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骨汤方便面(2/2)
见管事和帮工们顺利度过了昨日的手忙脚乱,今日沉稳许多,宋荔很是满意,跟干娘说了会子话,急着赶回丹朱街。
昨日回去晚了,其他人下工,阿顺和佘婆子多等了她一刻钟。
经过入口,准备离开南市时,听到又有人中里特等奖。
宋荔没忍住驻足观看,这次经过管事认真核对,确认是特等奖无误。
对方是城外的农户,得了耕牛,一大家子欢天喜地。
瞧了片刻,宋荔身子有些冷,正欲擡步,听到熟悉的声音:“好吧,特等奖被人抽中,咱们买了这么多盐巴、粮油,够抽五次,现在只能盼着抽个一等奖。”
循声看去,竟是成掌柜她们。
成掌柜也注意到宋荔,冲她点点头,随着队伍一点点往前挪动。
宋荔跺跺脚,出了南市,钻入马车,隔绝掉刺骨寒风,苍白的面颊,终于有了血色。
傍晚,天幕暗沉沉。
进入冬月后,一家人最爱吃的便是涮炉子。
几人围着火炉子,锅中咕嘟咕嘟着羊汤,只需羊骨与清水,添上几个姜片、花椒,汤水烧沸,小火炖煮一个时辰,煨出骨头里的油髓汁。
不加一滴油,全靠骨头熬出的大片大片油花,暗香漂浮,加些自家菜园子里长出来的萝卜,很好吸收油脂,煮出的羊汤,油香扑鼻,又自带清甜,能起到解腻的妙用。
先给自己舀来一碗羊汤,几块萝卜,吹走热气,宋荔将萝卜块包在嘴巴里,炖得十分软烂,一抿,萝卜立即软化成汁。
打过霜的萝卜,吃着很甜,是因为面临冷空气,植物为了存活,淀粉在淀粉酶和水解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能够抵御恶劣天气,所以打过霜的萝卜,口感更甜。
又品尝了鲜香滚烫的羊汤,汤水里油脂充沛,多喝些羊汤驱寒保暖,帮助抵抗严寒。
一口一个清甜萝卜块,吸收了羊汤里的油脂,丝毫不输于羊汤。
涮上切得薄厚均匀的羊肉片,想要品尝美味,需得再多上三分耐心,直至羊肉片变色,捞出,蘸着芝麻酱,裹上满满的料汁,嗷呜一口,送进嘴巴里。
宋荔眯了眯眼,享受着浓香芝麻酱糊满了口腔的愉悦感受,羊肉片细嫩,有一定厚度,大口吃肉的感觉实在太舒服了。
连续涮了好些羊肉,有些腻味,旁边另有洗净切好的莴笋片、白菜和菠菜,都可以拿来涮羊汤锅吃。
莴笋片煮得时间短,是清脆的口感,煮软一些,筷子压根捞不起来,一夹,便软化了,恼人得很,只能用勺子来捞。
小秋从厨房取来干净的勺子,递来。
宋荔将锅底的莴笋片捞出,给每人碗里各分了些。
这个时节的莴笋最是新嫩,无筋无渣,自带莴笋独有的清香。
菠菜与白菜这对姐妹花,更是涮锅里的宠儿,深得众人的喜爱。
菠菜叶片幼嫩,菠菜根甜津津,哽啾啾,口感颇佳,有护眼明目之功效,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几乎是在场众人都爱的一道美味蔬菜。
将菠菜根捞着吃完,剩下的菠菜叶,宋荔也捞了些。
比起菠菜,她打从心眼里更偏爱白菜。
打过霜的白菜脆甜,加点五花肉,或是家里熬猪油剩的猪油渣,两种物美价廉的食材经过烹制产生的化学反应,便是一道好吃又下饭的家常小炒。
喜欢吃辣的,还可以放两个干辣椒段,嘎嘎香。
不过用白菜涮锅吃,更能品味它的清甜脆嫩,舒展的叶片,吸附到大面积的油花,一口呼噜到嘴巴里,白菜能解腻,吸收了油脂后油香不腻,给人香得迷糊糊。
晚饭后,南市的仆役带来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是下半天的销售额增加一千多两银子,只差几百两,要破四千大关。
第二个好消息,管事帮忙将宋荔的商铺全部租赁出去,且租金价格还不错。
临门一脚,宋荔心里不得劲。
南市开市第三日,大清早,天色还未亮,山谷雾蒙蒙。
城门口,早早等候了许多排队进城的人,大多是全家老少齐上阵,奔着南市的耕牛来的。
见队伍后面又来了一大家子排队,前面的人百无聊赖,跟他们搭话:“你们头上都是雾气水露,打哪个村子来的?”
来人回:“郭家村,离这里有十来里地,半夜三更起床,翻山越岭的,总算是到了凤仙郡。听村里走亲戚的人说,他们村子有人花两百文,抽中头耕牛哩!”
那人摇头望着蒙蒙天色:“是啊,我看咱们大伙都是奔着耕牛来的,就等着开城门了,估计还有一盏茶功夫。”
随着高月跃出云层,巨大的两扇重木城门,被人从里面缓缓拉开,一支身穿铁甲的守门兵出现在众人眼前,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平头小百姓,哪敢得罪这些官差,有序排队地前进,取出路引,待查验无误后,顺利入城。
这些日子,来了许多附近村镇的居民来凤仙郡,一看路引,便知这些百姓们都是为了去最近名声大噪的南市……
莫说普通百姓,便是他们这些当值的小吏听说送耕牛,同样心动不已。
抵得上大半年俸禄,谁不心动?
