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一生走到老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小寒微冷风

第一百七十八章 小寒微冷风(2/2)

目录

傍晚时又飘起了雪,比早上的密些,落在素味斋的青瓦上,簌簌地响。王店长站在门口看雪,嘴里念叨着该给菜窖加层草帘了。邢成义从张奶奶家回来,手里拎着块腊肉,是老太太硬塞给他的,说让陈露给大家做腊味饭。陈露在厨房切腊肉,油星溅到围裙上,她却笑得眉眼弯弯,说今晚要多蒸点米饭。

徐涛在院里扫雪,竹扫帚划过地面,留下道清晰的痕迹。苏清沅给他送了杯姜茶,站在他身边看雪。雪花落在她的发梢上,像撒了把碎银,徐涛伸手想帮她拂掉,却又缩回了手,怕冻着她。苏清沅笑着抓住他的手,往自己的口袋里塞,她的口袋里揣着个暖手宝,是用粗布缝的,里面装着炒热的粗盐,暖得能焐热两个人的手。

李萌萌把画收进画框,往墙上挂时,发现窗外的雪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照着素味斋的小院,地上的雪泛着白,像铺了层霜。院角的老梅枝桠在月光里勾出疏朗的影子,像幅淡墨画。她忽然想画幅月夜,就拿起画板坐在窗边,笔尖划过纸面,把月光、雪影、梅枝,还有窗内的灯火,都画了进去。

晚饭是腊味饭,陈露把腊肉切成丁,和糯米、豌豆、胡萝卜一起蒸,揭开蒸笼时,香气像团云似的涌出来,裹着每个人的鼻尖。王店长给大家盛饭,说小寒要吃点暖的,才好过冬。邢成义呼噜呼噜地吃着,说这饭比砖窑厂的窝窝头香多了,引得大家都笑。张奶奶吃得慢,陈露就给她夹了块软和的胡萝卜,说对牙口好。

饭后,大家围坐在灶房的火塘边烤火。火塘里的柴火烧得正旺,映得每个人的脸都红扑扑的。王店长给大家讲她年轻时的事,说她二十岁那年冬天,在山里采药迷了路,是个猎户把她领回了家,猎户的婆娘给她煮了碗热汤面,里面卧着两个荷包蛋,那是她吃过最好吃的面。陈露听得眼圈发红,说改天给大家做面吃,卧两个大大的荷包蛋。

苏清沅抱着吉他弹起了新写的曲子,调子像条小溪,在冬夜里静静流淌。徐涛跟着哼,声音有点跑调,却透着股认真。邢成义蹲在火塘边添柴,火星子溅起来,落在他的棉鞋上,他却浑然不觉,只盯着火苗发呆,好像在想很久以前的事。李萌萌靠在门框上,手里转着画笔,把这一切都记在心里,想着明天该画幅火塘夜话。

夜深时,素味斋的灯还亮着。灶房的火塘里留着火星,像颗跳动的心脏。院角的老梅在夜里悄悄鼓胀着花苞,等一场更冷的风,就绽放出满枝的香。雪又开始下了,落在窗台上,轻轻的,像谁在窗外踮着脚走路。

邢成义起夜时,看见王店长的屋里还亮着灯。他走过去,看见老太太正坐在灯下缝棉鞋,手里的针线在布面上穿梭,像只忙碌的蝴蝶。“店长,咋还不睡?“他轻声问。王店长抬头笑了笑,说给清沅做双棉鞋,她的鞋太薄,怕是不抗冻。邢成义没说话,转身去灶房烧了壶热水,给王店长倒了杯,放在她手边的灯台上。

回到屋里,邢成义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雪声,忽然觉得这冬天也没那么冷。素味斋的屋是暖的,灶是热的,身边的人是亲的,就像张奶奶说的,日子是块粗布,看着不起眼,却能裹住一整个冬天的暖。

第二天清晨,苏清沅推开窗,看见院角的老梅开了。粉白的花瓣顶着层薄雪,像裹着层糖霜,香气顺着风飘进来,清冽里带着点甜。她回头喊大家来看,陈露手里还拿着揉面的盆,跑出来时围裙上沾着面粉,落在雪地上,像撒了把星星。邢成义扛着扫帚站在梅树下,说这花来得巧,赶在小寒这天开,是给大家报春呢。

王店长把新缝的棉鞋递给苏清沅,鞋面上绣着朵梅花,针脚比徐涛的耳罩细密多了。苏清沅穿上试试,暖得从脚底板直热到心里。徐涛拿着相机给梅花拍照,想把这春天的消息留住。李萌萌坐在梅树下,笔尖在画纸上游走,把花开的样子,把看花的人,都画进了素味斋的冬里。

灶房里飘来馒头的香,陈露又在蒸红糖馒头了。王店长站在灶边添柴,火苗舔着锅底,把她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邢成义在院里扫雪,竹扫帚划过雪地,留下道弯弯曲曲的痕,像条通往春天的路。

素味斋的冬,就在这花香、面香、烟火香里,慢慢走着。雪会化,梅会谢,可灶膛里的火会一直烧着,蒸笼里的白汽会一直冒着,大家围坐在一起的笑声,也会像老梅的香,在时光里,久久不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