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鸡枞油(1/2)
第127章鸡枞油
撩开的帘子后,一位露濯蕣姿,肌肤嫩玉生香的年轻貌美女子。
与记忆里轻拢柳眉,玉惨花愁的萎靡模样,大不相同。
莲花湖畔初见时,眉目舒展的豆蔻少女,现在眉宇充斥着从容自信,较从前多了三分媚色,那一朵紫红色艳菊,衬得她肤如凝脂,光艳逼人。
若不是听到民众们唤她巧儿姑娘,渔夫郎简直不敢将面前这位受到万千百姓争相掷花的女子,与记忆里的前妻重叠。
巧儿中秋节宫宴上得皇帝的金口赞赏的消息,经由茶铺子里的好事者,早几日便传遍了凤仙郡大小市集。
城外莲花湖的茶楼铺子,说书先生也开了一二场,将巧儿入宫献舞的经过,讲得惊心动魄,吸引了一批百姓前去吃茶听故事。
一条巷子上的邻里,都爱听这些说书先生们的故事,听完后,没少上他家串门,话里话外揶揄:“巧儿姑娘现在出息了,去京都见了皇帝,给皇帝献舞,是京都最有名气的舞姬呢!当初要不是你阿娘拆散你们,现在你也能跟巧儿一起去皇城见识见识。”
每每听到左右邻里不怀好意的语气,渔夫郎只是好脾气,淡然一笑:“婶子别说了,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现在我已娶妻,有了妻儿,只想着多捕些鱼,拿到市集售卖,养活妻儿。”
若是巧儿一直跟着自己,用不了几年,损了好颜色,哪有现在的好前程?
看到浑身闪闪发光的巧儿,他就知道当初她的离开,是对的。
他从未怪过她,只恨自己无法替她遮风挡雨。
正这样想着,却见马车内的人言笑晏晏,扫过迎接的百姓,突然注意到安静的角落。
两人目光交汇,俱是一怔,对方冲着这边点了点头,笑着挪开目光。
隐在人群后的渔夫郎,尽管面上平静无波,紧了紧拎着手中的菜篮子。
身旁的妻子最先察觉出异样,从嫁给丈夫之前,便一直听到巷子里的人羡慕娶了个美娇娘,一点不娇滴滴,会操持家务,纺织布匹,贴补家用,纷纷羡慕说不知上辈子积了什么德,娶到这么漂亮能干的娇娘子。
后来这位娇娇娘子无法生育,不得婆母喜爱,两人和离后,阿爹阿娘都劝说她,莫要嫁给这个渔夫郎,如意一意孤行,她们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她喜欢对方身上的担当,对待感情专一,又能养家糊口,比那些逛窑子的男子强上千百倍。
如果不是中途出了巧儿这个程咬金,她们青梅竹马本应该顺理成章的婚嫁,组建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
如意盯着自己的丈夫,没放过他面上任何一个微小表情,试图从中找出两人余情未了的佐证。
巧儿生得很美。
从前在一条巷子撞见,巧儿只是荆枝为钗,粗布为裙,不掩绝色,朱唇皓齿,楚楚动人。
现在着一身锦绣芙蓉裳,美人妆,珠翠绿,让如意一个女子都忍不住生出嫉妒,有这样貌美的前妻,他会嫌弃自己的平平无奇的妻子么?
如意暗暗想着,突然察觉手腕上一紧,丈夫拉着她退出拥堵的人群:“这边人少一点,不会太拥挤,咱们从这里出城。”
如意一呆,跟上丈夫出城的脚步。
因着民众都在围观巧儿姑娘,反而出城的队伍比较少,没花多少时间,夫妻俩顺利出城。
一路上,如意望着前方拎着菜篮子丈夫,他身后背篓里装着她们仅有几个月大的儿子,听丈夫问:“刚才买了一条大肥猪肉,回去给你熬猪油渣吃。”
如意似大梦初醒,脑子还没反应,脱口而出:“你想与我和离吗?”
丈夫纳闷:“什么意思,你不愿意跟我过了?”
如意摇头:“从前婆母阻拦你与巧儿姑娘在一起,现在婆母过世,再没有人阻拦你们了。”
“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如意,其实我一直想跟你说一声谢谢,谢谢你照料我阿娘,谢谢你在我阿娘临终前抱上孙子,让我阿娘九泉之下得以瞑目,所以你捏胡思乱想,以后咱们好好过日子,把小宝抚养成人,供他读书,供他考科举……”
听着丈夫对她们未来的规划,如意整个人似浸泡在蜜糖里,她就知道自己不会看错人。
或许他给不了自己如巧儿那样浓烈的挚爱,却也会扛起这份责任,不会亏待自己。
“考科举?我可不敢想,咱们小宝能认得几个大字就不错了。”
“嗯,等认了字,以后可以做账房先生,体面又轻松,比咱们打渔强。”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替自家孩子考虑着未来的前程。
城外空旷的野外,烈日似火,炙烤着寸寸土地。
城内,因着城墙建筑投射下的阴影,凉阴处,凉风习习。
与夹道欢呼的百姓告别后,梅嫣支付了车夫车钱,干脆上了好友的马车。
宋荔:“路上奔波,一定很累,我们送你回家歇息,晚上给你准备接风宴。”
刚才见了故人,梅嫣心神恍惚,听到好友的话,忙说:“不用特意麻烦,跟平时一样的饭菜就好了。”
宋荔瞄向身旁的许久未见的旧友,察觉出对方的恍惚,刚才她也见到了渔夫郎,还有渔夫郎身边的妻儿。
换作平时,她不会刻意提,但渔夫郎已有妻儿,梅嫣要是再惦记,就很不道德了,于是提醒了句:“刚才我好像看见了你前夫?”
