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胡椒脆皮肠(1/2)
第061章胡椒脆皮肠
栅栏小院,东西厢房透着油灯的蒙蒙光亮。
东厢房内,周万春比了比缝制好的毛鞋垫,十分满意,打算明早拿给宋荔。
针线箥箕里,放置着裁好的布料手套打版,一双毛皮子打版……
西厢房,宋荔记录今日的收支,核对本月账目,将每月的盈利支出做个总结。
十二月份,最大的两笔开支,来源于买玉肤露的十八两银子,和租赁商铺的三十两银子。
好在她曾受邀去知州府上的诗会担任厨娘,且当初制作的奶茶冷饮、曲奇点心、果糯米滋等受到世族小姐公子们的青睐,还在诗会上露过面,靠着积攒的口碑,新开的“一间茶饮”铺子,经过施三小姐在贵女圈子们提了两嘴,每日客源络绎不绝。
固然有施雅的功劳,宋荔认为自己也不差。
庆幸当初沈书兰邀她到府中制作冰粉冷饮,她懂得努力替自己争取,用奶茶、黄油曲奇饼替自己正名。
若她自己是个立不起来的,哪怕施雅说破了嘴皮子,这些贵女们多半看在施三小姐面上来过一次,吃了乳茶饮和点心,不满意,怕是以后都不会再来。
哪会如现在这般,恨不得天天往铺子里跑。
这帮贵女们吃惯了中式点心,偶尔尝到西式的泡芙、曲奇,倍觉新鲜感,自个儿的月例,及家中长辈贴补的吃食银子,几乎大半花费在了“一间茶饮”铺子,营业额也跟着节节攀升。
上个月的营业额,刨掉店租金、支付帮厨和跑堂薪水、缴纳商税后,刚开铺子的头几日,每天利润八百余文。
陆陆续续有一批城中世族贵女们经常来消费,每日利润从原本八百余文,增长至如今每日利润约二两余几十文钱。
光是十二月份,“一间茶饮”铺子给宋荔挣到三十三两银子。
开业不足一月,新铺子一月的利润,已经超过东市“一点小食”铺子的一月利润。
宋荔笑眼弯弯,果然还是有钱人的银两好赚啊!
回本了一半店租呢。
估摸要大半个月能挣回一年的店租金,等租金回本后,之后挣的利润,都能落到自个儿的钱袋子里。
又计算了“一点小食”铺子的利润,总利润比上个月多出二两银子,听木湘湘说,铺子里的鱼丸子和猪肉丸销量最好,现在连几岁的小娃娃也会问大人讨要铜板,来买两串吃。
因为曾芳兰和红杏总是超额完成敲打肉泥的工作,木湘湘曾建议她多买些鱼肉和猪肉,铺子可以多做些猪肉丸和鱼丸,给铺子增加营业额,挣到银两了,可以拿出小部分给大家发奖金。
木湘湘隐晦跟她提起过,觉得曾大姐的冬衣有些薄。
宋荔在两家铺子忙得打转,还真没注意观察过,木湘湘作为管事,能关心铺子的员工,这点非常好。
这个提议,被她采纳。
宋荔决定从新增的二两银子里,拿出三百一十文,当作奖金。
过完今晚,迎来一月的第一天,也是两间铺子发放薪水的日子。
她提前核对大伙的薪资单,作为一个曾经的打工社畜,宋荔深知这笔薪水的重要性,或许如她一样用来吃喝生存、缴纳房租、攒开店的钱,或许如木湘湘一样为了养家糊口……指着薪水过日子了,万万不能弄错,可马虎不得。
按照上工的日子,核对了两遍,确认无误后,宋荔双脚冰凉如铁,起身走了几步,暖和了些,洗漱完,打来盆热水泡脚。
清早雾色弥漫,宋荔和周万春出行不便,两人先去钱庄取出银两,到了“一点小食”铺子,宋荔将一袋银两交给周万春,按照工资单上的数目发放。
她又单独交给干娘六两零八十文银子。
周万春不解:“这是?”
