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南瓜糊拌饭(2/2)
今日开始在城内四处发放小纸片,并且将之解说的绘声绘色,什么健硕的黄牛拿来耕田,还可以租借给旁人,套上木车,便是可供出行的牛车,仿佛这黄牛已是囊中之物了般。
他们还喊着口号,只需两百文,抽奖把耕牛带回家。
搞得木湘湘都想花两百文,试试看能不能抽中,万一自己就是这个幸运儿呢?
毕竟一头耕牛,价值二三十两银子,谁听了不迷糊?
可特等奖黄牛,只有一头,这么多人同时抽奖,只有一位被眷顾的幸运儿。
听到木湘湘的说话声,院子里背后说人坏话的妇人被当场抓包,无地自处时,听到了劳什子抽奖送耕牛的事,立马竖着耳朵听。
等听不到外面的动静,几名妇人干脆推开院门,咋咋乎乎用来:“南市开市送耕牛?这消息准确吗,是真的送活的耕牛?”
毕竟木湘湘在南市也有一间商铺,南市开市的客流,直接影响到自己铺子每年的租金,她好声好气回:“是真的,正正经经的耕牛,到时开了市,你们自己去瞅瞅,不就知道是真是假?”
听得妇人们红光满面,仿佛耕牛已经写了她们的名。
南市还未开市,通过各种口述,发小纸条等手段,将抽奖送耕牛的消息,传遍了全城。
一头耕牛,在坊间激起千层浪。
关于南市消费两百文,可以参与抽奖送耕牛的消息,传遍了城内城外,引起了全民讨论。
小到远在郊区的村子,木二叔一早也听到村民们讨论送耕牛的事情。
木二叔听得愣神,暗想,要是自家有一头耕牛,以后耕田省力多了,还可以将牛租赁出去,也是一笔进项。
大到府衙里,杨习清也听说了:“送耕牛,好大的手笔。”
杨安慧:“她们靠售卖铺子,已然回本了一半,手头还剩下六成商铺租赁买卖,不用一年,就能全部回本,现在正是缺人气,多招揽些客人来,自然要舍得花钱。”
在宋荔铺子里做工的张小花、阿顺,各自被父母亲友询问事情的真实性。
得知真的送耕牛,纷纷摩拳擦掌,巴望着开市这日早点到来,自己要去南市买日用,去抽奖……
谭百合家中没有田产,也被父母问起送耕牛的事,家中没盐了,舍不得多买,说是要等南市开市了去买:“咱们分多次买,可以多抽奖几次,是不是中奖概率更大?”
谭百合纳闷了:“可是咱们家没有田产。”
谭家兄长:“不耕田,咱们转手卖掉,不就是二十多两银子进到腰包。”
“说得好像一定能抽中似的。”谭百合无奈摇头。
因为南市提前竣工,宋掌柜找了接替张小花的跑堂,她和张小花一起跟着阿蒲学习打理铺子。
目前,她跟着阿蒲管事学得差不多,再过些时日,大概要去扬州了。
张小花则被提拔到南市的“一间自助”铺子,任管事。
距离南市开市,还剩一日。
抽奖送耕牛的活动,在市井百姓堆里越传越烈,影响范围之广,连许多走商也跟着关注。
普通百姓们的关注点,是耕牛,走商们则敏锐察觉,南市开市那日,一定是空前绝后的盛大。
除了走商,还有许多在南市添置商铺的房主,听着街头小巷都在讨论南市,期盼南市快点开市,忍不住暗自窃喜。
东市,“一点小食”铺子。
木湘湘在厨房,都能听见大堂里讨论抽奖送耕牛的话题。
她也在期盼南市开市,只要开市前三日,能达到北市的客流,她们家的铺子,最低也能租到七两银子。
对半分,一年就是三两五百文,需多少年来着,可以回本。
木湘湘这会用不了算账,大概算了算,约莫是二十多年。
之后每年有不到四两银子的收入,比在地里刨食轻松些,家里负担没那么重,即便哪年收成不好,有些旁的收入,总是好的。
丹朱街。
午后,宋荔去往城外的天一楼与南市话事人见面,经过最后一轮探讨,理清各方面流程细节。
结束前,宋荔再一次提及在南市安排仆役维持秩序:“一定确保人员安全问题,千万不能出现踩踏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开市这几日,对我们至关重要,必须提前防范,如果涌入集市的顾客超出接待范围,必须拉红绸限制客流量。”
这个问题,她三令五申。
一开始,毕老爷和罗老爷漫不经心,到现在被宋荔念叨得实在烦了:“行,都听宋掌柜的,我们这边安排了三十名仆役维持秩序。”
“三十名啊,再多备些。有备无患,免得到时急得冒火。”宋荔讨厌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突发意外事件,更喜欢提前准备多套方案。
