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106章 蜂蜜小面包

第106章 蜂蜜小面包(1/2)

目录

第106章蜂蜜小面包

棉花采收季节过去,各大布行聘请织娘的数量不减反增。

棉纱线可以纺织成纱布,棉花吸水量较大,可以用于医馆包扎,或是军营里将士们受伤后使用的绷带,除了这些,今年凤仙郡内各大布行售卖的棉布、棉花被褥、棉花手套等,热销周边几座城池,给本地官方征收到一笔不菲的商税。

立冬后,湿冷空气来袭,周边几座城池难兄难弟,冻得瑟瑟发抖,见凤仙郡的百姓们个个套着件蓬松的厚袄,笑哈哈,丝毫不惧严寒。

一问一答,才知凤仙郡的百姓们白天穿的是棉花袄,晚上盖的棉花被,一点不冻脚,以后睡觉再也不用蜷缩着腿啦!

什么,棉花被竟是这样暖和的么?

其它城池尚没有种植,以前棉花昂贵,大部分普通百姓哪里舍得买棉花,更不知原来棉花还能打盖被,只以为棉花能纺织成柔软的纱布和棉布,知道凤仙郡的百姓们穿棉花袄保暖,盖棉花被,也纷纷加入购买……

布行掌柜们见有利可图,便大量收购棉花,制成棉花被褥、盖被运到周边的城池倾销,生意异常火爆。

各大布行收购棉花,导致市场上的棉花库存减少,价格上涨了两成左右。

炎热夏季售卖的棉农听说棉花价格又开始涨价,一拍大腿,早知冬天的棉花还会涨价,应该多攒些日子,留到现在卖,能多挣个几十上百文!

凤仙郡的棉花热销,也叫农户们一窝蜂地想要种植棉花。

今年府衙游说农户尽可能多种棉花,为此动员布行商户们资源捐赠补贴金,明年补贴金没了,依旧阻挡不住农户们对棉花的追捧……

都去种植棉花,本地没人愿意种植粮食,只能从外地运来,万一明年遇到水灾旱灾,粮食价格上涨,农户的日子岂不是更难过了?

明年需抑制大规模种植棉花,按照每家每户人口,规定家中登记在府衙的田产,最多只能种植五成棉花地,要保证粮食耕地,稳定粮价。

除了本地种植棉花地,明年周边各大城镇也开始推广棉花种植,除了本地棉花之余,还可以上附近的城池收购……

说起棉花纺织纱布棉布,叫宋荔想到个替绣坊赚钱的好买卖。

这买卖每位女子都能用到,且每月都需要,目前没有任何一家铺子售卖,市场很大。

谁干就干,从东市“一点小食”铺子出来,宋荔带着盼盼赶着驴车到北市。

前往绣坊路上,恰好路过吕记酒坊,这会子时辰还早,买酒的顾客竟是不少,像云层一样聚集而来。

经过时,风里传来买了酒的顾客夸吕记酒坊:“她们家铺子酿的烧刀子,烈得很,真香啊!”

另一人道:“是啊,不过我品着跟以前伍家的锦江春极像。”

先前说话的人道:“我也觉得,可惜那伍家夫人不幸病逝后,再没人能酿得出琼脂般的琼浆玉液了。”

双方擦肩而过,驴车宋荔突然记起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吕记在东市的酒坊铺子,离伍家的酒坊似乎不远。

拐过弯后,眨眼来到金玉绣坊。

在绣房见到正在指导绣娘的干娘,见她们在忙,宋荔没有打扰,背着手,四处转悠了一圈。

片刻后,周万春找了来:“问了小卢,说你在院子里,找我有什么事?”

宋荔便将自己想要只做一种一次性月事带的想法,同干娘说了,毕竟绣坊是干娘在打理,有什么建设性的主意,自然要商量着来。

周万春听得不太明白:“一次性?”

宋荔点头:“对,一次性,就是用了就扔去,不用费时费力清洗。”

周万春迟疑道:“用了就扔,会不会太浪费了?”

宋荔回:“该省省,该花花,再者废不了多少布料,不用清洗,以免感染,不知省去多少事,也免去妇人病。”

又道:“普通人家的女子用的是粗布布料,填充草木灰,也舍不得花钱来咱们绣坊购买,舍得来咱们绣坊购买的,多是家中小有余钱的。”

女子每月都要用到月事带,周万春以前也是位商户小姐,这些东西,由丫鬟们清洗,用不着她亲自动手。

虽不看好女儿推的一次性月事带,她也没反对:“行,按你说的先少量出货,试卖看看。”

之后,周万春听那女儿就如何给一次性月事带消毒、保存等问题讨论了许多。

宋荔说的劳什子细菌病毒,周万春不懂,也从未听过,但从不反驳女儿,因为她蒸的桃子、梨子和葡萄罐头,现在还存放在杂物间里,没有坏掉。

宋荔说做好的月事带装进竹筒里密封,先高温熏蒸,利用高温杀菌消毒,按照杨安慧庄子上室内火炉烘干辣椒的模式,将密封的竹筒烘干。

周万春便依言找小卢采购一批棉花、纱布、棉布和竹筒等材料,先试验一番,等确定这个法子可行后,再批量生产。

……

正值柑橘采收的季节,集市上贩子摊上摆了甜橙子,想到干娘爱吃蜜橘甜橙,宋荔特意买来一大筐子,本想买些螃蟹,做蟹酿橙吃,想到拆蟹工序繁琐,费时费力,在铺子忙活一整天,大伙都很累,她自己也懒,不如花点钱直接上外头酒楼买着吃。

将买来的食材搬进厨房,小翠瞅了眼:“有山药啊,做个山药芙蓉羹?”

