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070章 荠菜饭

第070章 荠菜饭(2/2)

目录

普通人家条件稍好些的,只有男童或许有机会入学堂读书,更多百姓是挣扎在温饱线,每日想着净是怎么填饱肚子,衣裳蔽体,哪有功夫考虑这些精神层面的问题,大把大把睁眼瞎。

她盯着泥土地上的簪花小楷,指着秀气的字迹,问李秀儿:“这是谁写的?”

李秀儿回:“是新来的卢姐姐。”

宋荔从小荷包里取出两块用油纸包裹的饴糖,拿给李秀儿,摸摸对方毛绒绒的头:“你继续练习。”

到了前堂,卢月琴这会儿不忙了,翻着账本册子,将钱箱子里的银钱清点了遍,确认无误。

宋荔看账册上清清楚楚记载了每一笔炸货收入,麻辣烫收入,账目清晰,这些之前是没有的,是卢月琴自己怕少收了银钱,特意一笔笔记录下来。

清算了一遍,宋荔对卢月琴说:“卢小姐的簪花小楷很漂亮,账册也做得一目了然。”

卢月琴以为宋荔在阴阳怪气,回怼:“这里哪有什么卢小姐,宋掌柜若对我抱有成见,大可不必这么羞辱我。”

卢月琴为了自立,几乎豁出去脸面,典史父亲勒令她不许来东市,引以为傲的官眷名声,好不容易为自己争取到机会,如果这个机会需要自己做低附小的讨好,不是因为看重她的能力,她宁可不要。

“你误会了。”宋荔从的认为你的小楷柔美清丽,这是我的字。”

卢月琴翻看了几页,册子上的字迹,比歪歪扭扭略强了些,一笔一划勾勒,毫无峭峻风骨,这才知晓是自己误会了,干巴巴说:“宋掌柜以后可以唤我的名字,喊我小卢或月琴都可以。我是来做工的,这里没有卢小姐。”

宋荔依了她:“月琴,你记的这些账册子很好,每一笔账目清晰明确。你的能力,我看到了。”

卢月琴本就是打算利用记账目册子,叫宋荔看到自己的管账能力,因此重用自己。

见目的达成,卢月琴面上柔和了许多:“宋掌柜放心,在“一点小食”铺子做工期间,我会让你看到我更多的出色能力。”

宋荔:“好啊,我等着,我这里永远欢迎有野心有能力的人。”

卢月琴知道自己赌对了。

野心一词,更多的时候是贬义词。

尤其当这个词冠在女子头上,仿佛犯了杀人放火的滔天罪恶。

郑明珠的不柔顺,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最后终于叫她俘获了梦寐以求的金龟婿,带着阿娘去了繁华的京都。

卢月琴想,论容貌,自己不如郑明珠,论能力,她不输郑明珠,如果为了自己野心搏一搏,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呢?

明白了依附杨安慧的权势,如一场镜花水月般的泡影,典史爹顾忌着杨小姐,自己和庶妹的争斗,会维护自己。

可一旦关系到核心利益,例如幼弟入学堂,典史爹便会优先为家族未来考虑,甚至可能放弃她和她阿娘。

依附别人狐假虎威不长久,不如自己立起来,在铺子里做工不体面,却能收获实实在在的银钱,起码以后阿娘不愁吃药钱。

不管慰劳如何,起码卢月琴现在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谈话间,铺子里送走最后两位食客。

收拾打扫卫生,接下来到了今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发工钱。

卢月琴第一天来,没她的份。

曾芳兰、木湘湘和小翠每人领到自己的工钱去,在工资单上盖了手印。

木湘湘的工钱换成铜板得一二十斤重,特意给兑换成了银两,方便藏在里衣口袋里。

拿到薪水后,木湘湘红光满面地跟宋荔道别,拉着曾芳兰一起结伴回家。

两人走出铺子,木湘湘警惕地打量街道,果然又叫她瞧见了人群里的李小宝

上个月,李小宝脸颊长着肥膘,养得白白胖胖,一看就知道平时在家好吃好喝。反而妹妹李秀儿瘦瘦小小,衬得一双眼睛格外大,瞧着可怜见的,在大伙的喂养下,最近圆润饱满得像只毛绒绒的桃子。

娶了后娘一个月,竟然这么大变化,果然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木湘湘默默想着。

李小宝站在人群里不言不语,那副小可怜样儿,叫曾芳兰心头一颤,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主动走了过去,数出五十个铜板:“这些钱你拿着。”

李小宝的目光落到妹妹李秀儿身上,养得白白净净,跟年画上的女娃娃似的,冷哼一声,拿着五十铜板转身走了。

曾芳兰就是欠他的。

就是因为曾芳兰偏爱妹妹,才会让他因为嫉妒推妹妹掉进河里,一切都是曾芳兰的错,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与阿爹和离,叫阿爹又娶了后娘。

后娘对他不好,李小宝认为自己现在所受的苦难,都是曾芳兰一手造成,区区五十个铜板,他不会原谅她。

回乐安巷的路上,木湘湘替曾芳兰不值:“曾姐,我看你这个儿子就是个白眼狼,根本不会感激你。你们母女俩每月指着四百多文钱过活,给了五十文,只剩三百多文,这日子要怎么过啊,又何必呢?”

曾芳兰全然不在意:“等你以后成婚有了孩子,自然知晓这种滋味。钱少一些,也有少一些的活法,省着点用就好了。”

凤仙郡城外,码头。

薛老爷从商船下来,见到不孝子安排的仆役和马车。

回到城中,不孝子带着贤惠儿媳到酒楼给薛老爷接风洗尘。

有人冲他们投掷瓜果,薛老爷怀里也被塞了只蜜橘,一脸茫然:“这是……?”

