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番茄打卤面(1/2)
第143章番茄打卤面
不久,传来好消息,峰岩寨的匪贼被一锅端。
云蒸霞蔚,落日熔金的傍晚,剿匪的队伍得胜回城。
城门口围满了百姓,见到押解的囚车,纷纷从菜篮子里拿出石子仍向囚车,将这些打家劫舍的强盗土匪头子砸得头破血流。
现在天热,有人家家里舍不得吃的鸡蛋,不小心放怀掉,摇着哗啦啦的水声,特意藏在菜篮子里带了来,也给囚车扔去。
臭鸡蛋的威力,宋荔在陆府门口见识过,一时间,城门口臭气熏天,擡手捂住口鼻,朝为首马背上的人看去,他这会子没穿铁甲,换了身常服,才养得丰润些的脸颊,又显消瘦,好在人是全乎地回来了。
她在看陆承,陆承也在看她。
擦肩而过时,宋荔旁边的木湘湘突然从菜篮子里若干枝菊花掷来,高呼:“陆捕头杀匪徒,陆捕头威武。”
陆承低头瞅着秋菊,目光困惑地看来,眼神似在问宋荔——你安排的?
宋荔摇摇头,哪里知晓木湘湘菜篮子里藏着的鲜花,只以为木湘湘买了菜蔬,路上遇到,便结伴而来。
她低头取下腰间的香包,冲着马背上人抛去。
那人擡手抓住,将香包凑到鼻下嗅了嗅,漫天的霞彩映照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岩岩若孤山之独立,清风朗月,浸染瑰丽。
身后一辆缓缓驶来的马车里,方文静挑开车帘,见到小姑子后,吩咐车夫将少掌柜送回薛府,她下了马车,朝宋荔走来。
姑嫂寻了处安静的地方说话,方文静拍着胸脯,一脸后怕:“哪些穷凶极恶之徒,真不是东西,到现在我都害怕。不过经此一事,你阿兄叫我另眼相看,危急关头,若不是他替我挡刀,那寒光凛凛的刀剑,就要落到我的身上。”
难怪刚才没见到胡立,宋荔问:“阿兄受伤了,严不严重?”
“一点皮外伤,大夫说养几日就好。”说到这里,方文静欲言又止,咬咬牙道:“我瞧着陆捕头有些说不上来,你当真想好了与他成婚?”
方文静并非无的放失之人,宋荔不解:“嫂嫂不妨说得我听得明白些。”
方文静如实道来:“按理说,这次陆承将我们从土匪窝里救出,我们夫妻对他心怀感恩,但我思来想去,还是应该同你说到,你不知晓当时多么危急,他竟冒着巨大风险,去土匪堆里捡拾一串铜钱,因此受伤。他这个人,有时候让人猜不透。”
“铜钱?他受伤了”宋荔一惊,该不会她送的那串铜钱吧:“多谢嫂嫂告知,你们才脱困,早些回府休息。”
送走方文静,宋荔带着小燕阿宁前往府衙寻人。
还未到府衙,半路上遇到来寻她们的陆承。
见到宋荔,他放弃骑马,将马匹交给小厮,钻入宋荔的马车,才坐定,听身旁的人开口:“你受伤了?”
陆承低头,自己身上的绷带缠得很紧,回程路上,他特意用河水擦拭掉身上的血气,应该闻不到,那就是旁人告知。
换作从前,他必定在她跟前委委屈屈喊一番疼,换得她倾注的更多目光,此时心虚,自是不敢卖弄:“一点皮外伤。”
宋荔叹气:“你喜欢那串铜板,我每年都可以再送给你,没必要为此犯险,为此受伤?”
“你生气了?这串铜板不一样,在湖广时,若不是有它,我根本坚持不下来,宋荔,我答应你以后不这样冲动行事。”
他的手复上宋荔的手背,她面色冷冷:“我不生气啊,大不了等你死了,再寻个听话的小夫郎。三条腿的□□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多的是。”
陆承:“?”