宋荔解释:“以后每个月,干娘也能领到一两银子的薪酬,八十文是奖金。另外五两银子,是干娘赎身的钱,我说过会还你的。”
周万春没怎么犹豫,收下银子,将袋子装的一兜铜板锁在钱箱里。
吃过午饭,小翠要收工了,被周万春喊住,点了铜板给她:“这是你上个月的薪水,数数看,有没有不对?”
小翠当场数过一遍,确认无误后,大拇指盖上红印泥,在薪资条上按了自个儿的手印,代表她领到过工资了。
小翠揣着铜板,正要翘起唇角,突然想到这笔钱要上缴给花妈妈,又想到楼里生意不见好转,花妈妈给大家薪水减半,从前好歹能得200文钱,如今每月仅有100文,想到赎身无望,想起悲惨身世,顿时面无表情出了铺子。
大家早早得知今天发薪水,一早,木湘湘红光满面,干劲满满。
红杏收工时,得了上月的180文钱,发现宋掌柜竟另发了50文的奖金,立马屁颠屁想要回到卢府,跟她家小姐和夫人分享这个好消息。
曾芳兰除了敲打肉泥,还要帮忙看顾三只麻辣烫锅子,数竹签子的活计,得了80文的奖金。
木湘湘也得了100文奖金,乐得合不拢嘴。
下午收工,木湘湘和曾芳兰将各自领到薪水,妥帖放到里衣口袋里,防止遇到扒手。
才出了铺子门,木湘湘警惕打量四周,果然注意到街上有个游手好闲的微胖中年男子,四处张望,见了她们,朝这边过来。
就在木湘湘以为对方是扒手时,见微胖男人转了个方向,朝曾大姐过去:“芳兰,我来接你了。”
曾芳兰有些不知所措,成婚以来,从未见丈夫对自己这般和颜悦色过,两人一道回家,路上丈夫破天荒买了尾鲜鱼。
烹制好的鲜鱼端上桌,丈夫夹了块鱼下巴:“芳兰,你辛苦了,吃块鱼肉。”
曾芳兰嫁人后,只吃过鱼头鱼尾,哪里舍得吃鱼下巴这样的好东西,都是鱼下巴紧着公婆,肉嫩刺少的鱼腹紧着孩子吃,此刻战战兢兢将碗里的鱼下巴拨弄到公婆碗里。
哪知公婆竟也和和气气,让她吃。
曾芳兰尝了块鱼下巴,牙齿咬开时,充沛的鱼油缓缓流泻,满嘴流油。
恍惚明白为何公婆们最是喜爱这块鱼下巴,曾芳兰正享用着肥油充足的鱼油脂肪,听到丈夫问起:“你们今天不是发了薪酬,你总是丢三落四的,不如交给我保管。”
曾芳兰咀嚼的动作顿住,原来不是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操持家事带来的价值,只是图她挣的薪酬啊!
舌尖上丰润的鱼下巴,似乎变了味道,味同嚼蜡。
若她没有挣来几百文的薪酬,是不是还像从前一样不配吃鱼下巴,只能吃鱼头鱼尾?
曾芳兰望着女儿湛亮的双眸,决定隐去多发了八十文奖金的事情,语气平静说:“好,等吃完饭,我拿给你。”
*
同一时间,宋荔将买来的几条猪肉,草鱼处理好,抹上提前炒好的食盐花椒末,放进坛子里,盖上盖子,腌制几日。
处理好腌鱼腌肉,她又去查看昨日灌好的香肠,经过一天的晾晒,暂时看不出什么变化。
看到腊肠,不知怎的,叫人联想起以前在路边摊吃过的淀粉肠。
用热油炸得焦焦脆脆,刷上孜然面和辣椒面,她一口气能吃掉两根!
最近十来天没有推出新品,宋荔琢磨着大周朝已经有了制作木薯淀粉的工艺,或许可以尝试做点淀粉肠卖,顺便解解馋?
至于淀粉肠的肠衣,倒是有点麻烦,且淀粉肠原料便宜,不好卖上架。
那烤肠呢,添上胡椒的肉感烤肠,有着“贵如黄金”名头的胡椒,这不便有了卖高价的底气么?
