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盐瓜子(1/2)
第126章盐瓜子
两个仅有几面之缘的陌生人,因着梅嫣,有了同桌品茶的短暂交集。
宋荔嗑着南瓜子,用食盐炒香,南瓜子表皮淡淡的咸香味,瓜子仁自带清香,脆香回甘,淡淡的咸味,嗑着有滋有味。
因着梅嫣的舞技被皇帝金口玉言夸赞,让凤仙郡跟着沾光,被皇城的贵人们熟知。
也让百姓们津津乐道。
当茶铺子谈论的市井百姓散开后,宋荔兴致缺缺,付了茶钱,带着盼盼离开。
次日,周万春要去城外码头乘坐商船前往京都,身边带着阿虫,庄子上的几名仆役,保障自身安全,还能震慑京都那些自诩体面的官眷夫人们。
“一间茶饮”铺子里,吃过午饭,宋荔正准备回账房午休片刻,听到有食客询问铺子里的跑堂:“你们今天还有稻花鱼吗?”
谭百合回:“今年都没有了,等明年看看吧!”
这是昨日买过稻花鱼尝鲜的食客,被稻花鱼细嫩的鱼肉惊艳到,这不,今日巴巴来铺子里买,没瞅见柜台前放置几只装稻花鱼的木桶,以为是自己错过了,这才找跑堂询问。
得知今年都没有稻花鱼售卖,顿时面露失望。
见到谭百合,叫宋荔想起一件事,不过现在她晕碳水,脑瓜子都是懵的,等一觉睡醒了再找谭百合说事。
她在账房的床榻午休,盼盼则在对面的贵妃榻上眯会儿眼。
这里的工钱待遇不错,每天仅上工几个时辰,跟着掌柜吃香喝辣,午后还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让盼盼乐不思蜀。
本想攒一笔银钱,行侠仗义闯江湖的志向,都被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搁置。
听到床榻里宋掌柜打哈欠的声音,传染给了盼盼,跟着打了哈欠,靠在卧榻上,没一会儿,呼吸渐渐轻浅。
不知睡过去多久,听到敲门声,宋荔和盼盼相继醒来。
知道是谭百合按照约定叫醒她们,宋荔坐在梳妆台前,重新挽发,以檀木簪子固定。
见谭百合这会子不太忙,宋荔招手,让对方到柜台来说话。
谭百合问:“宋掌柜找我什么事?”
宋荔:“你想去扬州做分店管事吗?”
铺子里另一名跑堂张小花,与家人感情深厚,家里不重男轻女,张小花也不愿意与家人分开,于是她将目光放到谭百合身上。
谭百合以前也是商户家的小姐,会认字,会算账……现在会识字算账的女子,还是太少,为了扬州分店招工,从东市“一点小食”里提拔了名勤奋好学的员工,跟着阿蒲学了个把月,这次跟着干娘一起去了京都。
这名员工,说来跟谭百合是同一批来凤仙郡的老乡,都是逃难过来的,东市铺子另一名资质差些,算账不太行,于是只能将目光放到铺子里。
听到宋掌柜有意提拔自己,谭百合没有一口应下:“我想回去跟家人商量,两日后再给答复可以吗?”
得了宋掌柜的点头,谭百合有些激动,又有些迟疑。
家里的阿爹兄长年初开始做回老本行的买卖,生意还不错,最近阿爹一直让她和阿娘辞去跑堂和织娘的活计,安心呆在家里绣绣花,以后阿爹要给她寻个家庭富足的夫君。
阿娘听了阿爹的话,当真辞了织娘的活计,如往常一样在家中操持一家老小的家务,近来却频频嘴上抱怨,掌心朝上问人要钱的滋味不好受,后悔辞工了。
叫谭百合心里打了个突突。
先不说辞工后,她能不能过上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足生活,便是通过母亲,可以想象以后自己会嫁个差不多的家庭,跟母亲一样操持家务,抱怨向丈夫伸手要钱,也被丈夫不体谅付出的家务劳动……
这般想着,谭百合摇摇脑袋,将回家当衣来伸手的小姐的美好念头压下。
下工后,回到家,看到兄长拖着一身疲惫回家,谭百合打来盆清水,供兄长清洗。
兄长用绞干的巾帕擦拭着面上热汗,夸道:“小妹真乖,还晓得给哥哥打清水洗漱,不过今天可真热,去送货给我晒得啊!”
谭百合知道阿爹和兄长的铺子才开始起步,两人是真的辛苦,去年为了攒开店的本钱,父兄一个去做修建河堤的杂役,一个去码头扛大包,靠卖力气挣点辛苦钱。
之前家里熬着苦日子,勉强挣扎温饱时,一家人其乐融融,劲头都往一处使,明明现在家里条件越来越好,反而出现了矛盾。
饭桌上,谭百合将宋掌柜有意提拔自己的事情,同阿娘和兄长说了。
兄长持反对意见:“女儿家家的,将来终归是嫁到别人家里为人妇,你可别学着你们宋掌柜,放着高门贵女不做,非要抛头露面,在男人堆里做买卖,自己名声的坏了,到现在都嫁不出去。”
又问妹妹谭百合:“你们宋掌柜得有二十一二岁了吧,都是老姑娘了,你看哪个官宦人家敢娶她?”