梅嫣一展柳眉,坦然回:“嗯,见到了,带着妻儿赶集,似乎家庭美满,我真心为他们一家人赶到高兴。从前我的理想是相夫教子,以后我只想做些自己热爱的事情,比起从前,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
他成他的家,负担起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
她追她的光,一心一意做更好的自己。
彼此一个对视,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再见已是陌路人。
梅嫣慨叹片刻,很快将之抛在脑后,分享自己在京都的所见所闻:“因着宋荔姐姐,郡王妃对我多有照料,临离开京都时,她还特意派人接我到府中相见,很是想念凤仙郡风土美食,想念你与木管事这两位好友,据郡王妃说,现在孩子有乳母照看着,过个十天半月,也想回凤仙郡探亲。”
宋荔安静倾听。
又听梅嫣说起中秋节这日,自己即将赴往宫廷献舞时的曲折经历,听得宋荔提心吊胆,追问:“然后呢?”
梅嫣得意擡了擡下巴:“我是谁啊,我可是在春风楼里呆过的,那些不入流的下三滥伎俩,我见多了。每次出门我都会特意夹一根头发,防止有人偷偷进我的房间。献舞这日,我发现夹在门缝的头发掉在地上,立刻猜到有人偷偷进过我的房间,最后在绣鞋里,发现了几根绣花针。可我人微言轻啊,比不得跟了师父七八年的大师姐,献直到献舞后,得了陛下的赏赐,回到我们下榻份院子,我才拿着绣花针、舞鞋,找到师父,让师父替我做主。”
宋荔欣慰点头:“做出了成绩,这时候再去找苗娘子替自己讨公道,于情于理,苗娘子不好姑息。若苗娘子轻拿轻放,以后这个班子要完了,人人都勾心斗角陷害她人,不把心思放在正途上,最后苗娘子的利益受损。”
说话间,到了宅院。
提前让人给梅嫣整理出了间屋子,宋荔带着人过去,指着一方干净整洁的床榻:“不知道你具体哪天回来,都是前日刚洗的,晒过太阳,很干净,你很累了,先休息,桌上给你放了些吃食,饿了自己吃点,傍晚给你接风。”
见宋荔要走,梅嫣喊住:“等等,还有件事。”
说着,她从袖袋里取出只荷包,边扯开荷包收紧绳,边说:“这次我不是上京都献舞,得了赏赐嘛,有师父给的十两银子,还有陛下赏的银子,师父给我分了二百两,我和你平分了,这里是一百零银票,五两银子。”
这点银子,对如今的宋荔来说,不算多。
她没推拒,大大方方收下银子。
要不是自己投资梅嫣,利用人脉给对方造势,又出钱买船票去扬州学艺,连苗娘子的学费,也是宋荔出的……若不成,自个儿的付出都打了水漂。
当初梅嫣与她说过,以后挣得的银钱,会分她一半。
宋荔拿这份银钱,拿得坦坦荡荡。
梅嫣担心好友不肯收,准备了一番说辞,如今倒也省了口水,两人皆大欢喜。
嘱咐让梅嫣在家好好休息,宋荔带着盼盼到钱庄存银票。
一百两银票不多,也不算少,东市的“一点小食”铺子每月净利润不过四十两银子,一百两,得忙活两三个月呢!
这几日秋老虎,再过些日子降温后,卖不了冰粉,“一点小食”铺子和糖水铺子的生意要一落千丈。
不过等冬日的冷空气进入凤仙郡后,靠着卖骨汤麻辣烫,弥补不能卖冰粉的利润。
干娘不在,宋荔和盼盼巡视了北市的铺子、绣坊,同小翠她们交代,晚上家里不做饭,她们上外面食肆铺子给梅嫣接风。
夕阳如丹,听见院子里传来扫落叶的沙沙声。
梅嫣一觉睡得香甜,从睡梦醒来,伸了个懒腰,穿戴整齐,推门而出,见到了小翠:“咦,怎么不见周副掌柜和阿虫?”
小翠洒扫着落叶,回:“阿虫跟着周副掌柜去京都巡店,还有忙金玉绣坊开分店的事。”
她们走得急,梅嫣还真没留意到周副掌柜也来了京都。
转念又想,周副掌柜在京都官宦夫人圈子里素有悍妇之名,名声不太好,那些夫人们也不愿意提及。
正走神着,听小翠又说:“再等等宋掌柜和盼盼马上回家了,到时咱们一起去北市的食肆搓一顿。她家生意可红火了,去晚了,可吃不到,好像以前是东兴楼的厨子,现在的饭菜实惠又便宜,宋掌柜经常带我们去吃,一会儿你去尝尝就知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