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问女何所思(1/2)
“你问这个?”
郑太后很是意外:“三郎虽如此问你,可到底怎么想,只有你自已知道。”
“可我见识浅薄,分不清。”明容摇摇头。
郑太后叹息一声,她的面庞在透过窗户的阳光拂照下,越发显得瘦而微微下垂。郑太后一直不是丰腴的类型,略微消瘦而板正,使她比同龄人更容易显得衰老。
“这和见识没有关系。只不过……吾与七郎虽也是长辈指婚,一路跟着他入主长安,可平心而论,比你和叔元,还是多了几分客气,几十年了都改不掉。”
“吾与七郎性格使然,越不过礼仪纲常,且吾猜你还想问,如何与一个皇帝相处。只可惜吾只知如何敬爱、侍奉、规劝帝王,就像一个皇后、妻子该做的那样。但叔元也是吾的儿子,吾知道,他对你期望的,不是和他爷娘一样的光景。”
“说实在的。”郑太后轻笑了一声,“此事虽有损颜面,何尝不意味着,你与叔元跟那民间的小夫妻一般,嬉笑怒骂皆相宜。”
明容有些羞赧,脸上微微泛起红晕,真如芙蓉一般。
郑太后看得笑意更深:“要论有情人间如何相处,该问你亲爷娘。不过吾可教你,越当他是皇帝,他就越是皇帝。你愿意为此纠结困惑,可见你心里有他。若觉得难,不如先爱他好颜色?”
“什么?”明容没反应过来,脖子往前一伸,下巴一倾,像个伸长了脖子的乌龟。
郑太后:“年轻姑娘谁不爱俏郎君,想你在长安城也算有名的丽人,更是如此。非吾这个当娘的夸口,三郎的容貌是我这三个儿子里最出挑的,王孙子弟中也找不出胜过他的,足够配你。你若不知是否爱重他的心,爱他的容貌也好,循序渐进,心里也好受些。”
“婶婶、不,母亲,您这是说的什么话呀!”明容忍不住扶额,感觉自已在兴庆宫住久了,把郑太后带偏了。
“容儿。”郑太后拉住她的手,轻轻摩挲着,眼里突然流露出几分无奈和悲伤,“吾深谙这王权更替的道理,可吾还不能原谅三郎,但若你二人比翼连理,情真意切,能执手共度守住这江山,吾心里,是高兴的。”
可我也为逼死赵叔文出了一份力。明容心里苦笑,缓缓抽出手。她低头看着女儿,月团这么一会儿已经睡着了。
“三郎要是能成他兄长所不能成之事,作为太后,吾乐见其成。”
……
明容走出兴庆宫时,天空阴云密布,像是要下一场暴雨。
“娘子,赶快回宫吧,一会儿雨大起来了,路上滑。”山迎指挥宫人把伞都准备好。
“不了。”明容摆摆手,“先回家里。”
家里说的是国公府。山迎会意,扶着明容上车,吩咐车夫往英国公府去。
到国公府时雨已经开始滴了,看门的小厮见三姑娘回来了,纷纷牵马的牵马,打伞的打伞,引着明容到屋檐下,穿过门,山迎撑起伞,还有丫鬟跑进去通传。
过了前院,刚到回廊,程夫人正好小跑而至,看到女儿,立刻大步流星走过来。
“我都听闻了,是不是圣人惹你生气了,回家住几天也好。”
“对,他是惹我生气了。”徐明容拱到程夫人怀里撒娇,“我饿了,午膳还没用呢。家里有莲子糕吗?”
“正好我也准备吃呢,我让厨房去添个莲子糕。”程夫人使了个眼色,一个小丫鬟立即跑开了。
“你阿爷和俩哥哥都不在家,就咱俩,你要是不回来,你娘又要一个人吃饭了。哎呀真是一个个,大了不中留呀。”程夫人感慨道。
“我这会儿算是明白了,怎么人家都催着抱孙儿孙女的,我一人实在是没事干,等明年一定要押着你大哥娶娘子。对了……”她转向明容,“要不我也养只狗儿或者狸奴吧,狗儿好,还能看家,狸奴要挠人,别挠着我以后的乖孙了。”
“猫怎么挠人了……”明容刚想申辩,想起来徐黑尾确实玩疯了会收不住爪子,后宫里几乎没有未遭它毒手的,“算了,你还是养只狗吧,叫人多替你物色物色,养只小的,大了冲起来你牵不住。”
“巴哥好呀,我上回去张家,张娘子新养了只巴哥,圆滚滚的鼻子还短,哼哧哼哧那劲儿,我看了也喜欢。”程夫人兴奋道。
明容蹙眉,鼻尖也皱起来:“巴哥不好看,狮子狗吧。”
“狮子狗脸扁得跟挨锤了似的,我不要。我自已养着,要你觉得好不好看?”程夫人瞪了她一眼。
“好好好,娘说的是,我回去就叫人选只好的给娘送来。”明容从善如流,张口就求饶。
用过饭,院子里撑伞走了会儿,二人在廊下一人摆了张躺椅休息。
程夫人:“说吧,你和圣人怎么吵了?”
徐明容撇撇嘴:“他又觉得我不够爱他了,这人老这样。”
程夫人莞尔:“他还年轻,你阿爷年轻的时候,也总这样念叨,我哪天早上少跟他说了一句话,他都要在军营里抓着你舅舅盘问许久,问是不是自已哪里得罪了我。你也年轻,什么爱不爱的,趁着年轻,你要自已去体悟。年少的时候,和人到中年,感受是不一样的。”
“他还老问我要不要同他一起上朝,处理朝政。朝政固然重要,可郭氏之前名声不大好,臣子们抵触情绪尚且比较强。而且我有女学的事情要干。哎,我心中知晓,他也不想我困于后宫那些俗务……”
“这话错了。”程夫人纠正道。
明容不解地问道:“娘此话怎讲?”
程夫人:“你说后宫的事务都是俗务,那我且问你,你小时候开始,娘就教你府里的账务,你也觉得是俗务,不应多费心思的是吗?”
明容戳着手指,小声道:“咱府里人少,也没什么账可算不是么……”
“纵然人少,可你和你哥哥们院儿里各有四个贴身丫鬟,八个洒扫丫鬟小厮,后院里莳花弄草、管理池塘也需人手,你阿爷是个老饕,厨房里又有十人侍奉,前院管事小厮并车夫三十人,府中家将也要吃饭的。你是算一笔账,人家是一个月养家糊口的铜钱,你说重不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