兄长说女儿家都要嫁人,谭百合说不出反驳的话,可听到说宋掌柜不好的话,哪怕是兄长,谭百合立刻反驳:“才不是,我在铺子里听知府家的杨小姐说过,施家与沈家都想与宋掌柜结亲,莫说我们宋掌柜只是二十出头,便是三十四十,那施家沈家,多的是愿意结亲的儿郎,只看我们宋掌柜乐意不乐意。”
谭家兄长被妹妹这番言论噎住,反驳不了。
若他是施家沈家的儿郎,能攀上三品大官的千金,四十岁,似乎咬咬牙也能接受。
况且这位千金还是个金疙瘩,有钱,又有权。
容不得多想,囫囵扒完米饭,他用食盒外带了份,带去给正在守铺子的阿爹。
临出门前,忍不住同小妹交代:“你的事,我会与阿爹商量,以咱们阿爹的古板,多半是让你辞工,好生呆在家中绣花,莫要学宋掌柜和卢典史家的那个女儿。”
说到卢典史的女儿,不免叫谭百合想起卢管事,听说带着被姨娘欺辱的正室阿娘一起去了苏州,没了庶女和姨娘找茬,母女俩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卢管事将苏州的金玉绣坊分店,做得风生水起,因此结识了许多当地的官眷夫人,有了人脉,现在连卢典史也要权衡利弊,看自己女儿的脸色。
被谭百合念叨的卢月琴,此刻正在外面食肆接见阿爹。
见吃饭的地方,是个路边小食肆,一点不上档次,卢典史心有不满:“怎么不带我回家吃饭,你阿娘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落座后,卢月琴抿了口茶水:“多谢阿爹关怀,我阿娘身体不好,大夫说要静养,家里有婆子照料,有厨娘准备晚饭,阿爹不必忧心。”
听得卢典史一惊一乍:“这都请上促使婆子和厨娘了,你一个月工钱不少吧,有二两银子没?”
一见面,亲爹不关心女儿在异地他乡生活适不适应,一门心思打听女儿的工钱。
好在卢月琴早已看透了自己阿爹的凉薄、无能本性,不抱期待,自然不会失望:“不多,将将足够我们母女俩生活,阿爹这次来寻我,究竟是什么事情?”
见女儿转移话题,没能打听出女儿的收入,卢典史不甘心,又旁敲侧击:“月琴啊,不是我说你,你得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家里雇佣那么多仆役,自然花销大了,现在你还年轻,能挣钱,以后嫁了人,抚育子女,得替自己多打算,趁着现在攒些体己银子。”
说话间,店小二端来她们点的小菜快炒。
卢月琴伸了两筷子,没什么胃口。
终于熬到吃饭结束,卢月琴付了银钱,扭头问阿爹:“你住哪个客栈,需不需要送你过去?”
卢典史瞪圆了眼:“住什么客栈,住客栈多费钱啊,都是一家人,我去你们住的院子对付两宿就好。”
卢月琴很想翻个白眼,被她强忍住了:“我阿娘身体不好,夜里咳嗽,阿爹以前嫌弃我娘,不愿来我阿娘房里过夜,家中还剩两间房,我住一间,粗使婆子与厨娘住一间,想必阿爹也不愿意与下人同住一间吧!”
卢典史面色一变:“我堂堂典史,与下人同住,成何体统?”
此话,正和卢月琴的意:“那阿爹自便,天色不早,我先回去了。”
站在原地的卢典史,哪里不知自己这个大女儿心里的打的小九九。
上次,他带着姨娘一起来苏州看望她们娘俩,哪知吃了闭门羹。
回去后,便收到卢月琴寄来的代笔和离书。
他这才慌了神。
眼见自己的这个大女儿傍上了高大人家的千金,如今出息了,来苏州后,又结识了一大帮子官眷夫人,有人脉,有底气,现在竟敢同自己这个父亲叫板。
只要卢月琴一天还是他的女儿,就逃不出自己的掌心。
第二天午后,卢典史又去金玉绣坊的门口,找卢月琴。
金玉绣坊在当地颇有名气,路上多问几个人,便能寻到,昨日他问了路人,才找到这间绣坊。
今日吃过午饭,直接从住宿的客栈过来。
卢月琴正招待着一名官眷家的大丫鬟,见心腹心匆匆走来,耳语几句,顿时面色有些难看。
将客人交给心腹接待,她匆匆出了绣坊,见到卢典史,满脸不耐:“我忙着接待客人,阿爹吓唬我的心腹,也要看看这里是谁的地盘。”
卢典史:“那没法法子,我说要见你,你们铺子里的人总说你事物缠身,不过区区一个绣坊掌柜,比我们这个典史都要忙。月琴啊,阿爹也不想闹得难看,叫你丢了这份管事的活计,所以只要你给阿爹办成了事,我自然不来烦你。”
卢月琴反唇相讥:“我区区一个绣坊管事,哪里能替阿爹谋前程,阿爹真是太看得起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