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大盘鸡(2/2)
将宽面丝丢进沸腾的开水浸煮。
肚子咕噜咕噜叫,宋荔有些饿了,拿起个蒸芋头蛋,扒了皮吃,水嫩软滑,细细品味,能尝到淀粉的清甜。
她从身后柜子里找来一罐蜜糖,用勺子挖出来些,又扒了个蒸芋头蘸着蜜糖送进嘴,咬起来咯吱咯吱响。
水芋头的口感偏滑糯,不似蒸土豆的沙沙绵绵,一抿一抿,糖的颗粒感,与软糯的芋泥一同在舌尖融化。
宋荔扒第三个,蘸了糖,拿给小翠。
小翠受宠若惊,接过芋头蛋,一口包进嘴巴里:“好好吃。”
“什么好好吃,宋掌柜你们在吃什么?”阿虫眨巴眨巴着眼睛,说。
宋荔心下一软,递去盘蒸芋头,蘸糖的料碟。
看时辰差不多,她揭开锅盖查看,煮到筷子能轻易插入鸡块,加入芋头和芹菜段,继续焖煮,直至芋头熟了,大火给它收汁。
大盘鸡出锅,拌入煮熟的宽面条,煮了酸菜鱼,添上几道小炒,终于可以开饭了。
冬日天冷,她们在厨房吃饭。
一擡头,见阿虫已经吃完一盘子蒸芋头。
寻常人吃下一盘蒸芋头,大概有七八分饱,要吃不下饭。对阿虫来说,只是开胃小菜。
几人围桌而坐,等宋荔和周万春落座动筷后,小翠迫不及待夹来鸡块,鸡皮呈现酱红油脂的色泽,颤悠悠的。
嗷呜一口包裹住鸡块,鸡皮鸡肉炖得软烂,一抿即脱骨,满口肉香,鸡皮软烂入味,鸡肉一点不柴。
抿出的鸡骨,扔在桌上,小翠又尝了从中对半切开的芋头,软烂到一抿即化。
里头的宽面吸饱了汤汁,丝毫不输鸡块和芋头,宽面爽滑劲道,裹满了油料汁,很好嗦。
宋荔也很爱大盘鸡里面的面条,宽面虽好吃,如果拌上块方便面,吸收了汤汁的方便面,味道更是一绝。
话说方便面似乎不难,要不做点自己吃,或是拿去售卖?
红烧卤鹿肉方便面,或是老母鸡汤方便面……
光是想一想,叫人馋得百爪挠心。
比起大盘鸡广受追捧,桌上的酸菜鱼则备受冷落,不过好在宋荔和盼盼爱吃酸辣口,两人大快朵颐。
如羊脂白玉的鱼片,片得薄薄的,入口即化,几乎没什么鱼刺。
翡翠碧绿的小葱点缀在金汤酸菜鱼里,以热油激发出花椒的麻,辣椒的辛香,空气里盘旋着焦香的辣椒油,令人食指大动。
就着大盘鸡和酸菜鱼,宋荔一口气能扒两碗米饭。
酸菜鱼不受周万春、小翠和阿虫的待见,用鱼片做的抱蛋,却是香滑软嫩,嫩滑蛋羹的鲜,与鱼片的河鲜结合在一起,简直是鲜上加鲜。
这道鱼片抱蛋,加一点点食盐,已是极致鲜美。
一份大盘鸡,被几人干掉,吃到最后连汤汁也不放过,被阿虫扣上碗米饭,用汤汁拌饭,吃得贼香。
饭后,几人吃得太撑,打算出门消消食。
消食回家后,想到还有一盘蒸水芋头,实在吃不下,幸好现在天冷,不会坏掉。
雾气蒙蒙的早晨,昨日没吃完的鱼,抹了食盐放着,熬成鱼汤,加了面条,煮成鱼汤面。
吃完热乎乎的鱼汤面,手脚有了暖意,将热过的蒸芋头,蘸着糖分吃。
大约是抢着吃更香的缘故,竟是吃不够,不过瘾。
要忙着开铺子,只能晚上回来再蒸些芋头解馋。
巳时后,“一间茶饮”铺子开始营业。
蜂蜜小面包因为可口的油脆底,能存放两三日等优点,销售火爆。
虽说可以存放,但放久了,油脆底发软,咬下去一口蜜油,不如刚出炉时吃着香。
即便如此,也比噎得人直翻白眼的干粮好吃。
王福要出城巡视庄子,出门七八天,特意买点小面包带在路上解馋。
结账时,他跟她们建议说:“宋掌柜,这个蜂蜜小面包的脆底最香了,油而不腻,每次都吃不够,怎么不做成六面都是脆底的呢?”
闻言,宋荔放下话本子:“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为什么不做六面都是脆底的呢?”
