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135章 骨汤方便面

第135章 骨汤方便面(1/2)

目录

第135章骨汤方便面

截止到南市闭市,整个集市今日一整天的总销售额,被账房先生核算出来,递话给几位话事人。

南市开市第一日,整个集市单日总销售额达三千六百六十六两,余三百二十七文。

因为特等奖是在下午申时后被人抽走,导致申时后采买物资的居民骤减,仅有几百两银子,销售额明显不如上午的三千余两,与中午的两千两出头。

销售额可能有些许误差,不乏有采买不足两百文的居民,没有拿票据单子来抽奖,也是有的,毕竟是少数,靠票据核算的总销售额,与实际情况几乎没有太大差距。

当初北市抽奖送满十减一的抵扣券,不似南市依旧票根核算,整日的销售额统计难度较大,虽没有具体核算,明眼人能看出南市开市这日的庞大人群,足足比北市翻了一番。

几位话事人能看出来,南市开市的引流非常成功,其他商户有幸目睹过北市开市的繁荣,如今见了南市开业的盛况,比当初北市有过之而无不及。

更有脑子转弯快的商户,开业前三日送耕牛的活动,已过去一日,还剩两日,吸引来这么庞大的居民到集市采买,光是两日,约莫能赚到开铺子一两个月的利润,当务之急,是找到合适的商铺租赁。

经过第一日开市,许多商户找到南市管事,想要租赁商铺。

也有部分商户看中部分私人租赁的商铺,按照商铺门口张贴的告示,寻到相应的地址,托人带话,双方见面详谈。

短短一个下午,木家收到几个想要租赁他们商铺的意向匹。

经过两家人的商议,最后将商铺租给了个出价最高的商户,借着开市这股东风,铺子租赁价格远超于一家人的期望,最后以一年九两银子的价格。

当下立好租赁契书,由木湘湘亲自草拟,交完一年店租,双方各自签署名字,按下手印。

见木湘湘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女子识字写字,商户不有高看了几分。

收好契书,木家和木二叔家将今年的租金均分一半,每家得四两五百文银子。

木湘湘的阿爹阿娘掂量着手中的钱袋子,作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想要维持一家生计,得付出多少汗水和辛劳,头一次感受到赚钱的轻易,不可思议道:“咱们在地里刨食,半年赚得也不过几两碎银,这就赚到了四两半吊子钱?”

木湘湘好笑:“是真的。阿爹,如今我算是看明白了,种地种田,根本富不了咱们农户,一场天灾人祸下来,颗粒无收,一年到头的日子就很难过了,搞不好还要卖儿卖女,还是得置办些铺产,会做买卖,你们看宋掌柜就置办了许多商铺和几顷的良田,买来仆役耕种,将庄子打理得井井有条。”

顿了顿,又道:“虽说咱们不会做买卖,跟着置办铺子,总是没错的。”

读书开蒙后,木湘湘总是会思考,不再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也会为日后规划打算……每日到府衙张贴的告示榜了解时事,政策,通过不断翻阅书籍,发现一个规律——千百年来,没有哪个农户靠着种地,发家致富,还是要靠经商发家,她们不擅经商做买卖,那就在身边寻找一名优秀的,且十分成功的人作为参照,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理清对方赚钱的思路……

木湘湘身边能接触到最成功,一步步往上爬的人,毋庸置疑,便是宋荔。

得知宋荔给南市投入三千两银子,有了北市的成功例子,木湘湘便意识到,南市可能是个机遇,这才游说父母和二叔……

木二叔将钱袋交给妻子,二婶面上掩不住激动之色:“家里熬了个把月,家里的公鸡舍不得吃,都拿去换钱,盐罐子没了盐巴,也掏不出银钱买盐,好在你们家给了些兔肉,才熬过来,如今总算是苦尽甘来啊!”

木家父母也笑:“是啊,以后咱们的日子只剩下甘了。”

木二叔家过得艰难,木家也不好受,木湘湘姐弟三从顿顿鱼肉,吃了大半个月的咸菜葵菜,更不提木湘湘还要到铺子做工……

这些煎熬如北风吹过,两家人到钱庄存了银子,只留几百文在手上,用作日常开支。

次日,南市一部分待租赁的铺子陆续开门,趁着这股东风,连装修也顾不上,置办了货品,雇佣了跑堂,开门做起了买卖。

因着昨日南市开市的开门红,今日来南市光顾的城镇居民更多了。

都是奔着抽中耕牛来的!

一上午,仆役往返于南市和丹朱街,跑了两三趟,给宋掌柜递好消息。

辰时刚过,又一个时辰过去,仆役来报,整个南市的总销售额,破一千两。

午时,按照票根单子计算,又多了一千八百余两的销售额。

上半天,南市的总销售额达两千九百两,余两百三十六文。

这个销售额,打破了昨日上半天的记录。

距离昨天的单日销售额三千六百余两,还差七八百银子,破掉昨天的记录,几乎是板上钉钉。

据宋荔所知,有一部分人不信她们真能送活的耕牛,昨日送出去后,这不,原本选择观望的顾客,立马坐不住了,也想来试试运气。

还有一部分富商巨贾,也会让自家管事特意来南市消费,他们是有钱,不是傻,晓得现在来南市消费才能最大利益化。

方才王福同她说道派管事去南市采买,家产颇丰如王福,不在意这些小打小闹的银钱,但谁会嫌自己银子多?

所以今天的总销售比昨日高,她一点不意外。

吃过午饭,清闲下来后,宋荔带着盼盼前往南市巡视一圈。

还未驶入南市入口,马车停下。

宋荔瞧着入口处聚集着人山人海,她们的马车无法通行,只能下车步行。

比昨日还难通行。

有仆役眼尖,在人群里扫到宋荔和盼盼,指挥调度,留出一条小道护送她们进入集市。

这倒是宋荔给了对方一个赞许的目光:“你叫什么名字?”

