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134章 猪油渣炒白菜

第134章 猪油渣炒白菜(1/2)

目录

第134章猪油渣炒白菜

木家一家人到的还算早,随着第一批人潮涌入集市。

木母看着两个孩子,木父嘴里喃喃念叨着:“先去米粮铺子买米面油,再买些盐巴,盐巴能存放些日子。”

看过几家米粮铺子,俗话说货比三家不吃亏。

集市里最大的几间贩售米粮的铺子,罗记米粮铺、王记米粮铺等,木家人纷纷看过了,又来到地段不好,不起眼的一间小米粮铺子。

米粒饱满莹润,同王记米粮铺的大米品质差不多,买得多,能便宜个几文钱。

铺子的东家是个年轻女子,比他们家木湘湘看着还小,精明能干,很会做买卖。

买到米粮,木家夫妻商议了片刻。

罗记的面粉好,浓浓的麦子清香,又回罗记买来若干精细面粉。

王记的浓香芝麻油,也要买上一小罐。

往肉沫鸡蛋羹里点上几滴香油,浓浓的芝麻清香,酱香肉沫,配着嫩滑的蛋羹,是女儿木湘湘最爱的一道菜肴。

采购完生活物资,拿到各家掌柜开的金额单子,花费已超两百六十文,作为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人,木家两夫妻一番商量,决定再买一百四十文,凑个四百文。

四百文,能抽两次,提高中奖几率。

扯了棉布,又买来两块漂亮的猪板油,将背篓装得满满当当,眼看还差几十文,才能凑够四百文。

该买的生活用品都买了,木家夫妻一合计,正跟无头苍蝇一样打转,瞅见在入口处的“一点小食”铺子。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木家推门而入,问了有没有炸货?

炸货稀罕,大清早吃炸货也不是不可以。

“不好意思,炸鸡还在腌制,我们上午不售卖炸货,有蒸卤面,肉丝面。”

木家人在家吃过了早饭,就想买点炸货,带回家给小孩解解馋,闻言,只好失望离开。

说话间,又有其他食客进入铺子,询问:“你们铺子跟东市的“一点小食”铺子是一家掌柜开的吗?”

得了肯定回答,食客领着自家孩子落座,要了蒸卤面和肉丝汤面各一份……

木家人才走出“一点小食铺子”,迎面撞见在路上遇到的邻里,双方寒暄一番,原来对方家也缺个几十文,才能凑够四百文,又说自家小孩没吃早饭,打算找个早点铺子,吃个早饭,正好凑齐。

木父擡手一指:“去这家铺子,这是宋荔开的。”

“原来是宋掌柜开的啊,那我们得去尝尝。”这家人听过小道消息,说是一对西域走商和宋掌柜献来的高产土豆,靠着种植土豆,一季度收益颇丰,自然对宋荔推崇备至。

更不用说,他们以前跟宋荔住过一条巷子。

对方领着儿女进了铺子,木家夫妻商量着再添置些什么日用品。

凑齐四百文,拿着这些单子来到入口处抽奖。

这里早已人满为患,当木家人赶来排队时,前面排了数十人的队伍。

入口外,等着排队进南市采购的居民更多,乌泱泱全是人。

让妻儿带着货物在一旁等待,木父排在队伍后面,探头探脑地瞅着前面抽奖的人。

大伙急吼吼采买,来抽奖,不就是奔着耕牛来的么?

特等奖就在木箱里,先到先抽奖,更有希望中大奖,来得晚了,万一耕牛被人抽中,岂不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队伍后面,不时有人跟木父一样探头张望,生怕耕牛被人抽中。

木箱前,在万众瞩目下,分三次抓到三张纸团。

“一张是谢谢惠顾,一张是二等奖,一张三等奖。”

闻言,队伍后面的人松了一口气。

旁边的仆役指着张贴的告示,扯着嗓子:“二等奖是半碗澡豆,三等奖糙米一碗。爷,拿好了,这是您的奖品。”

没能抽中耕牛,抓阄的人唉声叹气:“这手气也太差了,抽三次,连个一等奖都没有。”

他的家人安慰:“不错了,正好家里缺澡豆,省了买澡豆的几文钱,再说咱们还得了一碗糙米呢!”

前面的队伍快速移动,一直来到木父,特等奖耕牛还未被抽走,木父想要全神贯注寻摸那个神似特等奖的纸团形状,奈何身后的一对夫妻领着哭闹不止的孩子,吵得人没法集中注意力。

陆续摸到两个纸团,木父只种了三等奖,一碗糙米。

木母倒也没太过沮丧,让出块台阶:“过来坐会儿,我看你排队站了半个时辰,一大早步行过来,怪累的,咱们歇歇脚,喘口气,便回去吧。”

木父点头:“也好。”

然后两夫妻便坐在台阶,休息时,时不时打量排队抽奖的队伍。

有两刻钟,耕牛还未被人抽中。

眼看快到午时,夫妻俩只得带着孩子回家,将集市买来的漂亮猪板油洗净,切块,放到铁锅,添上小半碗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熬干。

熬干水分后,剩下的都是猪油。

用锅铲将熬出的猪油陆续盛到陶罐里,这样小火熬出的猪油洁白细腻,卖相极佳。

猪油的香气,飘香四溢,填满了整个厨房,顺着烟囱,飘到院子、巷子里。

在院子里玩耍的木架兄妹,闻到令人垂涎的猪油香气,放下木质玩具,兄妹俩往厨房跑,看到阿娘捞完猪油,正在盛猪油渣。

小火煸干脂肪的猪油渣,橙黄酥香,金黄里带着焦红,看得人直流口水。

兄妹俩各偷吃了块,外酥里嫩,牙齿咬开,里面包着一汪热油,香得嘞。

吃完一块,又准备去拿,被阿娘轻拍了下手背:“少吃点,火气大,等咱们家商铺租赁出去,以后家里每个月熬一次猪油,多的是猪油渣给你们吃。”