毕老爷和罗老爷拗不过,只能再多增加十名仆役。
到了南市开市这日,大雪时节的前一日,天色灰蒙蒙。
这个节气,往常大多数居民尚在被窝里暖洋洋睡大觉,只有农户和贩子,为了赶集,大清早天不亮起床。
今日不同往日,家家户户摸黑起床,洗漱后,在家吃过早饭,一家老小全家出动,前往南市。
木湘湘要做工,木家父母蹑手蹑脚,也不许弟弟妹妹吵到姐姐,耽误姐姐白天上工。
出门时,木家人头顶的天色还是灰蒙蒙,雾气,寒霜,似根根银针刺向皮肤。
想到耕牛,咬咬牙,继续往南市赶过去。
木父左手牵着女儿木玲玲,右手拉着儿子木一鸣,细心叮嘱着自家小孩:“到了地方跟着父母,千万别跑远,小心被拐子抱走。”
木玲玲从小听隔壁邻居哪拐子吓唬小孩,当即乖巧点头:“知道了,我听隔壁婶子说过,拐子会把偷来的孩子折断腿,然后沿街乞讨,好可怜,我才不要被拐子拐走。”
兄妹俩老老实实跟在父母身边。
天色太早,本以为路上人烟稀少,哪知才走几步,一路上,家家户户的院子燃着豆灯。
前面大雾里,听到有人说话声。
又走出一段距离,一户人家的院子们从里打开,双方互相招呼一声:“你们也是南市吧,正好一起。”
“好啊。”
几人结伴同行,路上有个照应。
步行两刻钟,等抵达南市,发现入口处早已排着乌压压的几条长龙。
排队的人里,有不少直接披着厚袄,坐着小马扎,耐心等待。
木父惊叹:“本以为我们到得还算早,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比我们到的还早。”
“是啊,先到的,抽中耕牛的机会越大,咱们赶紧过去排队吧!”
说完,又见后头又来了一波人,木父和邻里赶紧排到队伍后面,呵口热气,搓搓手,等待开市。
当周万春抵达南市时,望着容纳成千上万的空地,一眼望去,全是乌黑乌黑的脑袋。
入口处人满为患,幸好阿虫力气大,周万春差点挤不进去。
“一间茶饮”铺子离不得宋荔,一直念叨着要去岭南吃荔枝,也因为分身乏术,去不得。
女儿不放心,怕罗老爷毕老爷阳奉阴违,周万春只好一早过来盯着点。
除了不放心南市开市,客流太多,出现意外。
还有她们在南市新开的“一点小食”铺子,现在的管事是东市铺子的帮工,见谭百合同一批到铺子的帮工学习认字和算术,也跟着认了些,认得不多,后面没能坚持下来。
即便如此,也比其他大字不识的帮工优秀一大截,经过半个月的简单培训,正式上岗。
张小花常年与巨贾世族打交道,也会认字算账,不用人操心。
好不容易挤进去,累得周万春出了一身热汗。
来到自家“一点小食”铺子,管事也才挤进来,见到周副管事,心下稍安。
集市内,各个铺子的掌柜和管事也瞧见了入口处的庞大人群,一面沉浸在喜悦里,一面进入准备工作,预备开业。
集市外。
人群熙熙攘攘,肩膀擦着肩膀,脚跟对着脚尖,不时有人被踩了脚。
卯时刚过,走来一行人,为首的管事背着手,身后的仆役有的提着灯笼照明,有的牵着一头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体格壮硕的水牛。
看到耕牛,队伍里出现了一阵小骚乱。
有人惊呼:“是水牛,真的是耕牛啊!”
另一人补充说:“呀,这头牛牛角是不是有个豁口,前几日,我好像在牛贩子处见过。”
旁边有人听了,好奇:“牛贩子卖多少?”
“是头壮牛,好是好,太贵了,卖二十五两银子,没舍得买。”
为了耕牛,大清早起床来排队的人群,见到仆役们将奖品都牵来,这下子总算确认了。
南市抽奖送耕牛是真的,而且是送一头壮年的耕牛!
现场沸腾了,大伙死死盯着耕牛,眼睛根本不舍得挪开。
“咦,那些人又搬来了好些麻袋,里面是什么东西?”
听到有人惊呼,人群纷纷顺着看去,见到仆役们运来数十只麻袋,将它平平整整的垒起。
另有竹筐装来的棉布、澡豆等等,有人大着胆子询问值守的仆役,得知这些是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奖品。
嚯,即便中不了耕牛,要是中个二等奖,同样赚了。
当然所有人更希望自己能抽中特等奖。
垒完一面的麻袋墙,有两人合抱来一只巨大的抽奖箱,当着所有人的面,将朱笔标注的特等奖纸张,投入纸箱,同其它纸团混合。
做好所有准备工作,陆续放人进入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