仆役答道:“小的叫狗剩。”

宋荔点点头:“回头我给管事说道一声,给你提拔个清闲的差事。”

狗剩惊喜交加,卑躬屈膝道:“多谢宋掌柜。”

宋荔摆摆手,擡步往集市内走去,突然听到有人欢喜道:“中了中了,我中了特等奖。”

闻言,她们停下步子,

朝木箱子的方向望去,见到是个衣着单薄的中年男子,兴奋地挥舞着手里用朱笔描摹的纸张。

后面排队的人,面色各异,有不忿,有懊恼。

仆役匆匆唤来管事,路上见到宋荔,管事冲她拱手作揖,被宋荔打发走:“先去忙正事。”

管事屁颠屁颠赶去,没来得及细看,只扫一眼印章,道:“笔迹可以模仿到七八分神似,印章不对,昨日的特等奖,是罗老爷的印章。今日换了位东家的印章,这张纸团上还是昨日的印章,不是我们南市投放的特等奖,你是作假。”

这话一出,众人面色大惊,排队的人群里,有几人下意识摸摸了自个儿的袖子,大约也是昨日见了兑奖的特等奖字迹,以及印章图纹,记忆惊人,试图趁着人多弄虚作假,哪知事情赶不上变化,他们竟是换了印章?

那自己照着昨日模仿的特等奖,便拿不出手了。

许是做假心虚,中年男子见势不对,一头往人群里扎去,逃出南市,大口大口喘息着。

看完一场大戏,宋荔就猜到会出现造假,好在事先商量好对策。

今日的特等奖,正好是她的印章。

前往议事厅时,路上经过木湘湘家的商铺,意外发现这家商铺开了门,是一家做茶叶的铺子,掌柜瞧着面生。

看来木湘湘家将铺子租赁给了茶叶商户,驻足片刻,那掌柜招揽:“宋掌柜可是要买茶叶,要不进来看看。”

想到家中茶叶快用完,她进铺子里挑了些花茶,价格不算贵,掌柜可不敢轻视。

等结账时,对方不肯收钱,推拒几回,见宋荔态度坚决,这才肯收了茶叶钱。

两人离开茶铺子,又在一处商铺瞧见了熟人,那做妇人打扮的女子,慵懒倚在店门口,替自家米粮铺子招揽着生意。

似是察觉到目光,她朝宋荔这边看来:“宋掌柜,好久不见。”

宋荔:“好久不见,邱掌柜,怎么想起开一家米粮铺子?”

邱雪琼道:“我不懂做别的买卖,只跟着福爷学过点打理米粮铺,拿着福爷给的银子,买下这间商铺,做点小买卖,女子总归是要靠自己的嘛!”

“挺好。”见有顾客挑好了米粮,宋荔也不好继续打搅:“你去做生意吧,我们不打搅了。”

邱雪琼给顾客秤米粮,宋荔和盼盼前往议事厅。

几个东家商议完正式,宋荔放下茶盏,突然想起一件事,招来管事,同对方提起个叫狗剩的仆役。

管事也上道:“既然是宋掌柜交代的,我马上去办。”

宋荔:“不急,等不忙的时候再办。”

只是提拔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仆役,罗老爷和毕老爷便由她去了。

目送宋荔和白管事离开,见没了外人,罗老爷有些不忿:“要提拔仆役,也不事先跟我们商量下,莫非是想提拔自己的人?”

毕老爷:“区区一个仆役罢了,何必斤斤计较,再说了,宋掌柜提议的引流策略确实好,现在咱们南市开市比当初北市办得还红火。”

罗老爷冷哼:“话虽如此,但咱们引流成本是不是比北市高了好多?”

毕老爷摇头失笑:“你差这百来两银子吗,达到咱们目的,得了实惠才是真。”

从暖和的议事厅走出,宋荔忍不住拢了拢棉袄的衣领,以免冷风往脖子里灌。

冷风一吹,白晓晓也跟着缩脖子:“宋掌柜,我们东家提醒你以后多小心这两个老狐貍,当初府衙推广种植棉花,筹粮赈灾,没少被两个老狐貍推诿,给府衙颁布的政策增加难度,区区商户,敢跟府衙叫板,背后指不定有什么门路。”

宋荔点点头:“多谢。”

说完,白晓晓撒丫子跑走。

天太冷了,她一刻不想呆在露天的集市。

宋荔也怕冷,揣着袖子,路上经过邱记米粮铺,邱掌柜较刚才更为忙碌,宋荔还要去这条集市的“一间自助”和“一点小食”巡店,两人各自忙碌,没空歇脚闲谈。

“一间自助”铺子里,这个点人满为患,来光顾的,大多是城里的中产,家中颇有余钱,舍得吃顿饭掏两百文钱。

也有一部分是北市那边的常客,特意来南市吃顿饭,既过了馋瘾,还能抽个奖,抽到固然好,抽不到也不亏。

因着南市的影响,昨日北市的“一点小食”铺子收到部分影响,营业时间一下子拉长到傍晚,才打烊。

市场上,帮工帮厨和跑堂们上工时间普遍在六七个时辰,换算到现代,是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

宋荔名下的几间铺子,没有工作这么长时间,基本在三个半时辰到四个时辰之间,延长时间打烊,没有人不满,毕竟同其他铺子比较,这里不断上工时间短,且工钱拿得高。

“一点小食”铺子,炸鸡等炸货,供不应求几乎都是父母带着孩童来这里光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