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腊肉炒白菜苔(2/2)
上次相谈甚欢,没想到这么快又要见面,真是期待。
“文静,你不困吗?”
自家相公骂了公爹一同,这会儿想起她这个夫人来。
方文静:“不困啊,你不觉得朝霞辉映的景色很美吗?”
胡立:“不觉得,这破咸蛋黄有什么好看的,我只喜欢吃流油的咸蛋黄。”
两人鸡同鸭讲,方文静静默如初,只管欣赏眼前的风景。
凤仙郡内。
一大早,宋荔便盼着杨安慧的到来。
午后,盼到了人,她这会儿打发淡奶油,比较忙。
忙完一阵子,宋荔拉着杨安慧到休息室里说话:“昨儿我有个朋友的阿爹和叔叔找上我,询问棉花棉布的事,之前提议给种植棉花农户的补贴怎么样了?”
杨安慧愁眉紧锁:“我阿兄正为这个着急上火,在凤仙郡内各大布行展览的棉布,引来了布行掌柜们的目光,都很想要我们的纺棉技术,可是一说到利用纺棉技术筹钱补贴农户,这些掌柜们个个没了音。”
又气呼呼道:“咱们凤仙郡的商税最少,也没外面那些五花八门的杂税,收上来的税务一部分上交朝廷充作军费,一部分用来建设城镇,可这些布行商户呢,没有大局观,不知推广棉花的重要性,只想着落入口袋里的铜板,这帮布商全部团结起来,分文不掏,便想白得纺棉技术,气煞我了。”
宋荔本想拉着胡立分一杯羹,哪想遇到这样的好事,说不定自个儿也能跟着喝点肉汤:“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如我请个外地和尚来。”
杨安慧脑瓜子一转:“你是说找外地布商?可普通布商能力有限,分量不够。”
宋荔点头:“本地布商团结,如果这时候出现一股外力打破团结,一旦利益分配不均,这种小团体势必瓦解。我哥哥是苏州薛家绸缎庄的继承人,不知薛府独子的分量可够?”
杨安慧自然听说过一些苏州的绸缎商,其中吴薛两家,在当地颇有名气:“等我回去问问阿兄的意思,再来答复你。”
宋荔轻轻颔首:“我给阿兄嫂嫂寄去了块棉布头,想来她们应该在来的路上,本想让她们别错过棉布,没成想竟是撞上了。”
杨安慧也奇了:“难道是我送你的那两块布头?”
宋荔点头。
杨安慧顿时大喜:“这是织娘们生产出的第一匹棉布,染成的布料,意义非凡,没想到还能帮到我们,我就回去找阿兄。”
又一日过去,午时杨安慧还没到铺子,反而是方文静和胡立先一步到“一间茶饮”来寻她了。
这对夫妻昨晚半夜便到了凤仙郡,临时在城外休息一晚,胡立赖着床,方文静本打算抛下他,独自进城来寻宋荔。
哪知听说她要见宋荔,胡立这个护妹使者立马从床上爬起来,生怕她把他妹妹怎样了。
一见到宋荔,胡立喋喋不休抱怨:“薛老爷他骗人,明明说好待我成婚后,便将薛家的铺子都交给我。哄骗我成婚后,只给了我一间绸缎铺子,说是看我有没有经商头脑,如果我能让铺子的营业额超过去年,再决定要不要把薛家财产交给我,你说这不是骗人是什么?”
宋荔安慰他:“好歹你得到了一间铺子,这些本是薛老爷挣下的产业,他愿意给你便给你,不给也没办法,反正是手心朝上问人要钱,想开点。”
胡立非但没觉得安慰,更难过了。
他心心念念想要薛家的财产,除了不用掌心朝上找人要钱外,还想让宋荔能崇拜他这个哥哥,夸他多么多么厉害……
宋荔安慰完,便拉着方文静说话:“嫂嫂,你们一路舟车劳顿,累不累?”
方文静:“还好,我自小到大从未离开过苏州,一路上都在好奇凤仙郡是什么样子,虽不如苏州繁华,却也民风淳朴。路上我们打听了,才知你新开了家铺子,便一路问人寻过来。这里好生气派,方才看到好多来预定雅间的,生意真好啊,宋荔你真厉害。”
“哪里哪里,嫂嫂要打理绸缎庄,也很厉害。”
“现成的绸缎庄,不难打理,哪像你白手起家……”
这对姑嫂亲亲热热说着话,反倒冷落了胡立。
胡立有些怀疑,该不会她们才是亲姑嫂,他这个哥哥肯定是捡来的。
咦,妹妹怎么知道他的绸缎庄,是夫人在打理?