他还没死呢,她就想着找新欢了。
“你休想。宋荔,我们还没成婚,我还没活够,我们还有好多好多年,想要另觅新欢,这辈子别想了。”
陆承让小燕停车,下了马车,同小厮吩咐:“咱们去附近最好的医馆,我得好好保养着身体。”
宋荔哼了他一声,同小燕说:“我们回家。”
次日,这群匪徒被菜市口斩首示众。
匪徒们的亲眷也因此受到连坐,剥夺财产,驱逐流放至蛮荒之地。
峰岩寨的匪患得到解决,凤仙郡与梧州交接处的红石县,又有农民效仿赵二牛起义,这次揭竿而起的两名农户因土地龟裂,地里庄稼颗粒无收,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朝廷的救济粮。
可每天仅一碗,吃不饱饿不死,两人因偷盗救济粮,造成极坏的影响,被判处重刑,当街绞死。
横竖都是死,陈何两人一合计,干脆带领着父老乡亲们揭竿而起,将救济粮全部抢个精光,每人都能分到一碗黏稠的粥食。
这次起义的口号喊着——吃他娘,喝他娘,迎了二王不纳粮。①
意思简单明了,就是吃喝管够,还不用纳税,千百年来,沉重的赋税是封建朝代百姓们肩上的一座大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遭遇旱灾后,勤苦劳作半辈子的身家全部毁于一旦,一家老小没吃没喝,走投无路时,这句口号多么煽动人心,横竖光脚不怕穿鞋的,干就完事了。
说不定是个机会,自古以来的世族,哪有生下来就是王侯贵族,说不定起义成功,自个儿也能捞个王侯当当,再不济也是个小将。
这次起义不同于赵二牛那次,极具煽动性,很快聚集一支庞大的军队。
这支军队已然成了气候,普通将帅降服不来,见议和收编不成,一纸诏书,由驻守边关的顾小侯爷领兵五万,协同兵部尚书合力围剿起义军。
起义军大败这日,天空残阳似血。
从红石县返回边关,需经过凤仙城的官道。
城外的十里亭,聚集了无数年轻女子,前来送别顾小侯爷。
至于兵部尚书,听说是个糟老头子,大家都顾着看传闻中骁勇善战的顾小侯爷,哪里顾得上老头子。
宋荔是被嫂嫂方文静拉来凑热闹,意外在十里亭的一处高坡,瞧见了正放着纸鸢的杨安慧。
官道上尘土飞扬,铁骑小队化作小黑点远去,即便如此不起眼,仍能一眼能瞧见队伍为首的青年,只一个背影,红袍银枪,英姿勃发。
宋荔心想,年少时遇到过这般惊艳的小将军,谁还看得上凤仙城里那些纨绔子弟:
“他就是那位吧!”
杨安慧轻嗯一声,微弱的声音,被秋风淹没。
纸鸢,代表她安好。
他知道她安好。
她见到他平安。
宋荔见不得好友这么萎靡:“想吃番茄打卤面吗,我做给你吃啊!”
杨安慧眼里一亮:“好呀!”
以番茄和鸡蛋炒好的卤子,舀到煮熟的面条上,搅拌搅拌,当根根面条裹满了软流沙的番茄汤汁,鲜红明艳,诱人无比。
嗦一口面条,满口都是酸甜的番茄汤汁,爽滑劲道,配上酸酸甜甜,香得杨安慧不顾贵女教养地舔舐掉唇角汤汁:“怎么会这么香?”
“是吧,我就说很香。”顿了顿,宋荔又道:“多吃点,过了季节就吃不到。”
杨安慧点点头:“这样啊,那我要多吃点。唯有美食可解我烦忧,唯愿此生与美食相伴。”
*
又半月后,终于迎来一场秋雨,缓解了大地冬日干旱。
接连经过了匪患、起义军,本该万众瞩目的秋闱,今年在无声中落寞。
除了秋闱,还有柳如梦得了恩德,重回良籍。
后来宋荔才知,在柳如梦回良籍前,曾有她阿爹的政敌来过凤仙郡,中间不知发生了什么,柳如梦用簪子毁了脸,这才逃过一劫……
那段时间正值匪患,宋荔忧心兄嫂和陆承,等知晓柳如梦身上发生的事,对方早已回到原籍。
经过多方打听,两人才联系上。
书信里,对毁容一事,柳如梦很是看得开,只道当初自己阿爹听命于徐国公,残害忠良,犯下许多错事,如今自己这个罪臣之女只是毁掉一张脸,能活了下来,又有了良籍身份,已是十分满足。
曾经宋荔赠送给医馆一些丹参羊脂膏,那医馆大夫研究出了个半成品,比不得原来的祛疤效果,又比玉肤露强些,给她送来一瓶,顺手被宋荔寄去柳如梦的老家。
至于用不用,随对方的心意。
*
今年中秋节,在旱灾与动乱中度过,平民百姓哪有心思过节?
