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一生走到老 > 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寒夜吹风

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寒夜吹风(1/2)

目录

《素味斋的暖汤》

大寒前夜刮了整夜的北风,素味斋院角的老梅枝被吹得呜呜响,像谁在窗外哭。王店长后半夜起来关窗,见窗台上结着层冰花,棱棱角角的,倒像幅水晶雕的枝桠图。她摸了摸窗台的温度,指尖刚碰上就缩回来——冰得像攥着块铁。

“今儿得把棉门帘再钉厚些。“王店长对着灶房喊,陈露正蹲在地上择香菇,听见这话直起身,围裙上沾着些菌褶里的细沙。“我昨儿就找着旧棉絮了,“她往灶膛里添了块硬煤,火苗“轰“地窜起来,映得她眼角的细纹都暖了,“等会儿让成义哥帮忙钉。“

邢成义裹着两件棉袄,缩着脖子从东厢房出来。他昨儿给张奶奶修烟筒,在冷风里站了俩钟头,今早起来就觉得头疼,鼻子堵得像塞了团棉花。“成义哥,喝碗姜茶。“苏清沅端着粗瓷碗过来,碗边结着层白汽,她把碗往他手里塞时,指尖碰着他的手,凉得像块冰。邢成义吸溜着喝了两口,姜的辛辣刺得他直皱眉,却也让冻僵的喉咙松快了些。

院里的青石板冻得邦邦硬,脚踩上去发不出一点声响,倒像是踩在冻实的河面上。徐涛抱着个铁皮桶往厨房跑,桶里是刚从井里提的水,水面结着层薄冰,他跑得急,冰碴子晃出来,落在棉袄上,转眼就化成了水,又被风一吹,冻成了细霜。“井台都冻住了,“他跺着脚哈气,“我凿了半天才提上来这桶。“

李萌萌的画室最靠北,今早推开门时,墨汁都冻成了硬块,毛笔蘸上去,在纸上划出断断续续的白痕。她抱了床棉被裹在腿上,还是觉得寒气从脚底往上钻,像有条小蛇顺着裤管往里爬。“萌萌,来灶房烤烤火。“陈露端着盘烤栗子进来,栗子壳裂着缝,甜香混着焦糊味,把画室的冷意驱散了些。

早饭吃的是南瓜粥,王店长往粥里撒了把枸杞,红亮亮的浮在粥面上,像撒了把小火苗。邢成义喝得满头冒汗,鼻尖上渗着细珠,他抹了把脸说:“这粥暖,比砖窑厂的热汤面还顶事。“陈露笑着给他添粥:“等会儿有更暖的呢。“

原来王店长前几日就盘算着,大寒天该给街坊们做点滋补的汤。素味斋本是素菜馆,可冬天里光吃素菜不顶寒,她翻了半宿的老菜谱,找出几道素高汤的方子,又加了些枸杞、山药、百合之类的温补食材,琢磨着推出几款养生素汤。

“头道汤叫八珍暖锅,“王店长指着泡在水里的食材给大家看,“黄芪、当归、党参泡软了,再加上山药、莲子、百合,用砂锅慢炖四个钟头,出锅前撒把枸杞,保准喝着浑身暖。“邢成义蹲在旁边看,见那些药材泡在清水里,渐渐舒展成好看的形状,像朵朵在水里开的花。

陈露负责备菜,她把山药削了皮,切成滚刀块,白生生的堆在竹篮里,像堆小月亮。又把泡好的莲子去了芯,怕有苦味;百合掰成瓣,洗得干干净净,放在筛子里控水,沾着的水珠亮晶晶的,像撒了层碎钻。“这百合得用兰州的,“她边忙活边说,“去年托人捎来的,干得透,泡开了甜丝丝的。“

苏清沅和徐涛去早市买生姜,回来时俩人的脸都冻得通红,像熟透的苹果。“早市的风跟刀子似的,“苏清沅搓着冻僵的手,耳罩上沾着层白霜,“卖姜的大爷说,今儿的姜是新挖的,带着土气,驱寒最管用。“徐涛把姜往盆里倒,块块都带着泥,硬得像小石块。