如果宋荔知道胡立的心思,一定又是戳他肺管子的话——天天赖床,帐都算不明白,指望她这个哥哥打理铺子,铺子约莫要关门了。
正好她们铺子要吃午饭,宋荔留哥哥嫂嫂一起吃饭。
胡立早就馋她的手艺了,终于找到自己能插上的话题:“我跟你说,我妹妹做饭可好吃了。”
方文静看他那得意样儿,自己除了张脸,没啥炫耀的,炫耀妹妹,炫耀得起劲。
桌上是宋荔做的一桌家常菜,色彩搭配好看,看着很有食欲。
方文静吃到嘴里,却觉得有家的味道。
她跟着父亲一起长大,从未吃到过母亲做的饭,她想如果母亲还在,大概家中饭菜的滋味也是这样的。
热气腾腾的冬菇肉丝汤下肚,嫩嫩的肉丝,咸鲜滚热的汤水,叫方文静忘却了烦恼。
吃完一碗,胃口颇小的人,竟破天荒又吃了半碗。
话梅排骨吃着不错,裹满了话梅色的酱汁,酸甜可口,方文静正要伸筷子去夹盘子里的最后一块排骨,视野里闯入另一双筷子夺走了排骨。
胡立嗦着排骨,嘿嘿笑:“让你这么慢,最后一块是我的了。”
早已习惯他这副德行,方文静:“……”
宋荔都快看不下去,很想给她哥哥一拳。
饭后,方文静和胡立在大堂喝着乳茶饮,品着小点心。
一小碟泡芙,被胡立一口一个。
吃完面前的,他甚至来抢方文静,理直气壮说:“出门前薛老爷给了你一沓银票,反正你有钱,想吃自己买。”
方文静只尝了个泡芙,味道虽美,因为吃得很撑,心里有事,等着小姑子口中的那位贵女,没工夫跟胡立斗嘴。
见夫人不理会自己,胡立没趣,用勺子挖着乳茶里的小料吃,见对面的方文静突然朝柜台看去。
柜台前,不知何时来位穿着不俗的少女,身边跟着丫鬟婆子,然后便看到宋荔领着贵女朝他们这桌过来。
胡立正傻愣着,被自家夫人一把拽了起来,她手劲可真大,揪得他肩膀的皮子生疼。
“华英,这两位便是我在苏州的哥哥嫂嫂。”宋荔跟杨安慧介绍后,又向方文静介绍说:“这位是杨安慧,杨知府的妹妹。”
双方互相问候后,由宋荔做中间商,将事情简短叙述一遍,方文静本就是为了纺棉技术而来:“你们郡县补贴种植棉花农户需要多少银两,我手中带了三千两银子,不够的话,我可以写封书信给我公公,让他派人送银子来。”
区区几千两银子,如果能和杨知府卖个好,又能在凤仙郡百姓里博个好名声,以后她们现在凤仙郡做棉布生意,大有益处,这笔银钱花得值。
三,三千两!
一旁的胡立艰难吞咽着口水。
他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银两啊!
薛老头子偏心!
他这个亲生儿子,全副身家总共不超过四百两,他媳妇儿却能一出手便是三千两,太不公平了。
胡立知道薛老爷给了银票方文静,却不知道一出手便是上千两,不管,回去他要绝食抗议,心疼死老爷子。
杨安慧本来带着二千两的目标来的,哪知对方一出手便是三千两,还可以往上加,登时嘴角的微笑弧度更深了:“三千两足够,这笔银子不白拿,我们雇佣的织娘正在改造一种脚踏三锭纺车,在现在的基础上,可以同时纺织出三根纱。预计半年后可以批量生产,届时优先供应给你们苏记绸缎铺。”
同时纺出三根纱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生产布匹的速度比现在快三倍,方文静强忍喜悦,又听杨安慧话语拐了个弯:“不过,苏记在凤仙郡开设的绸缎布匹庄,需要宋掌柜的绣坊入股,最少一成的股。”
胡立扒拉着宋荔:“我怎么不知道你又开了一家绣坊?”
宋荔:“还没,过几个月才开。”
方文静的眼神在宋荔和杨安慧身上打转,小姑子和这位贵女身份不一般,方才她便注意到了,小姑子喊杨安慧华英,应该是小字。
只有亲近之人,才会告知对方自己的小字。
即便双方如何性格合得来,这种时候杨安慧不可能宋荔争取利益,除非她们利益绑在一起,方文静犹豫:“只有一成么,是不是少了些?”
宋荔和杨安慧对视一眼,杨安慧会意:“三成。”
“可以。”方文静很满意,来的路上,她派丫鬟打听过宋荔的事,自己的小姑子不但与知府之妹交好,知州之女,施家三小姐,三成的利润求个保障,值得。
谈妥了事情,双方小坐片刻,纷纷起身告辞。
杨安慧要回府衙,告知长兄交给她的事情办妥。
方文静则手书一封,让人快马送回苏州。
胡立还在惋惜:“三千两银子啊,就这么白白送给人了。”
方文静:“……你想不想接管薛家的财产?”
“想。”胡立不假思索去。
方文静:“那你听我的。如果三锭纺车能批量生产,等年底了,我给你赚三千两银子。”
胡立:“真哒,那我等着你的三千两啊!”
