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095章 鲜肉米粉

第095章 鲜肉米粉(2/2)

目录

目前葡萄少量上市,价格略贵,可杨安慧庄子上有一座葡萄园啊,批量收购的话,价格便宜不少!

反正卖给其它果贩子是卖,卖给她也是卖。

除了葡萄,以后还可以做梨子罐头、菠萝罐头呢。

至于橘子罐头,需要人力剥皮去皮,费时费力,只能算了。

宋荔越想越开心,立马跟杨安慧商量起收购几百斤葡萄的事。

听说她要做葡萄糖水,杨安慧哪有不同意的,既能就近卖掉庄子上的葡萄,以后冬日春日想吃葡萄了,还能问宋荔买着吃。

咦,好像哪里不对?

她卖葡萄的钱,不又回到宋荔手里了吗,且是便宜卖出,又花高价买来……

见对方笑得见牙不见眼,杨安慧狠狠唾弃:“奸商。”

宋荔:“你也可以不买嘛!”

谁能拒绝美味摆在面前,却于动于衷?

至少杨安慧这个吃货不能。

杨帝师为人朴素,杨家秉持祖父之风,不能奢侈浪费,她不怎么打扮买衣料子,只是爱好吃,爱尝试一些新鲜新奇的食物,比起挥金如土的施三,杨安慧算得上俭朴了。

糖水葡萄么,到时尝尝是否有新鲜葡萄美味?

最近蜜桃逐渐退市了,铺子里新上了黄桃冰粉,杨安慧挖着黄桃果肉咬一口:“生吃的黄桃肉,口感脆脆的,蜜饯铺子里卖的黄桃果干酸甜有嚼劲,你家铺子的糖水黄桃软乎乎,加了冰块浸着,冰冰凉凉的,很是甜润爽口,竟也不错。”

宋荔道:“等入冬后,缺乏果蔬的时候,吃着更不错。”

吃上反季节的瓜果,很难实现,只有蜜饯儿之类的果干,宋荔铺子里的糖水黄桃,已有七八分接近新鲜瓜果的风味。

杨安慧一想:“也是,要是冬日能吃上这么一盅黄桃糖水,确实不错。”

两人说着话,听到隔壁桌上的食客们谈论起北市的“一间自助”铺子。

“哎,你听说没有,最近城里都在讨论北市的自助铺子,我就纳闷了,不都是往汤锅子里涮肉吃,能吃出朵花来?”

“还真有些不一样,第一天开张时,我表兄跟人谈买卖去过,听说现场有个粗鄙的富商,直接端走一整只鸡,害得旁人等了又等,才等到炙烤好的。那鸡肉滑滑嫩嫩的,跟咱们吃的烤鸡不一样。说是铺子里一道平平无奇的拍黄瓜,比外头铺子做的显鲜,也不知里头加了什么鲜味的酱油,还是香料。好多人还会特意不吃早饭,饿上一顿,中午上铺子狂吃一顿,解馋过过肉瘾。”

同一时间。

王福在“一间自助”铺子里,大快朵颐。

太香了。

这里的食物种类丰富,只要不浪费,想吃多少拿多少。

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王福每次一点点的拿,这种夹一,那个看着也诱人,赶紧到爷的盘子里来……

不起眼的冷锅鸡杂串串,飘着点点红油花,色泽鲜红,因为只添加了少量辣椒油,加了许多糖,吃着微辣甜口,适合凤仙郡本地嗜甜的口味。

王福品尝着脆嫩鲜美的鸡杂,另有河虾、鹌鹑蛋、笋子、豆棍、藕片、油炸豆泡和黄瓜等素食串串。

看到黄瓜,王福眼睛疼。

除了黄瓜串串,每样各拿一串尝尝味道。

油炸的豆泡,吸收了丰沛的甜辣汤汁,一口下去,爆出汁水,差点给王福呛到。

猛咳嗽几声,咳出气管里的异物,又因为甜辣浓香的汤汁,欲罢不能,忍不住又咬下一只豆泡。

有了心理准备,这次没叫他呛到。

汤汁清鲜,与拍黄瓜里别具一格的鲜味相似,似是山珍与海味,带来一场味觉的盛宴。

汤汁里有薄荷与柠檬的清凉香气,仿若置身一处桃花源仙境,山风海风拂面,鸟语花香。

浸泡的豆泡,包裹着一汪浓鲜。

市井上豆腐铺子里随处可见的豆腐,经过豆腐西施的巧手,油炸后,形成外皮韧劲,内里嫩软的口感,密布着孔洞,吸收了鲜汤汁,改头换面,便是一道美味。

邻桌的食客路过,见他吃着素菜,面前还有小半碗蛋炒饭,跟看傻子似的。

花一百二十文来这里吃饭,大家特意没吃早饭,饿到中午扶着墙进来,都是为了吃肉吃回本,傻子才会吃素。

饭量大的,多吃几盘子肉,能吃回本。

外头的蛋炒饭,十几文钱能买上一盘,上这花百来文吃炒饭,不是傻缺是什么?

