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057章 鱼头豆腐汤

第057章 鱼头豆腐汤(1/2)

目录

第057章鱼头豆腐汤

在两位好友的催促下,她将棉袄套在身上。

木湘湘艳羡说:“宋荔皮肤白净,穿这个颜色很衬。阿娘说我皮肤黑,穿朱墨色显白些,要给我扯块墨色料子做袄子,其实我知道墨色耐脏,能多穿些日子。”

木家三个孩子,木氏难免要精打细算。

木湘湘固然喜爱鲜亮的棉袄,也知道这样石榴红色的布料价贵,且不耐脏,稍微有点印子,就要换洗。

郑明珠也是这般想的,她在家多是做些针线活计,不像宋荔整日围在灶台边,有围兜袖套保护,也可能照顾不到弄上油污,担忧说:“冬天的厚袄,老是下水清洗,尤其棉花绒,多洗几次不暖和了。”

宋荔翻开衣领子,给她们瞧:“我干娘考虑到这层,特意缝制个可拆卸的棉绒内胆,只需将外面的衣料子拆出来清洗即可。”

郑明珠一眼看懂:“你干娘真细心,还能考虑到这层。”

宋荔比夸了自己还得意:“当然了,我干娘对我可好了,明天有空我把这套衣服拿到成衣铺子,让裁缝罩着裁两身,里头棉绒内胆,我干娘可以单独缝制,这下省心不少。”

再过半月便是小雪了,这个时节迎来寒潮和冷空气比较频繁,宋荔只有两身薄袄,一件厚袄,得抓紧让裁缝铺子裁两身冬衣。

心里存着事,第二天早早起床吃过一碗肉丝面,宋荔和周万春带着衣裳到成衣铺子找裁缝。

上次到这家铺子裁的夏衣,穿着舒服,这次宋荔又来了。

见到她们,邱二牛热情招待。

量好尺寸,确认衣裳样式,看好布料子,宋荔付完定金,临出门前,听到掌柜盘问邱二牛今天为何迟到半个时辰,昨天是不是又给人接私活了,要扣他薪水之类的……

宋荔想着,八成是邱裁缝想要早日挣够开店的银钱,这样看来,还算勤勉。

还未到午时,红杏提前抵达“一点小食”铺子。

宋荔把人交给木湘湘带着,自己当了甩手掌柜。

木湘湘早早得知店里又新聘了个人,得知是卢月琴家的丫鬟,对她抱有偏见。

等见到纤瘦的红杏,更是觉得对方无法胜任敲打鱼肉、肉泥的工作,怕对方偷懒,叫好友白白花掉了工钱,木湘湘教授一遍,之后一面敲打肉泥,一面盯着红杏。

本以为红杏跟那些世族小姐身边的丫鬟一样,十指不沾阳春水,哪知竟是做得有模有样。

木湘湘对她和颜悦色了几分:“看你这么瘦,以为你撑不下来,原来还挺有力气。”

红杏害羞地垂了垂眼:“其实我在小姐家,也需要浆洗衣服,拧床单,这些都需要力气。”

两人唠了会儿嗑,时间不知不觉过去,敲打出一盆鱼肉泥,听到宋荔喊她们开饭了。

红杏初来乍到,只认识宋荔和木湘湘这个师傅,拘谨地跟着木湘湘到院子水井边,打水洗手。

经过后院搬来的餐桌,匆匆一瞥,有鱼头豆腐、红烧肉……肉香扑鼻,轻易勾起人的馋虫。

红杏早饭才喝了碗小米粥,刚才敲敲打打了半个时辰,废了老大的力气,饿得前胸贴后背,此刻闻见饭菜香,恨不得能吞下一头牛。

木湘湘用澡豆洗了手,红杏也学着净手擦拭,跟着师傅一同坐到饭桌。

桌上除了她们,宋荔,还有个跟红杏差不多年岁的小姑娘,另有个身着华服锦衣的漂亮少年,面孔精致得不像话,叫人不敢多看。

方才听湘湘师傅说,好像是宋掌柜的哥哥,红杏瞧着两人模样不像,又听说是没有血缘的哥哥。

宋荔给大家介绍了红杏,之后大家各自捧着饭碗吃,红杏尝了些葵菜叶,豆腐块,听宋掌柜招呼她没做什么菜,不要客气。

红杏咋舌:“挺,挺丰盛的。”