进城的大部队打听了位置,朝南市过去……
*
今日午后宋荔没去南市巡视,那边有干娘看着,她很放心。
随着金玉绣坊的一次性月事带被妇人们口口相传,时不时有各类促销送赠品的活动,销售量日益增涨。
生产间人手不够,那就找牙婆买人,或是在是世面上雇佣人手,随着订单增多,火炉烘干房日日夜夜烧着,加了一屋子的木架,现今不够用,便又开辟出两间火炉烘干房。
今日完工,她得去金玉绣坊验收。
验收合格后,一间火炉烘干房拿给生产间用,一间可以拿来做些烘干食物房,夏日可以烘些桃子干、杏子干和菠萝干等鲜果,或是遇到天气不好,可以拿来烘干茄子、干豇豆等蔬菜,去年夏季时,连日降雨,导致一部分干豇豆晾晒不及时,变质长毛。
虽说一次性月事带经高温杀菌,又烘干,很卫生,可这吃的用的,她心里过不去这道坎。
做的这些东西,她自己能吃能用,才能卖给顾客不是吗?
交代管事再雇佣两名婆子轮流换班,宋荔和盼盼返回丹朱街。
傍晚,仆役从南市带来好消息,今日南市的单日总销售额终于破了四千,共计四千二百余两。
还有另一个好消息,南市出售和租赁的商铺,占了九成半,除了几间商铺面积较大,不好租赁,价格没谈拢等问题,其余商铺几乎都被租赁出去。
意味着抛去管理费用,下个季度,按照投资比例,宋荔能拿到一定的分成。
开市前三日造势完,翌日,南市赶集的人肉眼可见的减少了六成。
即便如此,来南市赶集的人数十分可观,还要观察后续客流量,才能确定集市有没有被盘活。
那边南市的事了,这边吃过晚饭,宋荔用鸡蛋、面粉、少许盐,揉成面团,醒发一盏茶功夫,擀成面片,切成细丝。
方便面有点类似乾隆时期的伊府面,伊府面不用上锅蒸,团成面饼,放到笊篱定型后,直接下锅油炸。
宋荔喜爱大盘鸡里的方便面,吸饱了油汤汁,爽滑q弹的口感,将面丝放入瓷碗,撒上五香粉,少许高汤,上锅蒸制。
蒸好后,经过风干,笊篱定型,油炸,试验几次,掌握好油炸的时间和温度,不会再出现油温过高,使得面饼外面焦糊,里面没能炸透的面胚,却是生硬不能吃。
实验成功,宋荔用高汤将棉饼冲泡开来,拿给家里的人品尝。
小翠在灶膛前忙里忙外,最是辛苦,尝了一筷子,被面条弹弹的口感惊艳到:“这种面条好劲道,好弹,很入味,而且汤底也好好喝。”
说罢,小翠又抿了口高汤。
周万春才洗漱过,等到这会子一直没睡,便是等着女儿又琢磨新的美食。
见小翠评价不错,给自己盛了小半碗,夹起面条,发现呈现不规则的弯曲,看着很滑,嗦了面条后,软而不烂,同平时吃过的挂面、手擀面、面片等有些不一样。
家里的人都很捧场,将一碗面吃得干干净净,连碗里的汤水也喝了个底朝天。
吃过夜宵,众人将面饼用油纸包裹住,四角对折,以草绳固定。
一早,浓雾弥漫。
吃过早饭,宋荔从家里带走三十个油炸面饼,拿到铺子里。
一整个上午,她在后院忙得脚不沾地。
当王福抵达铺子时,瞧见柜台前围了一圈又一圈的看客,第一反应是——完了,这多人,今日一定又出了新品。
本着即便尝不到,也要跟着凑上来看热闹的心理,王福凑过来一瞧,见柜台的菜篮子里放置着一摞油纸包裹的物什,不知是何物?
很快,这个谜底被解开。
之间宋荔取来块面饼,放到瓷碗,又取来一只水壶,浇上滚热稠白的液体,经高汤一激,面粉与热油的酥香萦绕,叫人眼前一震。
那稠白的液体,似乎是猪骨汤。
又见宋荔扣上碗盖,笑眯眯对众人道:“接下来,咱们在心里从一慢慢数到一百八十,这碗面条无需烹饪,便可以开吃。”
有人不信:“假的吧,哪有面条不煮就可以吃的?”
“反正宋掌柜又跑不了,等数完数,不就知道了。”王福忍不住替宋荔说话,毕竟大家认识这么久了,宋荔品行,还是有几分了解。
他一面替宋荔说话,一面默默在心里数一、二、三……
没等王福数完,现场已经有人表示自己数完了。
宋荔取来干净木筷,掀开倒扣的瓷碗,将里面的面饼面汤展露在众人面前,原本团结的面饼散开,经过筷子搅拌,能闻到一股浓郁的骨汤浓鲜。
用水就能泡开的面?
王福惊呆了。
他脑子灵活,转得快,这玩意跟压缩饼干一样,都是可囤积的好东西,出门在外,不想吃干粮,拿这个泡一泡,又或是遇到饥荒,米面还需烹制熬煮的过程,这种面饼直接用热水泡着吃,遇到天灾人祸,到时大有用处:
“宋掌柜,你卖的这种面多少银钱一块?还有多少,我全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