王福想不明白。
她笑笑,没说话。
少吃多滋味。
午后得了闲,宋荔带着盼盼到规划南市的区域转悠一圈,这里早已提前拆迁,目前正在动工。
漫天灰尘,呛得宋荔咳嗽了几声,拉着盼盼离开。
越是不想看见什么,越是来什么。
出了南市规划区域,撞见了王世良。
两日过去,不见对方来找茬。
此刻碰见了,宋荔还未开口,盼盼站出来,将她护在身后。
见到宋荔和她身边比男子还野蛮的女护院,王世良瞳孔放大,忽然觉得被卸掉的胳膊,一阵钻心地疼。
当盼盼站到宋荔身前时,吓得王世良心肝一颤,扭头跑了。
对方离开视线,宋荔牵着唇角,感觉空气清新了许多。
“看吧,巴掌扇到自己脸上,知道疼了。既然咱们有这个实力,得强硬起来,不然谁都当我们是包子,想要上来咬一口。”
盼盼点头:“上次那个叶文才看见咱们扭头就跑,这位王公子也是。啧啧,欺软怕硬,软骨头。”
两人赶着驴车到北市转有一圈,听阿蒲再度提起那间肖似东兴楼的小食肆,生意如何如何红火……
明明是不同的赛道,阿蒲却很担心自家自助铺子的食客被抢走。
打烊后,两人回家。
小翠和阿虫迎上前来,欲帮忙帮运竹筐里的食材,哪知扑了空,一脸茫然地看来。
宋荔:“今天家里不做饭了,咱们上外头吃。”
尽管上外头吃饭,听着很诱人,小翠迟疑:“还是去城外那家食肆,现在是不是有些晚了?”
大晚上的,总是担心不安全。
宋荔卖了个关子:“不,咱们去北市吃。”
小翠一下子联想到同一个集市上,最近很火的一家铺子:“莫非是成记食肆?”
“好吧,被你猜到了,听说她家有蟹酿橙,咱们去吃吃看。”宋荔早就馋蟹酿橙,只是自己懒得拆螃蟹,白天又听阿蒲提起这间铺子,一时兴起,拉着大家一起去光顾。
她们住处离北市不远,走路不到一刻钟,乘驴车的话,怕食客太多,到了地方没位置栓驴子。
按照小翠的指引,在一处不起眼的角落找到这家成记食肆。
铺子地段较偏僻,如果不是有人指引,很难寻觅,铺面也比宋荔想象之中的更狭窄。
铺子里仅能放置四五张桌子,里头座无虚席,甚至有食客往长条凳铺就一块木板,充当饭桌。
另有旁的食客拿着食客,一看便知是外带。
她们几人没带食盒来,铺子里的食盒都租赁出去,只能堂食,等待一刻钟的功夫,终于有一桌食客离开,她们几人坐着小马扎,蜷缩着腿,挤在这处用凳子搭建的简易饭桌。
见她们点名要吃蟹酿橙,跑堂特意叮嘱说:“这道菜工序复杂,你们人多,最少需等上半个时辰,客官坚持要点这道菜肴吗?”
宋荔点头:“要啊,我们专门为着这道菜来的,眼下正逢蟹膏肥美,收获甜橙的季节,再过些日子,便吃不着这种时令菜肴。”
又说:“美食难得,值得我们耐心等待。你看着我们几人,再上些铺子的招牌菜,先这么着。”
跑堂离开后,过了片刻,用木托盘送来槽琼枝、炒鸡蕈,另有几碗金饭。
琼枝,一种生活在低潮带的珊瑚礁石隙中的藻类,又名石花菜。
鸡蕈,则是现代通俗易懂的鸡枞菌。
宋荔每日在集市上转悠,只看到过牛肝菌、鸡腿菇、冬菇等各类菌子,从未见到过鸡枞菌。
想来这些食肆,有自己的供货渠道,挖到鸡枞菌的,会第一时间选择到相熟的大酒楼,或是食肆饭馆兜售,比在集市散卖靠谱。
至于这碗金饭,色泽淡黄,闻着似有菊花沁人心脾的清香,宋荔没吃过,看向见多识广的干娘。
周万春从前还真吃过:“这是以菊花花瓣煮过的米饭,每到重阳节,菊花盛开,正是吃金饭,饮菊花酒的时节,再往前一些,还有蟠桃饭、玉井饭,篷饭等。”
宋荔吃过蟠桃饭,顾名思义,用蜜桃蒸的米饭。
金饭煮到恰到好处,米粒颗颗分明,浅尝一口,米粒晶莹爆满,菊花的香气完无孔不入,完全渗透到米饭里,吃着有一种淡淡的苦香,不觉得苦涩,反而菊香幽深,颇为雅致。
槽琼枝口感脆美,咬着咯吱咯吱。
另一道炒鸡蕈,更是人间美味。
鸡枞菌,本就是吃个鲜字。
这家食肆里的鸡枞菌鲜美水灵,简单一点食盐调味,菌菇肉质肥美丰腴,菌杆似是绸缎丝白,清炒已是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