这样的饭菜,她在典史府里不见得日日都能吃到,尤其那裹满了浓油赤酱的红烧肉,晶莹剔透,诱人极了,牙齿咬开,肥肉得跟嫩豆腐似的,油水足,吃着一点不腻人。

红杏吃了一块,还想再吃一块,没忍住馋,连续吃了三块红烧肉,便不好意思伸筷了。

饭后,来上一碗奶白色的鱼头汤嫩豆腐,以鱼头和鱼骨熬煮出来的清汤,鲜美非常。

一碗下肚,鼻尖沁出许多汗珠子,胃里暖暖的。

吃过饭后,小翠离开了,红杏跟着木湘湘继续敲打猪肉泥。

今天准备的鱼肉泥的量已经完成,宋荔支使胡立将盛装鱼肉泥的木盆搬来后院。

吃了她段位饭,总要干点活儿。

胡立非但不觉得自己被支使,反而认为这是妹妹不拿自己当外人的表现,屁颠屁颠去了。

宋荔将买来的冰块倒入鱼肉泥里,加了葱姜水,木薯粉,各种佐料,开始搅拌摔打,这是鱼丸子紧致弹牙的小窍门。

等这边挤着鱼丸子逐一放到温水定型,厨房里两人又敲出一盆肉泥,宋荔制作猪肉丸子时,木湘湘带着红杏串鱼丸子,还有各类蔬菜等。

到了未时,木湘湘有个帮手,不必像以前一样着急忙慌。

今天准备的猪肉丸鱼丸串串的量多,按照以往的经验,来吃原味骨汤的食客多,会给原味汤底里多放些肉串和蔬菜串。

张铁柱揣着袖管,随着其它小贩一到进入铺子,发现今天店里似乎多了个小姑娘帮工,一瞅原味骨汤里的铁锅,堆得满满当当的肉串鱼丸,骨汤都快溢满出来了。

又听隔壁几个小贩说:“嘿,今天的肉串真多,大家不用抢,不用挤。”

“还真是,老子今天要吃两串猪肉丸。”

张铁柱给自己舀来半碗骨汤,取来鸡杂鸡血串,又拿猪肉丸子鱼丸子各一串,舍不得烫荞麦面吃,从怀里掏出个冷掉的烧饼,揪了饼肉,泡在骨头汤里。

实心的烧饼又干又噎人,吃一块,抻一下脖子,就着水才能吃下一张饼子,揪成小块,吸进了鲜香的骨头,立时软塌了,平凡朴素的烧饼,被骨汤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滋味。

红杏本是在大堂带着,拿块抹布擦拭弄到汤水污渍,余光瞧见青芝的侧脸,脊背一绷,钻回了后院去清洗碗筷。

她不想被青芝认出来。

自家小姐之所以不向杨安慧求助,便是想要在对方面前保留一点点体面,红杏也不想被青芝看扁。

青芝不但自己来了,还特意带来几个要好的丫鬟婆子,一道来排队购买干辣椒。

她们几人只买到五两干辣椒,又用食盒汤盅外带了份麻辣烫串串,提步离开。

听到身后的走商跟身旁人说:“看到没有,一身绫罗绸缎,八成是富贵人家的丫鬟替主子来买的,没想到那些贵人也爱吃咱们这些市井平民小吃。”

“可不是,一身衣裳,得值个好几两银子哩!”

