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猪油渣炒白菜(2/2)
吴凤英也跟着吞咽了咽口水,才吃过家里带来的干饼子,闻到骨汤香味,好像又饿了。
为了凑够两次抽奖,她们把这个月,下个月的生活日用采买费全部花完,手头上只留下少许应急的银钱,此刻在风里嗅着骨汤的鲜香,口腔不断分泌着唾液。
大人还能忍一忍,家中幼童眨巴眨巴着眼睛,盯着那间铺子进进出出的食客。
公婆从自个儿身上拿了些体己,摸出二十来个铜板,交给吴凤英:“我看还要等个两刻钟,你带着孩子去铺子里吃些,暖暖身子。”
吴凤英瞅瞅公婆,又看看眼里亮晶晶的孩子,克制地拒绝:“奶奶爷爷,阿娘,咱们买了这么多东西,家里都没有银钱了,我们不吃。”
看着懂事的孩子,吴凤英接过银钱,领着去了铺子,给了两个孩子各七文钱的用度,让她们挑选自己爱吃的,吴凤英在一旁看着,自己舍不得吃。
七文钱,是这家铺子吃麻辣烫的最低消费额度。
好在一对儿女很贴心,咬下一颗猪肉丸,将竹签往吴凤英的唇边塞……
等孩子们吃完羊杂肉串,又吃下一团荞麦面,吃饱喝足,满嘴流油地下了桌,吴凤英结了账,领着孩子出了铺子,将多出的铜板塞给公婆。
公婆却不肯收,吴凤英只好自己留下。
在铺子里耗了半晌,她丈夫这会子才排到前半截队伍。
今日天气很冷,好在街道摩肩擦踵,人多,她们呆在角落,前面的人帮忙抗住了冷风,每人呼出一口热气,倒也不算太冷。
实在冷得发抖,便起身跺跺脚,在街上转悠一圈,让手脚回温。
眼看快过了未时,特等奖耕牛还未被抽中。
于是场上不免有人猜测:“这么久了,这么多人都没抽中,那劳什子特等奖,该不会是假的吧!”
“我也觉得,一头耕牛值二三十两银子呢。”
“人家这么大一个集市,听说光是建设,花费上万两银子,不可能为了这点银子弄虚作假,况且今日这么多人到场,要是作假,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他们。”木父替南市说话,完全是出于对宋荔,对周万春的信任。
刚才还看到周副掌柜同管事说话来着,这会不见了人影。
木家人重新排队进入集市,眼看木箱子里的纸团少了大半,有些纠结要不要再尝试尝试。
看到等待抽奖的队伍占据着街道,人数大概有几百上千人,又怕自己才买了,轮不上,这会子几率渺茫。
另一角落里,闲坐片刻,给吴凤英冷得直打哆嗦,正要起身跺跺脚,见公婆突然拉拔自己的胳膊,指向一处。
原来是终于排到丈夫,他正站在木箱前,冲她招手。
把孩子交给公婆看着,吴凤英快步上前,询问:“出了什么事?”
“快来,你来抓。”
被丈夫带着来到木箱,吴凤英的脑袋被北风吹得晕乎乎,一手抓来个纸团。
展开一看,谢谢惠顾四个字,差点把她气到了。
吴凤英扭头跟丈夫抱怨:“完犊子了,我这手气也太差了,连个三等奖都摸不到,要不还是你来吧。”
丈夫:“你摸,摸不到,大不了咱们回家。”
这样的画面,在今日的南市屡见不鲜。
有两口子互相摸,也有带着孩子一家人去摸,还有个商户让自己的爱宠伸头去叼的,抽奖形势,千奇百怪。
只剩下最后一次,吴凤英也不太抱希望了。
朝木箱伸去胳膊,在底层寻摸一遍,抓到个纸团,准备带出时,意外让它给掉了,正准备再尝试一次时,发现自己指缝里夹着个纸团,也懒得再寻摸,顺势将它带出。
纸团展开,一抹鲜艳的朱红色,晃了在场所有人的眼。
仆役眼睛一亮:“好像是特等奖,客官稍等,我们这便去找管事确认纸团上的字迹,与印章。”
随着仆役的话,场中一片安静。
耕牛要被人抽中啦!
议事厅里,管事正点头哈腰倾听几位话事人的谈话。
周万春坐在主位,宋荔则坐在干娘下手边的副位,两人身边各带着一名女护院,宋荔身边还多了个身强体壮的仆役。
白管事则是代她们东家过来走一趟,瞅着这副架势,无论是哪个,毕老爷和罗老爷都惹不起,只得小心陪着。
几位东家齐聚,吓得管事小心肝直颤悠。
正陪着笑脸讨好,听到有仆役慌慌张张跑来,管事沉下脸,生怕冲撞了几位贵人:“这么着急忙慌人,有什么事?”
仆役上气不接下气:“韦管事,有人抽中了特等奖,您快去看看吧!”
韦管事面上一喜,冲上座的东家们拱了拱手:“外面有点事,小的先过去处理,几位东家见怪。”
一位东家,已经很难搞,偏偏他头上好几位东家,拿这份工钱,真真不容易啊!
随着仆役来到集市入口处,大老远,瞅见一群人齐刷刷朝自己看来。
待走进,被仆役领着来到一位妇女跟前,那妇女小心翼翼将纸团从窄袖里取出,似生怕被人抢去了。
在管事辨认字迹和印章时,在场其他人不约而同地想,要是这张纸团不是就好了。
若是特等奖被人抽中,他们手里的这些票据单子,只能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了。
今日不使用,明日便要作废,不能用了。
偏偏事与愿违,在韦管事一番仔细检查确认,最后宣布:“恭喜这位客官,这是特等奖,奖品是这头水牛。”
很快有仆役牵来水牛,将绳索递到吴凤英的手里。
被巨大的喜悦砸中,吴凤英和丈夫愣了好半晌,直到有仆役让她们让开位置,不要影响后面排队的人抽奖。
两夫妻如梦初醒,牵着黄牛让开场地,来到一旁的空地。
眼见特等奖耕牛被人抽中,后面的人哪还有心情抽奖?