宋荔:“都行,你自个儿拿主意,想吃什么炒什么,毕竟你是掌勺。”

听干娘喊人收拾簸箕里晒干的丝瓜子,一会儿要被露气打湿了。

宋荔出了厨房,收丝瓜子。

这些瓜子是从丝瓜瓤里取出来的,晒干后可以保存,或是明年播种,省得花钱买苗,或是炒成熟丝瓜子。

拿起颗丝瓜子磕开,晒得很干,里头几乎没有太多水分。

她们特意晒干了,便是打算拿来炒瓜子,正好将上次晒干的南瓜子一道取来炒制。

饭后,宋荔往洗净烧干的铁锅里倒入食盐,小火加热,待食盐略有些烫手后,倒入丝瓜子炒制。

物资匮乏的时候,制作这种炒货,可以挖来细沙高温加热,炒成银白色的沙子,利用高温将食材的水分烤干。

她们不差钱,便用食盐炒出来的瓜子口感香酥些,瓜子表皮沾了少许咸味,吃着比沙子炒出来的香。

而且炒过的食盐,装进陶罐里,下次炒货又可以重复利用。

说到炒货,宋荔想起一道炒米,无论是加了红糖水泡开吃,或是清早煮面吃,撒上一把炒米,膨化的米粒酥脆,吸收了面汤的油水,丝毫不逊色泡油条的美味。

想到泡炒米,立马开始馋了。

铺子点心里的爱马仕“雪媚娘”要上架了,过些日子不忙的时候再说。

分两批,炒好的南瓜子和丝瓜子分别装进竹制茶盘里。

阿虫嘴馋,抓了两颗,烫得慌。

乐得宋荔哈哈笑:“刚炒出来的火气大,放凉些再吃。”

锅中的食盐炒得微微焦黄,放凉后,装进陶罐里可以保存很久,下次再做炒货,随用随取。

等丝瓜子和南瓜子放凉,她抓来一把,到秋千架坐着。

听到她嘴巴在动,猫猫狗狗闻风而来。

葡萄会嗑瓜子,宋荔扔去一颗,它嚼巴嚼巴,将南瓜子的壳吐了出来。

白手套则是嗅了嗅她扔的瓜子,不感兴趣,扭头高傲地走了。

躺在池塘边,时不时舔一口池子里的清水。

宋荔给狗子喂了几颗尝鲜,也不敢多喂,之后便不给了。

葡萄便趴在她脚边,拿爪子扒拉她的裙摆玩耍。

目光从狗子身上,移到池子边的白手套,望向池子里枯败的荷叶茎干,意味着可以起池子挖莲藕了。

近几天冷空气吓人得很,等到天气暖和些,将水放了,摸鱼抓虾,挖莲藕。

应该很有趣味。

正走神,听见有脚步声靠近,小翠拿着那册《子野游记》过来向她请教:“宋掌柜,你见过金顶云海吗?”

宋荔摇头:“没见过,不过我看过画册,四周白雾茫茫,日出的金芒照耀,云海奔腾,很壮观,美如仙境,当时就想着等以后有时间了,我一定也要去看看。”

小翠本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桐油灯似的拨一下亮一下,可拿到这本书籍后,深深被游记里面的文字吸引,被自称子野散人云游四海的经历惊叹:“当真这么美妙,我也想去呢。现在学了字,认了字,看了书,方知原来从前的我竟是一只井底之蛙。”

宋荔捏捏对方养得圆润饱满的脸颊,打趣:“还会说成语了呢,进步不小。”

又安慰说:“等你以后赎了身,攒了钱,也可以学着子野散人云游四方,可以去观云顶金海,也可以去岭南品尝水灵灵的荔枝。”

听着这些,小翠不由心生向往。

因着爱好兴趣,想要看懂这本游记,于是每日出了开铺子,吃饭,就是识字认字……

*

前一日开铺子前,张贴了雪媚娘上架的消息,按照从前的店规,一天仅售卖六只。

今天的六只早早被人预定了,宋荔要打发奶油,有些忙不过来,给南瓜酥、蛋挞和栗子曲奇下架。

做蛋挞酥皮,熬栗子泥费时费力,考虑到这些点心全下架了,来铺子里就只有乳茶饮了。

还得上一些工艺简单,吸引人眼球的点心,最好能多存放些时间,放一两天也能食用的。

蜂蜜小面包?

试验几次,能烤熟小面包,就是脆底不够香酥。

刷上蜂蜜水,撒上后,还得返工到锅里用热油煎一煎,直到锅铲敲击着小面包底部,能感受到坚硬的脆底,立即出锅,控干油分。

红棕脆底的蜂蜜小面包,蘸着白芝麻,萦绕着蜂蜜甜香,一经出炉,立刻吸引来喜爱尝鲜的老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