后院,正在清洗碗筷的红杏,听周万春说可以收工了,仍坚持将剩下的碗筷全部洗出去。

怕青芝还没走,红杏想多等等。

又一刻钟过去,估摸着青芝不在,红杏将洗净的碗筷送到厨房用热水煮一遍,借着遮挡物,偷偷瞄了眼大堂,发现青芝和知府府邸的丫鬟婆子们不在,顿时大舒一口气。

红杏收工,又一个时辰,两锅麻辣烫卖的七七八八,木湘湘也该收工。

又半个时辰,当宋荔和干娘锁了铺子,回家路上遇到邱裁缝提着一包蜜饯儿,似乎没送出去,蔫头耷脑地,跟她们打了招呼,离开了。

吃过晚饭,宋荔送他们出院子,看到院外多了几个健硕的壮汉,一辆马车,有些眼熟,忙朝胡立看去。

胡立给宋荔睇去个安抚眼神,满脸不耐走到马车前,两人不知说了什么,薛老爷从马车下来,看自家的小兔崽子双颊都有肉了,又听安排的护院们回信,公子在凤仙郡每日吃喝玩乐,乐不思蜀。

薛老爷下了车,望着小院门口立着的一对璧人。

最近凤仙郡发生的一些大大小小事,薛老爷通过心腹有所了解,例如宋荔的一位朋友臭名昭著,又例如宋荔开的小食铺子,里头售卖的炸货、麻辣烫,在整个城内传开了,吸引无数达官贵人派丫鬟小厮排队购买……

又比如宋荔跟陆承的关系不一般。

旁人不知道,薛老爷见到陆承第一眼,就知道对方身份非比寻常。

那年在苏州,薛老爷偶然得见那位名满扬州的陆掌柜,制造出肥皂、玻璃,何等惊才绝艳,那样的女子,曾是整个扬州城儿郎们求娶的贵女,恨不得踏破了门槛。

要不是薛老爷早早娶了正室夫人,有了中意的嫡子,也想厚着脸皮去求娶。

陆掌柜还要制造发电机什么的,据说有了电灯泡,夜晚也可以亮如白昼,比烛火不知明亮多少,可惜计划中途夭折……

面前的陆承,与那陆掌柜的眉眼,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联想到派人查到的信息,这陆承突然不知到从哪里冒出来,且身家丰厚,这一大笔钱财不知是从哪里来的?

结合诸多信息,薛老爷面上惊惶不定。

又见自家的小兔崽子对着陆承趾高气扬:“小捕快,我要回苏州了,咱们约定的事情,你可别忘了。”

吓得薛老爷冷汗涔涔,却听陆承非但不计较,反是好脾气说:“你放心,我会的。”

胡立想把腰间的钱袋子接下来,拿给宋荔,又想到这些银两是薛府的,不是他自己堂堂正正挣来的,宋荔多半不稀得要。

是啊,他吃穿皆来自于薛府,来自向薛老爷低头,身上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东西送妹妹,只闷闷道:“我要回去成亲了,你到时候会来观礼吗?”

宋荔不假思索:“会的,你提前跟我说一声,到时我留出时间过去。”

在她眼里,周万春和胡立都是她的家人啊!这么重要的时刻,当然要去。

胡立点头:“嗯,等我确定好时间,一定提前通知你。”

薛老爷让小厮带来的厚礼,被宋荔拒绝,她认可胡立是家人,不代表也认可薛老爷。

吃了闭门羹,换作平时,薛老爷少不得认为宋荔不识时务,对她冷嘲热讽一番,此刻见到宋荔与那位站到一处,哪里敢放肆。

薛老爷带着自家不知天高地厚的崽子出了城,来到码头,盯着胡立闷闷不乐的俊脸,以为这傻儿子贼心不死:“我说你怎么突然转了性,答应成婚了。”

有陆承在,谁会看得上自家的傻儿子?

胡立一脸莫名其妙:“不是你威胁说,如果我不成婚,不让我继承家业吗?”