现在旱情缓解,动乱被平息,马上迎来重阳节,宋荔打算一家人好好过个重阳节……
第二批种植的二十多棵番茄苗,终于进入收获期。
每天能摘二三十个番茄,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漂亮些的,自家留着吃,长得歪瓜裂枣的,拿来熬番茄酱。
许是干旱影响,或是种植时令不对,第二批番茄苗的产量,明显不如第一棵苗,过完中秋后,开花结出的果子奇形怪状,不等转红,全部烂掉。
宋荔干脆将青番茄摘来,放了辣椒炒熟,又是一道美味。
可惜盼盼不在,其他人欣赏不来干辣椒赋予的极致辛辣,与青番茄的极酸相结合,酸辣迷人。
盼盼离开后,不知如何说服了父母,如今外出做男装打扮,跟着商队,见过奇松怪石,云海缥缈,水天一色的汪洋大海……每每收到盼盼的书信,小翠总要读上几遍,目含憧憬。
又一日,小翠终于鼓足勇气:“宋掌柜,咱们签了十年长工契书,如果现在我想离开,需要我赔多少银两?”
宋荔问:“怎么突然想要离开?”
小翠目光坚定:“我想去外面看看,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大,自己有多么渺小。也想去宋掌柜口中遍布荔枝的地方瞧瞧,尝尝刚摘下的新鲜荔枝究竟是什么味道?我不想浑浑噩噩度过,想有个不一样的活法。”
这个吃货,宋荔想了想:“那就赔一两吧,不过前提是先帮我把新管事带出来。”
小翠以为自己离开,会遇到阻碍,哪知这样容易:“我们相识数载,宋掌柜都不挽留一下吗?”
宋荔笑:“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现在不走,以后也会走,等你累了,什么时候都可以回来。”
因为小翠要走,小秋接替了小翠的活计,开始在厨房学习……
北市的糖水铺子,新招来一名跑堂,原来的跑堂和宋荔签了十年长工契书后,由小翠带着在厨房学习……
重阳节后,薛家传出好消息,方文静有了喜,因月份小,不宜外出走动,胡立养好伤后,便每日早晚将账册取回薛府,学习打理铺子,日日不曾落下,竟比从前吊儿郎当的败家子做派,收敛许多。
他早也用功,晚也用功,可惜天资有限。
午后,还会特意出门给夫人买点心。
方文静爱吃蛋挞,胡立让小厮排队,他跟宋荔抱怨:“我总觉得夫人没有我喜爱她这样喜爱我,我跟丫鬟说话,她竟一点不生气。哎!你说怎么才能让夫人更喜欢我一点?”