熬好的猪油,被木母放到一旁晾凉。

将猪油渣盛出,锅里留三分之一,锅底残存的猪油和猪油渣的油脂,不需要额外添油,放入洗净撕好的白菜片,大火翻炒。

能听见白菜被铁锅的高温油脂煎得滋啦滋啦,以锅铲翻炒,让白菜受热均匀。

翻炒得软榻些,白菜内部的大量水分析出,添上少许食盐和酱油,临出锅前,加一小搓葱花。

随处可见的普通大白菜,因为猪油渣的点缀,变成了一道美味佳肴。

白菜脆嫩爽口,回味有着霜冻的回甘,尤其是白菜梗子,吃着甜津津,猪油渣仍是焦香酥脆,油脂融入到汤水,吃起来一点不腻。

就着一碟子猪油渣白菜,一碟子小咸菜,木家人简单吃了个午饭。

木家人吃午饭时,整个乐安巷子,家家户户不时飘出熬猪油的香气,或是炖老母鸡的馥郁浓鲜……

现在是农闲,该播种的作物全部播种下去,该空着的田地除掉草,施了肥料,等待空闲修养一段时间,明年开春后进行播种……

吃过午饭,无所事事,现在只有南市最热闹,夫妻俩一合计,干脆又带着孩子去南市瞅瞅。

毕竟都好奇,最后耕牛到底花落谁家?

“一间茶饮”铺子,宋荔也在密切关注着南市的风吹草动。

一早,从庄子抽调来的仆役,给宋荔带来好消息,入口处排队的人潮,有上万之数。

人太多,都快挤不下了。

好在有她干娘镇住场子,罗老爷和毕老爷只得听从吩咐,安排管事派仆役一面下场维持秩序,一面拉起红绸带,限制客流。

辰时刚过,抵达南市的居民人数还在不断攀升。

一个时辰过去,经过账房先生统计,整个南市的总销售额,破八百两。

午时,部分居民离开南市,维持秩序的管事和仆役们稍稍松了一口气……

按照票根单子计算,又多了一千二百余两的销售额。

整个上午,南市的总销售额达两千一百两,余六百五十八文钱。

吃过午饭,仆役又去南市查看进度了。

正好跟木家人一同抵达南市,到了地方,发现许多跟她们一样吃过午饭,又往返来南市瞧热闹。

这个时代,没有手机电脑,无法查阅咨询,生活枯燥乏味,南市开市比庙会赶集还热闹,家家户户人家带着一家老少步行来南市转悠一圈,跟着凑热闹。

现场聚集了大片人群,人山人海,拥堵不堪,木玲玲个头只有成年人的腰高,看不清里面的情况,被木父放到肩上,稚嫩的脸庞盯着集市内,大排长空的抽奖队伍。

才到入口,木父问了身旁的路人,得知特等奖耕牛还未被人抽中,在他们回家吃饭期间,倒是有两人抽中了一等奖。

一等奖,是一匹棉布。

目前棉布价格下跌,从六七月份一两五百文,跌了二三百文,目前价格大概在一两二三百文左右。

木父一阵嘀咕:“这会子去抽,概率应该会更大吧!”

后面的人,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涌入南市的人群如汹涌的河流,滔滔不绝。

一早,吴凤英带着全家老少出动,采买了米面粮油等生活必备品,共花费四百文。

抽了两次,只抽到个四等奖。

进出南市,都需排队等待,可麻烦了,她们懒得出南市,好在一家人来之前准备好干粮,一口干粮,一口水,将饼子送进肠胃。

解决掉午饭问题,眼看木箱里的纸团被消耗掉一半,还未有人抽到特等奖,吴凤英的小心思蠢蠢欲动。

靠着这种精打细算的小精明,她将原本贫穷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今年新修缮了屋顶,下大雨时,再不用拿木盆接雨水……

如此一想,吴凤英再也坐不住,跟丈夫商量着继续采买些物资,然后去抽奖……

丈夫胆小如鼠,听了妻子的话,只道:“万一咱们去采买时,有人抽中了耕牛,或是采买完回来,又抽不中呢?”

“那咱们买些能存放的东西,总归以后家里要用,万一呢,万一抽中了,那可是一头壮年的耕牛啊!”

公公婆婆都听儿媳的,吴凤英拿着银钱去铺子,买来若干盐巴,去队伍里排队时,听到丈夫埋怨:“去年在北市买的盐巴,到今年还有一罐子没吃完,又买这么盐巴,哎。”

吴凤英懒得理会,将盐巴交给公公婆婆,正要去排队,手里的单子被丈夫抽走,尽管口头埋怨,身体诚实说:“我去排队。”

“凤英啊,快过来坐。”公婆带着吴凤英到一旁小马扎坐着等候,自从这个儿媳来了他们家里,会过日子,让家里越过越红火,公婆待儿媳也越发亲厚。

等待排队期间,一家人怀揣着紧张心情。

街道上,有贩子挑着扁担,扁担前后各挂一只木桶,售卖熟水。

天冷,两三文钱一盏的熟水,生意红火。

对面“一点小食”铺子里售卖的麻辣烫,更是火爆。

仅需七文钱,能喝到飘着油花的大骨汤,吃到羊杂鱼丸等串串,时不时有人掀开帘子,飘出的阵阵骨汤香气。

不时能听到咕噜咕噜吞咽的口水声。

鲜味,在这一刻具象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