薛老爷自得地擡了擡下巴:“知道就好,老子辛苦打拼下来的偌大家业,可不是给你这个败家子的,等你成婚后,有贤妻辅佐,你们两个生下嫡子后,到时候爹给你纳上两房美妾,替咱们薛家好好开枝散叶。”

胡立拿眼瞪他:“我才不纳妾。”

薛老爷笑他:“你个毛头小子,等你纳了后,便晓得小妾柔情蜜意的好处。”

胡立仍是坚持:“你个臭老头,想得美,我绝不纳妾。”

要不是因为他是薛府唯一根苗,薛老爷指定拿鞋板抽他,桀骜不驯,文墨不通,换了好几任先生都是摇摇头说教不来,让另请高明。

薛老爷对胡立很失望,这辈子他是教不好胡立这个不孝子,不过没关系,他可以从小培养孙子,将孙子培养成才。

*

目送胡立和薛老爷远去,宋荔看向身边的人,好奇:“你和我哥哥有什么约定,我怎么不知道?”

陆承卖了个关子:“这是我们两人之间的秘密。”

宋荔嘁一声,转身回到院子里。

几日后,她和干娘拿着票根,到成衣铺子取回定制的几套冬衣。

都是按照周万春缝制的可拆卸内胆的样式,这些日子,干娘用剩下的四斤棉花,缝制出两件棉绒内胆。

宋荔年轻力壮,怕周万春受不住冻,两件棉绒内胆给了干娘,她一件内胆换着穿也行。

小雪时节,寒潮来袭。

市集上的小贩各有各的保暖法子,树皮柳絮葛布等,有的甚至披着狗皮子,或是斗笠,用来防风效果不错。

越是天冷,“一点小食”铺子的麻辣烫,越是生意红火。

为了生计,在瑟瑟寒风站了半天,冻得手脚没知觉,谁不愿意喝点熨贴心口的热汤啊!

“一点小食”的麻辣烫火了后,有贩子也学着到猪肉摊买些便宜骨头汤烫些蔬菜和猪肉丸子鱼丸子,挑着扁担到东市入口售卖。

“一点小食”的猪肉丸鱼肉丸量少,有食客抢不到,于是上小贩摊上买来尝试,,猪肉丸不紧致,不弹牙,也不如宋掌柜铺子里的猪肉丸一口下去,爆出油汁。

骨汤和素菜的味道跟“一点小食”铺子差不多,猪肉丸和鱼丸子味道相差太大,且没有宋荔铺子里的微辣骨汤。

近来铺子新招到个帮厨,制出猪肉丸和鱼丸的量是上月的两倍多,堆得一只铁锅骨汤溢满,快要塞不下,宋荔在大堂新增了一只原味骨汤底的锅子。

一共三口铁锅,两原味,一微辣,满足了大部分食客们的需求,外头摊贩跟着卖骨汤麻辣烫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

日子这么平淡幸福地过着,一眨眼,进入月底,来到十二月。

入夜后,宋荔在卧房记录收支账目。

售卖的十斤干辣椒,有青芝带人来薅,不到半个月便销售一空,一半的干辣椒进了知府家的厨房。

另一半干辣椒大多被各地喜食辛辣的走商买去,这些兜售的干辣椒,宋荔与陆承四六分分。

她四,他六。

毕竟这些干辣椒是陆承庄子上的仆役们种植出来,宋荔只传授如何烘焙,提供销售渠道,她拿小头,还是赚了二两银子。

小雪时节的寒潮,铺子里新增一只原味骨汤锅,带来的利润,超出了宋荔原先计算的二十五两银子。

上个月竟有二十七两零六十六文,刨去支出的商税、生活开支、雇佣帮厨薪酬、购买干辣椒、她和干娘新裁了两套冬衣,及每月租赁房屋的300文等,余二十五两八百余文。

目前宋荔手中有五十余两银子,购买一座她们现在租住的小院子了。

她想再等等看,现在住的院子面积小了,只有东西厢房,一个堂屋、茅房,两人住着有些逼仄,想多攒点钱买个大些的院子,住着舒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