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香栗奶茶(2/2)
王福挖来一勺栗子泥品尝,被它顺滑的口感惊到,栗子泥口感厚重,几乎吃不出颗粒感,有点类似红豆沙的绵密香甜口感,与红豆沙不同的,多了几分香香绵绵的口感。
回味间,似乎能品到焦糖红茶的温和甜醇茶香,令人身心愉悦。
身旁的人打量着这只汤盅,迟迟没有品尝的动作,王福问:“不喜欢?”
邱雪琼摇头:“没,我只是觉得这么小小一只汤盅的乳茶饮,竟是卖到七八十余文钱,有些好奇而已。”
说着在王福的注视下握住汤勺,舀来茶汤品了品,顿时觉得妙极了。
既有甜甜的奶香,融合了清雅不俗的茶汤,风味甜而不腻。
汤盅底部沉着绵密栗子泥,入口一抿,缓缓在舌尖铺开,整个口腔充斥着沙沙的清甜栗子香气。
一口接一口,甜甜的茶乳茶和栗子泥恨不得甜到人的心坎里,给邱雪琼瞳孔震地:“爷,原来真的好好喝!”
王福自得地擡了擡下巴:“不好喝,爷能带你来么?”
听见大堂外传来骚动,不用王福开口,小厮很有眼力劲地出了雅间,得知是烘焙的栗子曲奇出炉了,立马下楼跟大伙们一起排队。
铺子里很久没有售卖泡芙和曲奇等小食点心了,对于热爱曲奇,喜爱栗子的食客来说,这份栗子曲奇,一下子戳中了她们的心,万万不可错过。
等排到小厮时,得知每人只能限购一份,一碟子里仅有三块点心。
当跑堂送来一碟子栗子曲奇时,王福和小妾吃吃喝喝得差不多。
鸡蛋大小的栗子曲奇,外面是一层金黄黄的曲奇酥,里头包裹着栗子泥馅料,焦糖红茶的醇香在舌尖上徘徊不散,似蜜果香气凝结,比乳茶饮里的栗子泥茶香味要浓厚。
烘焙过的香栗子泥,被烤干带走部分水分,口感较乳茶饮里的甘甜,有栗子粉绵绵的香甜,奶香味更浓。
乳茶饮里的栗子泥又比烘焙的多几分顺滑水润口感,两种吃法,各有优缺点。
盘子里一共仅有三块,王福和邱雪琼各吃了一块,还剩下一块,被他推给身旁人:“多吃些,看你瘦的,吃胖了才有福气相。”
邱雪琼依言,将剩下的一块栗子曲奇吃掉。
呜呜,福爷待她可真好。
邱雪琼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后悔给人做妾,但此刻她不后悔,若不是自己努力抓住机会,哪有今日这般光景?
出门有马车随行,着绫罗绸缎,发髻里佩戴珍珠、红珊瑚,府上吃食顿顿鸡鸭鱼,说是锦衣玉食也不为过,这样的好日子,从前真是不敢想呐!
吃得尽了兴,邱雪琼随着王福一起下楼,到一楼大堂结账,见到宋掌柜,不大好意思,反而见宋荔并没有异样神色,甚至还问候了一句:“近来可好?”
邱雪琼受宠若惊:“好,挺好的,有吃有穿,福爷一点没亏待我。”
宋荔点点头,给王福找了碎银。
见对方没看不起她给人做妾,邱雪琼心情复杂,想起那时鼓起勇气请求宋掌柜将自己调去凉皮铺子做工,宋掌柜曾鼓励过自己的话,让她努力挣工钱,替自己赎身……
到底辜负了对方一番心意。
……
铺子打烊后,宋荔跟盼盼回到家,正好在门口遇到干娘和高文祥乘马车回来,从车里取出只包袱,大概这就是高文祥的所有行李了。
明日重阳节,本应该是一家团圆的日子,翰林院公务堆积如山,等着高文祥处理,明天要离开凤仙郡,返回京都。
才成婚的中年夫妻,还没度过蜜月,开始异地分居的生活模式。
饭桌上,宋荔想着趁高文祥也在,询问对方自己是否可以到京都开“一间自助”铺子分店的计划?
本打算过个一年半载开始往周边扩张,逐渐辐射到附近几座最大的城池,扬州、苏州、京都等,都是她未来规划的商业繁荣中心。
既然现在有高文祥这座大靠山在,不怕有人找茬,干脆她放开了胆子去干。
自从她开的“一间自助”铺子模式在城里生意做得红火,近几个月里,又陆陆续续跟风开了好几家自助用餐模式的铺子。
与其让别人抢走市场,不如她自己快速抢占,打出知名度,以后打造全国连锁食肆铺子……
之所以选择以“一间自助”铺子为主,一来因为基本不需要太多厨艺,按照当地口味,聘请一名厨子即可,另聘请几名帮工,用上自己秘制的料粉给整鸡、猪排和羊排腌制,按照比例调配,基本不需要什么技术,多看几眼就能学会。
厨艺高超的厨娘,以年资论酬劳,做得时间越久,经验越老道丰富的,每月酬劳不低,一间酒楼需得聘请多名厨子。
“一间自助”的模式不似大酒楼需要多名厨子,大大节省了一笔开支,再雇佣几名跑堂、切菜的墩子,一两名铺子管事,就可以组成一个铺子,且根据配方比例调配,味道基本没有太大区别,做好品质管控。
高文祥沉吟道:“你想来京都开“一间自助”铺子?什么时候来,既然有这个计划,得抓点紧。我寻常不注重口腹之欲,都听说过你的这个铺子似乎很红火,万一叫旁人抢先在京都开了,失了先机。”
如果宋荔能在京都开铺子,她要打理丹朱街的铺子,分身乏术,那谁能抽空来京都巡铺子呢?