眨眼间,邻桌食客取来两盘堆得高高的肉片。

一顿风卷残云的涮完两盘子肉,吃得餍足。

当王福带着小厮出门,瞧见邻桌的食客吃饱了,靠在椅背缓神,打算再吃点。

也有其他食客同样餍足,扶着吃撑的肚子出了铺子。

上马车时,叫王福瞧见个熟悉的身影。

从前他经常去东兴楼,后来老东家故去,换了少东家,去的次数少了,但东兴楼的人还是认识,应该不会看错。

那人分明是东兴楼少主身边的小厮。

鉴于东兴楼曾经给宋掌柜泼过脏水,王福想着卖个好,让小厮过去提醒铺子的管事一声。

蝉鸣热浪的午后,当宋荔抽空来铺子收今日的营业额时,听阿蒲道:“福爷刚才派小厮过来提醒咱们,好像看到东兴楼的人在附近转悠,让咱们小心点。”

听后,宋荔沉思片刻:“先不用管他人,咱们严格管理好自己的铺子就行,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她们铺子里的吃食滑嫩,鲜香,揣测是否添加了特殊的香料?

东兴楼的人来打探实情,怕是为着这些香料来的。

海肠粉里,被她额外加了姜黄粉,五香粉,少许木姜子,这些粉质搅拌开来,很难辨认出海肠粉。

木姜子,又名山胡椒,风味麻辣,刺激性的气味十分醒神,有些类似青柠檬的香味,很能压味。

况且这时候的海肠子,基本没人愿意吃。

宋荔想到的,阿蒲不傻,立马联想到这处:“宋掌柜,咱们铺子里还剩下半罐你自制的味精粉,今晚要不不锁柜子了,你先带回家去,明早让小翠帮忙送来?”

“不用,放着吧,跟往常一样锁在柜子里就好了。”宋荔幽幽说。

阿蒲微愣,张了张嘴,没再说什么。

傍晚黄昏,夏风吹散了热浪。

小翠、盼盼和阿虫赶着驴车,到市集采买棉花。

听宋掌柜说,到了冬日买棉花打被褥子,价格不便宜,趁着现在多囤些。

阿虫手里银钱不够,支了半吊子钱,只买了棉花盖被的量,床褥子下铺一层厚厚稻草,也很暖和。

小翠和盼盼,一个当了几个月管事,一个给父兄帮忙押镖,各自攒下些银钱,摸着蓬松柔软的干棉花,一口气买下十来斤。

回去路上,小翠靠在装了棉花的柔软麻袋上,想到今日花去一两五百几十余文的银钱,心痛不已。

入夏后,糖水铺子靠着卖冰粉,每日的营业额颇为可观,连带着小翠拿的工钱也比曾姐的多,每月工钱和月奖,能得二两银子出头。

尽管一个月赚二两银子,一下子花去大半个月的工钱,小翠还是心疼极了。

只有幻想到冬日里,窝在暖和的被窝里,才能叫她情绪缓解。

以前在春风楼,哪有现在的日子好呀,以前睡的是柳絮被,现在她都能盖上富商们才会买得起的昂贵棉花睡觉了。

这样的好日子,放在从前想都不敢想。

大力推广种植棉花的知府是个好官,宋掌柜待她也好。

这般想着,小翠乐观地认为自己运气不错,尽管被父母卖给牙婆,好歹没被饿死,有一条活路。

因为长得不好看,只能做粗使丫鬟,每天干卖力气的活计,吃不饱,也曾羡慕那些花娘子们穿漂亮衣裳,打扮得干干净净,吃着油水足的饭菜。

一碗肉多猪肝多,飘着油花花的三鲜面,是小翠做梦都流哈喇子的人间美味。

谁能想到有一天,她能吃饱穿暖,每月稳定赚一笔工钱。

头顶灰暗的天,似乎有了色彩。

她还想跟木湘湘一样,认字识字,看到月亮门上的字,能朗声读出,哪怕认半边字也好。

小翠用手掌垫着后脑勺,躺在棉花堆里,畅想着未来……

等三人赶着驴车回家,夜幕降下,暮染烟岚。

入夜后,街道上的行人寥寥无几。

北边集市,这时候,街上还有些食肆茶楼,酒坊尚在营业。

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左右张望,钻进巷子后,来到一处铺子后院。

不多时,黑影扯掉蒙在面上的黑布,从暗处走出,怀里抱着一只巴掌大的土陶罐,意得志满地出了集市。

东兴楼的厨房,一夜灯火通明。

次日,阿蒲一早来开铺子,发现厨房锁好的柜子被人撬开,里头的小半罐子增鲜的香料粉,不翼而飞。

按照宋荔的交代,阿蒲当即报了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