宋荔:“……”
这两人自打经历一遭生死后,感情突飞猛进,天天在她跟前秀恩爱。
气温转冷,最近凤仙城很少听到驼铃。
午后,兰心来向她告别:“听说你跟陆乘要在冬月后成婚,恭喜你们,可惜我要返回西域,到时没办法参加了。”
宋荔:“得到你的祝福,我们已经很开心,毕竟当年陆承那样对你。”
兰心:“我最近才知道他弑父之事,其实我恨过他,怨过他,从阿爹的控制解脱出来后,方才有了现在安好的生活,如今是不怨,也不恨了。”
又道:“仔细说来,其实我应该感谢他。若我还是被阿爹控制着,恐怕一直做个牵线木偶,呆在烟柳之地给阿爹挣赌钱,不得自由,一辈子都完了。如今我跟着哈吾勒走南闯北,见识许多风土人情,日子倒也自在。”
伴随着驼铃远去,等待又一个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远方的朋友,来到这里相聚。
*
霜降时节后,番茄苗受不住寒冷空气,第二天清早起床,纷纷蔫头耷脑。
过完这个月,今年再也吃不到鲜番茄了。
离年底越来越近,宋荔和干娘陆陆续续采买成婚的嫁妆,已然置办得七七八八,接下来慢慢往家里添些小物件。
月底,从京都传来家书,高文祥的探亲假在冬月后,能赶回来喝她们的喜酒。
立冬后,小翠收拾行囊,离开了宅院,她买好船票,欲前往岭南。
临近年底,外地做活,或是走商,陆续返乡,只有小翠与码头上的众人背道而驰,离开这座呆了数年的城池。
因为宋荔,凤仙城早已是她的第二故乡。
等待商船时,叫小翠瞧见了邱二牛,哦不,据说这位邱掌柜在外地开了家成衣铺子,后来改名邱浩,浩,大也,寓意将来成大事。
他领着个貌美的小夫人,指挥着小厮搬运几只箱子。
双方擦肩而过,小翠与邱二牛不熟,没过多注意对方。
却说邱二牛,得知了郑明珠近况,听说她回了凤仙郡,当即同夫人道:“入城后,咱们去集市逛逛,给我阿爹买些上等酒酿,裁几身衣裳,叫我阿爹也欢喜欢喜。”
夫人温温柔柔道:“嗯,都听你的。”
入城后,两人直奔南市而去。
似是不经意,误入郑明珠的成衣铺子,邱二牛想象的再次相遇,见到早已为人母的郑明珠,会因为丈夫离去,憔悴不堪,失了好颜色,泯然众人矣,同那些胭脂俗粉没什么区别。
跟他想象的不一样,郑明珠还在守孝期间,并未穿太过艳丽的衣裳,素净的月牙白,衬得她容颜清丽,宛若出水芙蓉。
她本就爱美,虽发髻里并没有珠钗点缀,只有几簇粉白浅绿的绒花,倒也雅致。
乍然见到郑明珠,邱二牛眼中闪过惊艳。
跟郑明珠一比,自家的夫人穿红戴绿,满头珠翠,不会穿衣打扮,只一心将最贵最好的首饰全部戴在头上,显得艳俗。
见到邱二牛和他夫人,郑明珠并没有太大情绪,让跑堂招呼着她们,倾注的爱意落到怀中的幼子。
奶娘道:“抓周时,咱们小公子抓了书册和毛笔,一看就知道将来是个读书料子。”
郑明珠懒洋洋支着下巴,皇帝只降罪了长公主和郡王,没特意颁旨不许谢祈安的孩子科举。
所以她们的儿子将来能读书,能科举,也能做官!
郑明珠微微出神。
那厢,邱二牛盯着郑明珠的侧脸,不小心撞倒了悬挂香包的木架:“对,对不起。”
匆匆采买完,夫妻俩出了成衣铺子。
邱二牛的心不在意,他夫人哪里看不出来,她年纪小,又不是傻。
不过她嫁给邱二牛,只是图对方的银钱,他爱喜欢谁喜欢谁,只要给她花钱就行。
于是借着刚才邱二牛盯着郑掌柜看的由头,又敲了一笔银子。
*
休整了一段时日,身体将养好,段磊闲不住,囤积了许多蔬果干,以陶罐密封储藏,又开始航海……
宋荔知道,对方穷其一生,也找不到那片理想照耀的蓝星。
小雪时节,街道上的行人纷纷换上轻便暖和的厚棉袄。
曾芳兰见儿子李小宝身上仍旧穿着单薄的秋衣,到底是自己肚子上的一块肉,得知他的冬衣被继娘抢走,给了弟弟穿,心下不忍,给裁了两套新的棉花袄。
就在她送出新袄时,一线银光刺入了小腹,曾芳兰捂住下肚,鲜血从指缝溢出。
好在有围观百姓及时制止,将曾芳兰送去医馆治伤,又因冬日穿得厚实,小刀只扎进了些皮肉,没伤到要害。
李小宝可没那么好运,事发后一路逃亡出城,最后被官差抓捕。
当街弑母,犯了十恶不赦里的“恶逆罪”,罪大恶极。
除非做阿娘的曾芳兰肯出面求情,否则等待李小宝的,是乱棍打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