高文祥瞥向身侧的夫人……
宋荔听出了话音,只想呵呵。
第二天天明,周万春帮高文祥收拾整理了包袱,也就是往包袱里塞了些吃食,叫他路上饿了充饥。
吃过早饭,在院子门口见到谢祈安的马车,他来接高文祥一道去往城外码头,乘坐商船。
宋荔不喜谢祈安,因着上次郑明珠让他捎来的京都特产,也取来昨日特意买来的凤仙郡特产,流油的咸鸭蛋、本地的雨花茶和粽子糖,这些都是能保存很久的。
谢祈安收了礼,坐在马车内静默等候高大人。
没一会儿,高文祥带着夫人塞来的大包小包上了车。
目送马车远去,宋荔扭头见干娘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甚至兴冲冲问:“今日重阳节,咱们休假一日,中午吃什么?”
宋荔犯了懒:“去城外的食肆吃?”
“好。”城外的食肆啊,她们去吃过几次,物美价廉,想到上次的油条泡鲜笋火腿汤,周万春有些馋了。
这日登高眺远,佩茱萸,还要喝菊花酒……
一行人包了渔船,在城外莲花湖的湖心观赏游玩,直到暮色低垂,才雇佣了马车回城。
几日后,宋荔收到从京都寄来的两封信件。
一封是郑明珠寄给她的,另一封则是高文祥寄给干娘,报平安。
一眨眼,进入下旬。
天气一日比一日湿冷,冰粉彻底下架,她们库房里还剩下几十斤,可以做成小料,添到乳茶饮里,多出的这点也能物尽其用。
随着霜降时节的到来,郊外的辣椒苗和棉花树受寒冷天气影响,叶片发黄,停止了生长。
今年自家菜园子试验给辣椒树留老桩的法子,长势喜人,比今年播种的辣椒苗结出的果实多了近一成。
这个法子,被杨安慧采纳了,在庄子上的辣椒地,给四分之一的辣椒苗剪去主干,保留老桩,先少量种植试验,待来年确认收获多出两成,再大规模推行留老桩的种植方法。
棉花树是一年生,跟辣椒苗不一样,这时候分支干枯,叶片枯黄凋落,勤劳持家的百姓们有一双善于发现事物优点眼睛,充分利用它们的价值,掉落的枯叶,干枯的棉花树,拔出根系晒干后,可以拿来充当干柴烧。
即便是地上的棉花枯叶,也会一点点捡拾起来,或是肥田,或是拿来引火……
棉花全身都是宝。
棉桃咧开一道口子,蓬松的棉绒可以卖钱,可以给自家打被褥子,剥去棉绒的棉桃壳子,晒干后,也能充作燃烧柴火。
结完棉桃的棉花树,最后晒干后,绑成一捆捆干柴,运回家中,晒干后,能烧上好一阵子,省了买干柴的钱。
木父问亲戚借了牛车,将几捆棉花树拉回家中。
想到晚上盖着厚实的棉花被,那软和度,实实在在比柳絮盖着舒服暖和。
饭桌上,木父跟妻子提起明年还想种植棉花的事。
如今木湘湘识得些字,因此也会关注府衙门口张贴的告示,了解大周朝最近发生的大小朝政,颁发的政策等等:“今日我去府衙看告示墙,听个布行掌柜说年后有大批农户种植棉花,明年的棉花价格可能会下跌。”
木父虽不懂布行生意,举一反三说:“跟咱们前年种甜瓜一样,都一窝蜂的种植甜瓜,集市上卖甜瓜的贩子和农户比买瓜的还多,甜瓜就卖不上价了,是这个意思吗?”
木湘湘嘴唇一抿一抿,抿出根鱼刺:“对,跟种甜瓜一样的意思。”
木父愁眉不展思索着,不知道明年还要不要继续种棉花。
“有什么好愁的?”木氏气定神闲,说:“咱家现在没那么紧缺银子,多种些棉花,若价格不高,留些品质好的,给家里多打几床被子。这棉花被盖着保暖好,现在天冷,棉花价格又开始上涨了,幸好咱们听了宋掌柜的话,趁着便宜的时候囤了好些棉花,过几日拿到手艺人家里弹成棉绒,给家里每人做两身新棉袄,今年冬季咱们再也不用冻得缩脖子打哆嗦了。”
又道:“还有咱们湘湘现在也是大姑娘了,万一以后说亲,到时可以多打几床婚被,咱们一条巷子的老赵家,前不久嫁闺女,陪嫁几床棉被子,摸着软乎厚实,可体面了。”
木父边听边点头。
木湘湘:“……”
木家商量着种植棉花,宋荔这边已经开始为进入冬日准备,提前裁上几身棉袄。
从前为了省棉花,干娘设计出了可拆卸的棉绒马甲,两件棉袄换着套一间棉绒马甲,过得抠抠搜搜。
现在她们不差钱,棉花又便宜,为了更暖和,尽可能往里多塞些棉花……
临近月底,杨安慧突然神秘兮兮拉着她:“南市的规划定下来了,明日你有空吗,我带你去见见几位富商巨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