当然胡椒比黄金昂贵的说法,有些夸大其词,以此来形容它的珍贵。
一早,宋荔在几家香料铺子问过了,一两胡椒,要卖到七八两银子。
听到她冷抽一口气,香料铺子掌柜说:“今年价格跌了不少,前朝刚从异域传来时,价格要十两左右呢!”
宋荔咬咬牙:“我能只要半两吗?”
除了大酒楼和富贵人家,普通百姓谁家舍得花钱买这么昂贵的花椒啊!
掌柜笑眯眯,不嫌她买得少:“别说半两了,半半两也给秤。”
说罢,他从旁边取来个迷你的秤杆和秤砣,类似药铺子的小秤,一点点拨弄着个鸡蛋大小的秤砣,增增减减的,终于计算好:“三两六百文钱。”
宋荔带着轻得没什么重量的胡椒出门,生怕一阵风刮来,吹跑了,给它用粗布包裹了好几道,压在菜篮子底层。
上午忙着制作点心和奶茶,午时后,佘婆子和阿蒲到店,阿蒲在大堂做清洁,宋荔则支使佘婆子把她买来的肥猪肉切块,碗碟里的一小块瘦肉切成薄片,木盆里的一条肉剁成肉馅,又去将猪肠衣清洗干净……
吃过午饭后,佘婆子忙着往乳茶饮里添加各种丰富小料,宋荔见没自己的事,用澡豆净手后,将三种肉馅混在在一起,添加生姜水、五香粉、盐、糖,能让烤肠口感弹牙的木薯粉,以及贵得叫宋荔心痛无比的胡椒。
为了卖相好,添了少许红曲粉。
她加一半的胡椒,沿着一个方向搅拌,直到肉馅出浆,黏黏稠稠的感觉,竖着筷子不倒,便是成功了。
这样分开处理的三种肉馅,能吃到大块的肉肉,肉感更足。
清水里浸泡的猪肠衣,被佘婆子用草木灰多次反复清洗,又用烈酒消毒去味,宋荔嗅了嗅,没闻到什么不好的味道。
用工具将肉馅塞入肠衣里,以棉线分段打结,因为添加胡椒,导致成本较高,宋荔做的比较短。
收尾处扎好后,放到后院空旷处晾晒干表面水分。
今日是元旦,新年伊始,据说这天京都还会举办朝会,听着很热闹的样子。
宋荔只觉得今日天气不错,阳光灿烂,早起时埋怨刮风太冷,此刻晾晒着香肠,又盼着风刮大一些,赶紧将水分吹干。
两刻钟后,她瞧着肠衣表面风干,用牙签扎在肠衣上扎了孔,防止浸煮的过程中导致受热膨胀,最后爆开。
等煮好后,铺子要打烊了。
好在现在天气冷,存放一夜不打紧。
将这些胡椒烤肠带回家,吃过饭,她约了木湘湘和郑明珠一块上西桥捡鹅卵石。
这玩意儿河渠边随处可见,宋荔才舍不得花钱买,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这会儿天色还未完全暗沉,三人说说笑笑,旁边有人冷哼:“追名逐利之女,如今声名狼藉了,也敢出门招摇过市。”
等郑明珠看清说话的人是谁,面色惨白了几分。
宋荔循声望去,这人锦衣玉带,瞧着眼熟,似乎是在沈府诗会上见过,认不得是哪家官宦的公子。
瞅见郑明珠怯怯不敢辩驳,宋荔便猜出几分,这人多半与程文瀚有些干系。
虽说是官宦之子,到底是白身,宋荔平日最瞧不起这种怪天怪地怪女子,自身优越感十足的人,当即想要回怼过去,被郑明珠拉了把:“算了,是我有愧在先,咱们不是要去捡鹅卵石吗,我看天马上要黑了,咱们先做正事。”
想到正事,宋荔立马忘了这人。
挑挑拣拣,捡来两包鹅卵石。
木湘湘百思不得其解:“鹅卵石能做什么菜?这东西磕牙,竟然还能做菜?”
郑明珠见过些世面:“我听说有一道菜叫做鹅卵石炒蛋,用油将鹅卵石翻炒,淋上葱花鸡蛋液,利用鹅卵石的余温,将鸡蛋烫熟,据说这样烹饪出来的鸡蛋极为鲜嫩。”
宋荔点点头:“跟明珠说的差不多,利用鹅卵石将准备的食材烫熟,可不是让食客吃鹅卵石,谁能啃得动石头,铁齿铜牙么?”