胡立:“吃吧,三千两银子买来的呢!”

方文静解释说:“府衙门口贴了榜,此次捐赠补贴种植棉花的榜单,咱们薛家排在榜首,很多城中百姓们见到我们,会送鲜花或蜜橘,表达对我们的欢迎。”

薛老爷觉得三千两花得真值啊,能得到纺棉技术、三锭纺车,跟凤仙郡的一把手搭上合伙关系,还能让她们苏州薛记绸缎布在凤仙郡声名远播。

一石三鸟啊!

进了酒楼雅间,薛老爷剥了只蜜橘,品尝着橘子:“甜啊。”

又对儿媳方文静说:“你做的很好,如果真能学到纺棉技术,还有三锭纺车,别说区区三千两银子,六千两银子也使得。”

方文静神色从容,谦逊说:“这次多亏宋荔,若不是她送来的一块棉布头,也不会叫我们恰好赶上。”

薛老爷不否认宋荔的功劳,沉吟道:“我带了些苏州特产,回头你们拿去送去她家,莫说是我带来的,她不待见我。”

方文静憋住笑意,自家公爹还算有些自知之明。

公爹来之前,她从胡立口中得知两人从前的龌龊,公爹不地道,难怪这么重要的事情,宋荔的信只写给自己。

一个不被待见的薛老爷,一个不靠谱的哥哥,宋荔可不得写信给她这个嫂嫂。

她们明天去铺子见宋荔,对方搬了新家,新家的住址,她们做哥哥嫂嫂的还不晓得,怎么行?

清明节前后,树木快速抽条,冒出嫩芽芽。

正是吃春菜的季节,市集上随处可见水灵灵的荠菜、春笋、香椿叶和榆钱。

见到榆钱和荠菜,宋荔走不动路,摊榆钱煎饼、榆钱蛋饼,或是用面粉蒸榆钱,榆钱窝窝头,都是难得的美味。

荠菜能做的更多了,荠菜鲜肉包,荠菜馄饨、荠菜饺子,荠菜饭等等……光是脑补到,令人口水哒哒。

小贩摊上的两把荠菜嫩得能掐出水,宋荔全要了,又称了些榆钱,买回去摊鸡蛋饼吃。

回到家,周万春解下斗笠和蓑衣,宋荔看到她背后衣衫湿了大片:“咦,这蓑衣破了块,怎么不说一声?衣服都湿了,干娘,你赶紧回屋换衣服,一会儿我给你煮碗姜汤,免得风寒受凉。”

这是周万春舍不得扔,用针线缝补过的,又裂开了块,将蓑衣挂到木架子,回卧室更换衣物。

宋荔也回到煮了姜汤,又将洗净的一把荠菜切碎,锅中用五花腊肉煸炒出油脂,加入虾仁和豌豆翻炒,倒入荠菜和米饭,少量清水,小火焖一会儿。

因为锅底遍布腊肉的油脂,小火焖着,不会糊锅。

几分钟后,揭开锅盖,宋荔盛出三碗,端到饭桌。

小翠洗了把手,也来帮忙端菜拿碗筷。

饭桌上,宋荔用勺子挖来荠菜饭,五花腊肉丁,一层晶莹剔透,一层红棕肌理,颗颗分明的米饭里,点缀着碧绿的荠菜叶,圆溜溜的翡翠豌豆,米饭堆里冒出的一角白里偷粉,正是鲜虾仁。

塞来半勺,宋荔嘴巴里包裹着丰富的食材,米饭柔软而富有弹性,豌豆粉糯,五花腊肉丁咸香下饭,虾仁鲜甜,荠菜的风味更是与每一粒米饭混合,在口腔里肆意绽放着春天的气息。

“好香的荠菜饭,光是吃荠菜饭,不用菜,我都能吃下一碗。”小翠尝了口米饭,逃难挖野菜做野菜粥、野菜饭,后来被父母卖给牙婆的苦难记忆,此刻全部被这碗荠菜饭覆盖。

周万春没说什么,只是手上的勺子一勺接一勺,眨眼,吃完一碗荠菜饭,到灶台去添第二碗。

宋荔夹来块榆钱蛋饼,加了多多的素油,煎得两面金黄,外酥里嫩,里头的榆钱清香扑鼻,与荠菜饭不分伯仲。

吃完一块榆钱蛋饼,她又夹来一块,太香了。

饭后,在宋荔的督促下,小翠和周万春各喝了一碗红糖姜汤。

小翠喜欢甜甜的糖,可跟生姜混合在一起,这味道真是令人窒息:“又甜又辣,好辣嗓子。”

宋荔也喝下一碗姜汤:“就是因为生姜里的辣味素,才能发汗驱寒。”

蒙蒙细雨下了一整晚,第二天还未停歇。

早饭,三人吃着荠菜饺子。

听见干娘偶尔咳嗽几声,宋荔关切:“一会儿你别去铺子,直接去医馆找大夫把把脉,开几副药吃。”

周万春觉得自己只是咳嗽几声,喝了点饺子汤,嗓子舒服许多:“不用吃药,浪费钱,过两天就好。”

清早出门,买了件新蓑衣拿回家,这种为了省一件蓑衣钱,导致自己生病吃药的省小钱花大钱的毛病,宋荔坚决杜绝,该省省,该花花。

她们现在不差钱。

未时后,见铺子里用不着自个儿,她到东市铺子抓人,将干娘抓去医馆看大夫。

大夫说是风寒入体,吃几贴药便好。

抓了药,付了问诊费医药费,两人出门时,迎面撞上一位熟人。

见到宋荔,梅嫣下意识想要后退,身后是雨幕,身前是故人,该如何同对方启齿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