钱,这里六文钱能喝到美味的骨头汤,有荤有素,很难得了。
刚才抱怨猪肉丸的小贩臊红了脸:“我就是随口一说,猪肉丸少是少了点,的确肉嫩油香,鲜美多汁。”
吃了还想吃。
骨汤也很油香,大冬天喝下一碗热汤,熨帖着心口,他还想明天再来吃麻辣烫,不敢得罪大家。
福爷的小厮昨日归还了汤盅,今日又来了。
他家福爷还没吃腻这家铺子的炸货,又无可救药地迷上了微辣鲜香的麻辣烫。
按照福爷的口味挑选了些串串,小厮又要了虾滑,得知下架不卖了,顿时惋惜不已:“我家爷最爱吃虾滑了。”
既然虾滑,看到有串串虾,赶紧打包二十串,这边微辣锅子的河虾不够,木湘湘到隔壁原味骨汤的河虾取来一些,到微辣骨汤里涮一涮。
木湘湘一人看着两只铁锅,游刃有余,还能偷懒吃点宋荔塞来的炸鱼皮。
腌制的鱼皮,裹上面糊,在热油里炸得香香酥酥,撒上一点孜然粉,木湘湘的魂儿都差点被勾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