当苏州布商捐赠三千两银子补贴种植棉花的农户,受到城中百姓们的支持。
方文静和胡立出入公开场合,总是被当地百姓们投来花朵,掷来蜜橘等果子。
胡立剥了蜜橘,将桔瓣扔进嘴里:“真甜,毕竟是三千两银子买来的,我要慢慢吃。”
无视身边人的不靠谱,方文静笑容得体地与大家打着招呼,成功收获了凤仙郡居民的一波好感。
见外地布商获得纺棉布技术,又有一大批本地居民的喜爱、知名度,本地布商顿时坐不住了,有一个违背团结捐赠银两,获得纺棉技术的,其他商户只好纷纷加入捐赠的名单。
不知是哪个缺德冒烟的,搞出了个捐赠名单的榜单,榜首便是苏州薛氏商户夫妇,有本地商户捐了五十两,被百姓耻笑,庄子生意一落千丈,其余布匹商吸取了前者的教训,百两,二百两,五百两的砸榜,很快便凑够了六千两银子。
缺德冒烟的当事人,此刻正听好友吹彩虹屁:“宋荔,你好厉害,你想出的这个招,帮我们筹到了六千两多银子,听我阿兄说,目前来官府登记种植棉花的农户,约有一万多户,几个县城的筹银,还在往上增长。按照陆捕头庄子上收集的棉花种植信息,下个月便开始要种植棉籽了。”
宋荔有些走神。
又听杨安慧询问:“开绣坊的时间定了吗,最近施三和沈书兰问过我好多次。”
宋荔攒够了开绣坊的银两,只是手头上无人可用:“等我培训了人手接班,你也看见了,现在“一间茶饮”铺子离我不得。”
“这倒也是。”宋荔分身乏术,杨安慧不能出面,开绣坊,比张罗小吃铺子难多了。
跟往常一样,宋荔去东市接干娘收工,听木湘湘说道起今天铺子里发生的一件事——卢月琴来接红杏收工。
木湘湘不认得红杏,可见过卢月琴啊,正儿八经的典史之女,清高自傲,明明阿爹只是个没有品级的官,看不起她们这些商女农女,想到卢月琴的落魄样子,她很解气:“原来高高在上的官小姐比我还惨,之前听红杏说她来铺子做零活,是给夫人挣钱买药吃。宋荔,你知不知道原来红杏是卢月琴的丫鬟。”
宋荔:“我知道啊。”
木湘湘这才想起,当初便是宋荔将红杏招来铺子里的,急了眼:“宋荔,你知道,你还瞒着我?”
宋荔反问:“不然呢,叫你奚落红杏一顿?红杏心地淳朴,要给夫人挣药钱,我铺子里正好缺人,双方互惠互利。再说了,明珠都不在意过去和卢月琴的龌龊,收了对方的甜柿子,你不也吃了柿子?”
木湘湘回忆一番,确实吃过甜柿子:“好吧,大不了我不笑话红杏了,她也是个可怜人。难怪之前红杏见到沈府杨府的丫鬟,都会立即躲起来,原来是担心给她家小姐丢面子,倒是个忠心的。”
宋荔搬家后,住的方向一南一北,两人告别后,木湘湘、曾芳兰和干娘一块往乐安巷子的方向过去。
干娘惦记着原来院子里没挖走的萝卜、莲花白和白菜。
冬天砍了的白菜,留着老桩,这个时节一场春雨,白菜苔一茬茬冒出,生长茂盛。
水灵灵的白菜苔,干娘舍不得拔,一直留到现在。
宋荔带着小翠在市集采买。
看到小贩用草绳穿着的一串鲫鱼,赶紧买了两扎,又买来半篮子河虾,采买完,推着木推车到乐安巷的院子接干娘。
周万春拔了大半筐子萝卜,掐了两把嫩黄的白菜苔,莲花白也被全部砍掉,将菜园子整理干净了。
锁上院门铁锁,以后这处院子会替下一位租户遮风挡雨了。
将钥匙归还给郑家人,想到以后真的要离开这片巷子,想到热心肠的木家人,想到卖烧饼的婶子,巷子口卖瓜子的炒货郎……宋荔的步伐从沉重,到越来越轻快。
有好的,有不好的过往,到了离开,只留下美好的回忆。
人要大步往前走,向前看。
回到新家,她把清洗萝卜,萝卜切片切丝的任务,交给小翠。
她将一扎鲫鱼放到荷花池子里,河虾也放了些进去。
忙完这些,踩着凳子,够到悬挂在屋檐下的腊肉,洗净灰尘,煮熟切片。
刚冒出的白菜苔嫩嫩的,一掐,汁液四溅,这个季节的白菜苔正嫩,不用剥皮,炒着吃,口感更脆甜。
锅中少量素油润泽锅底,加入腊肉块干煸出油脂,淡黄琥珀色的腊肉肥油沁出,加上蒜片,爆出香气,倒入白菜苔大火翻炒,炒至变色,稍稍软塌后,最后撒上一把蒜叶出锅。
一碗腊肉炒白菜苔,比鲫鱼汤还受欢迎。
风干的五花腊肉,干香有嚼劲,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分布均匀,脂肪似腊,肌理棕红,肥肉的油脂在口腔里爆开,一点不腻人,瘦肉韧劲十足,不塞牙。
白菜苔口感脆嫩清甜,叶片吸收了腊肉独特的油香风味,这种春菜嫩而无渣,能给人香迷糊了。
宋荔一口气扒了两碗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