不知是不是沾了前面中特等奖的喜气,紧跟着的抽奖的人,竟是抽到个一等奖。
在仆役的带领下,到旁边放置奖品的区域,挑了个自己喜欢的染色棉布匹。
抱着棉布匹,瞅瞅不远处被众人围着的吴凤英夫妻,感叹自己才花两百文,抽中个一两多银子棉布,赚了。
算是运气不错,知足常乐嘛!
见中奖的男子身着粗布,有好事者眼珠一转,上前询问:“棉布匹卖不卖,我给你七百文钱收了。”
“不卖不卖。”那人抱着棉布匹美滋滋回家。
同一时间,吴凤英夫妇也被众人围观,有人询价:“二十两银子,卖不卖?”
听到二十两银子,丈夫瞪大了眼,看向妻子。
吴凤英做主:“不卖不卖,我们家有田产,要带回家耕地。”
得知自家儿媳抽中耕牛,公婆脑瓜子一片空白,呆了好半晌,带着孙儿孙女过去。
见到活生生的黄牛,公婆摸摸牛角,掰开牛嘴看牙齿,满意点头:“确实是壮年的水牛。这牛,以后真是咱们家的了?”
初时,吴凤英被惊喜砸得精神恍惚,此时终于确定自己抽到了特等奖,不厌其烦地同婆母说:“是啊,以后咱们家也有耕牛了。”
婉拒了诸多想要低价收购水牛的贩子,一家人牵着水牛出了南市,一路上,引来许多侧目的目光,亦有对送耕牛存疑的好事者追问:“这是南市抽奖送的耕牛?”
得了天大的便宜,吴凤英和公婆们自然替南市说好话:“是啊,原来抽奖真的送耕牛,这么一头壮牛,市价能卖到二十多两银子,刚才好多贩子问我们要收,最高出价二十三两,我们都没舍得卖。”
吴凤英和家人像是活广告一样,牵着水牛回家,逢人就说,自己家抽奖中了水牛。
她们倒是想低调,压根儿低调不了。
回家路上,围观者众多,吴凤英不说,也有好事者替她们宣扬。
靠运气,平白无故得了二十余两银子,那些跟吴凤英认识的街坊邻居,免不了嫉妒心作祟。
直到回到吴凤英的住处,这群围观者才离开。
用过晚饭,吴凤英家的院子里涌入许多街坊邻居,认识的,不认识都有。
唠了磕,有人问起南市抽奖送耕牛:“听说你家在南边的集市抽中了耕牛,当真送真的牛?”
吴凤英好笑:“当然是真的,在我家鸡圈里养着呢。”
吴凤英也不小心,领着大伙到鸡圈里看了水牛,正趴在地上休憩,嘴里咀嚼着草料。
“块头不小哇,在贩子里,算是上等货,前日我问个贩子,比这头水牛体型小一圈,竟然要卖二十二两,太贵了。”
“是啊,买一头耕牛,比买个粗使丫鬟还贵,凤英啊,你们家两夫妻真是走运,竟然叫你们抽中了,白捡个大便宜。”
“对啊,快跟我们说说,你是怎么抽中这个特等奖的?”
听到邻里们的恭维,吴凤英也觉得自己运气真不错,分享道:“其实我前面精挑细选抓了个纸团,中途掉了,这个是它自己被我指缝带出来的,我现在也还是迷迷糊糊的。”
邻里们纷纷感叹:“看来这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
等看过水牛,确定在南市抽奖,是真的送耕牛,且明日还会再送一头,大伙纷纷摩拳擦掌。
运气说不准,万一下回轮到自己走大运,抽到耕牛了呢?
临出院子时,有邻里好心提醒:“我看白日应该有人盯上了你家的牛,夜里睡觉警醒些。”
这是真心为她们考量。
吴凤英:“多谢,我晓得的。”
不提吴凤英抽到耕牛,一家人欢喜得像是过年。
有人抽中了耕牛,在全城传开了。
抽中耕牛的夫妻,住在哪处,姓甚名谁,平时孝顺公婆等等事迹,被人传得头头是道,不像是暗箱操作,一切看运气,很公平公正了。
茶楼食肆铺子里,到处都能听到关于花两百文采买,抽奖送耕牛的事情。
听到自家食肆里,那些酒蒙子们谈论,搞得成掌柜百爪挠心,也想花个两百文,去南市试试运气。
没中的话,反正铺子每月都需用到米粮油、盐巴,不吃亏。
中了奖,是意外之喜了。
听到有人抽中耕牛的,消息,其实小翠和曾芳兰也想去试试,毕竟二十多两银子,抵得上一年工钱了,谁会嫌银子多呢?
可惜她们在宋掌柜铺子做工,她们本人不被允许参与这种抽奖活动,即便抽中,也被视为无效。
她们去抽,万一抽中,有暗箱操作的嫌疑,影响外界对开奖的公信度。
她们不似木湘湘,木湘湘父母不在宋掌柜的铺子做工,可以去参与。
同一时间,城内富商和巨贾们,将管事叫到跟前,吩咐管事明日带人去南市采买府中所需的用度。
虽说他们不差钱,也有着小老百姓们占便宜的心理,谁会嫌银子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