李萌萌在画室画汤谱,她给“八珍暖锅“画了个砂锅盖,锅沿冒着白汽,旁边画着几样食材,山药弯着腰,莲子挺着圆肚子,枸杞红得像小灯笼。画完了又觉得少点什么,就在砂锅边添了只小猫,正蹲在炉边烤火,尾巴卷成个圈,看着就暖和。

汤熬上时,砂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响,像谁在里面唱歌。王店长守在炉边,时不时掀开锅盖看看,见那些食材在汤里慢慢舒展,汤色渐渐变成了温润的浅黄,香气从锅盖缝里钻出来,混着药香和食材的甜,引得路过的街坊都探头往里看。

“王店长,这啥香啊?“巷口的刘婶挎着菜篮子经过,鼻子使劲嗅了嗅,“闻着就暖和。“王店长笑着掀开锅盖让她看:“新熬的素汤,驱寒滋补的,等会儿盛碗您尝尝。“刘婶眼睛一亮:“那敢情好,我家那口子最近总咳嗽,正想找点素净的汤喝。“

说话间,素味斋的门帘被掀开,进来个裹着厚棉袄的老爷子,是住在胡同那头的周大爷。他跺着脚上的雪,摘下帽檐上结着冰碴的棉帽,露出满头白发:“听说你们这儿熬了暖汤?给我来一碗。“陈露赶紧擦了擦桌子,让他坐下,又给他倒了杯热水:“大爷您稍等,汤马上就好。“

第一碗“八珍暖锅“端给周大爷时,砂锅里还冒着热气,撒在上面的枸杞红得发亮。周大爷吹了吹,小心翼翼地喝了口,眼睛顿时亮了:“这汤鲜!不苦,还有点甜丝丝的。“他咂咂嘴,又喝了一大口,“我这老寒腿,喝着喝着就觉得从骨头缝里往外冒热乎气。“

王店长坐在旁边笑:“这里面放了山药和莲子,都是养脾胃的,您老常来喝,保管冬天不犯腿疼。“周大爷连连点头,喝完一碗又要了第二碗,临走时还打包了一份,说给家里的老伴儿尝尝。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没半晌就传遍了整条胡同。张奶奶被徐涛扶着来了,老太太裹着件黑棉袄,手里攥着个热水袋,进门就说:“我在屋里就闻见香味了,隔着三条巷子都飘得进来。“陈露给她盛了碗“百合莲子汤“,说这汤润喉,对老人家的咳嗽好。张奶奶喝着汤,眼睛笑成了条缝:“比我年轻时喝的银耳汤还爽口。“

中午时分,素味斋里挤满了人,都是来喝暖汤的。邢成义在门口支了张桌子,负责记菜,他把客人要的汤名写在纸上,字迹歪歪扭扭的,却一笔一划很认真。“成义哥,三碗八珍暖锅!“陈露在厨房喊,邢成义赶紧应着,把纸条塞进厨房的小窗口,动作麻利得不像个头疼的人。

苏清沅和徐涛负责端汤,俩人的棉袄都被热气熏得湿漉漉的,却一点不觉得冷。苏清沅给客人端汤时,总不忘说句“慢点喝,烫“,声音软乎乎的,像汤里的莲子。徐涛见有小孩来,就从灶房摸出块烤红薯,塞在孩子手里,看着孩子捧着红薯笑,他自己也跟着笑。

李萌萌的汤谱派上了用场,她把画贴在门口,路过的人都停下看。画里的砂锅冒着热气,旁边写着汤名和功效:“八珍暖锅——驱寒补气“、“百合莲子汤——润肺止咳“、“山药枸杞汤——健脾养胃“。有个戴眼镜的姑娘指着画说:“这画比菜单看着舒坦,喝汤都觉得有滋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