对于她铺子里新上的吃食,两人好奇极了,郑明珠又问:“明天需要我去铺子帮忙吗?”
宋荔摇头:“我和阿蒲应付得来,给你薪酬也不肯要。”
“一间茶饮”铺子开业后,郑明珠帮了几天忙,后来将阿蒲带出来了,在宋荔铺子遇到的烂桃花太多,发现常去的脂粉铺新出了款胭脂,一心绣香包攒钱买胭脂,便没有去了。
后来宋荔买了她相中的胭脂送来,郑明珠跟阿爹低头认错后,答应老老实实在家呆着,不给郑家抹黑,于是最近大多在家做绣工,很少出门闲逛了。
回到家中,将捡来的鹅卵石洗洗刷刷几遍,下锅煮熟。
第二天,她将鹅卵石和胡椒肠一起带来铺子里。
忙完其它活计,宋荔把洗净消毒的鹅卵石平铺到铁锅里,淋上豆油,炉子里烧着木炭。
没法子,这些世族小姐们身娇肉贵,木炭无烟,不会呛到人,再者这家铺子的装潢,若是烟熏火燎的,白瞎了这一屋子的装潢摆件。
等待木炭温度上来后,用铁铲将鹅卵石翻动,铺上胡椒脆皮肠,时不时需得翻动下,让它受热均匀。
阿蒲刚去二楼雅间送完餐食,早就瞧见宋荔捣鼓着一堆石头,不知道要做什么,此刻见了那类似腊肠的吃食,表皮油润润的,表皮呈现肉粉的色泽,空气里飘荡着油香。
透过肠皮,能看见里头分布着黑色颗粒的东西。
这可不是脏东西,宋掌柜说了,这是胡椒颗粒,当时听得阿蒲惊讶地张大了嘴。
阿蒲当然听过胡椒,据说前朝有位大贪官被抄家时,从家里抄出来八百石胡椒,据说价值连城,她们这些市井百姓,对贪官污吏最是痛恨,什么大贪官被抄家砍头的故事,百听不腻。
方才已有好几位食客询问这是不是铺子的新品,价格几何,要点上一两个。
宋荔只说还需烤制一盏茶的功夫,让等等。
丰润的油香味,牵动着大堂几位食客们的注意力,王福又一次支使小厮来确认,胡椒脆皮肠好了没有?
作为宋掌柜铺子的常客,哪会不知她的德行,每次铺子上的新品吃食,总会少量铺货,观察市场反应,销路好的,大量出货,销路不好的,直接下架。
例如“一点小食”铺子里的虾滑,叫王福惊艳了许久,可惜后面一直不见售卖。
听到胡椒脆皮肠,王福第一时间就想尝试了,吃了盅芋圆奶茶,又吃了一碟泡芙,总不见跑堂的送来,可叫他急不可耐,这才打发了小厮来。
听说还要一盏茶功夫,小厮只好到二楼雅间回禀。
王福被吊足了胃口,抓心挠肝的等。
听到有人敲响房门,王福让人进来,阿蒲端来只梅子青的高足碗,里头用长竹签叉着两根胡椒脆皮肠,十分敷衍的撒了搓金黄桂花点缀。
王福觉得用竹签串起,瞧着不雅,却十分方便,随手拿起根便咬,外皮焦脆之余,很是弹牙,一口咬下,肉汁四溢。
烫得王福嗷嗷叫。
太香了,又舍不得放下,一点点啃着,与平常吃到腊肠韧劲干香的口味不同,这脆皮肠竟是柔嫩许多,油脂丰腴,吃的人满嘴流油。
咀嚼间,能咬到胡椒颗粒的芳香辛辣,胡椒促进食欲,叫王福三两口吃掉一根脆皮肠,欲罢不能地拿起第二根……
一楼大堂。
杨安慧挽着身旁一位夫人进了铺子,宋荔正翻动着烤肠,将烤好的装盘,拿给阿蒲。
听到脚步声,连忙放下手中的竹制食品夹,上前迎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