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皇太弟 > 第 72 章

第 72 章(1/2)

目录

第72章

军资赶在大雪封路之前从京城运到了北境,各大军营都穿上了厚实的棉服。

还有半年的饷银和过年福利,这些都早早运来,而不是像往年一样,赶在过年前才慢吞吞地运过来。

不是皇帝故意卡物资,而是运送的人故意拖延时间,卡在年前送来。

这样即没有超期,又不用赶路,只有士兵们挨饿受冻的目标达成了。

往年是没有人上报,因为他们仗着皇帝离得远,等大将军折子到京城,物资也送到了。

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无故处罚他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他知道这是文臣给武将们的反击,想让武将们知道他们的物资是文臣们在负责。

这么做从某些方面而言,确实让武将们敢怒不敢言。不得不忍受文臣们的刁难。

但是今年不一样,在户部把东西备齐,由兵部派人运送时,皇帝就派人来盯着了。

派出来的不仅有锦衣使,还有大内副总管,走到一半北境王也派了亲卫军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押送物资的官员也不敢耽误,北境王说了,要是在大雪封路之前赶不到,他的人头就别要了。

原来太祖体谅路途遥远,规定他们在年前赶到就行。可是由秦宸亲自走过一趟,知道来一趟最慢需要花费的时间是在三到四个月,他们从初夏就开始走,年前才能到,这t是出门旅游呢?还是送军资和饷银呢?

哪怕路上耽误,五个月也顶天了,偏偏卡在过年前送到,这不是故意的是什么?一旦大雪降临,一边走一边铲雪,一天都走不到十里路。

他们再敢耽误就别怪他怒而杀人了。

太祖当年会这么规定也是无奈之举,那时的文臣除了后面加入的,还有一些谋士,投靠他的世家和豪族。

都是功臣,太要祖给这些人面子,因此在某些方面就妥协一些。

不过他规定了期限,一旦超过这个期限,那太祖的刀就举起来了。

正是因为如此,对押送物资的队伍年前到达的行为大将军也无可奈何。

其中有皇帝和文臣的交锋,也有武将和文臣的交锋,一时半会儿无法改变。

不过有北境王在,他说话在某方面比皇帝还管用。

因为他管着北境的一切事务,北境王让户部和兵部赶在大雪封路前把物资送到,他们就必须提前出发,提前送到。

不然他就怀疑这些人是对自己有所不满,不满怎么会拖延给他的物资呢?

北境王毫不客气地质问,让朝上的大臣们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特别是户部和兵部两个头目都跪下了。

皇帝本来就因为弟弟离京处置了一批人,现在捏着弟弟的折子也问他们。

“两位爱卿,能不能在大雪封路前把物资送到?给朕一个准话吧?”

“臣等竭尽全力,赶在大雪封路前把物资送到北境。”

两位尚书当然不敢和皇帝玩心眼子,做出了承诺。于是今年的物资提前到达,整个北境的军营都像是在过年一样,所有人都很高兴。

这些物资里面还包含了士兵们一年的饷银,军队向来都是半年到一年发一次银子,这也是为了好安排,银子毕竟从京城运出去,在路上也需要时间的。

一个月一个月的运输,很费时间。

根据路途的遥远,半年或是一年运一次,就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了。

银子一运到就发到士兵们的手中,不在库房里过夜,免得某些人伸手。

而士兵们拿到银子后,不管是寄给家人,还是存起来,都由他们。寄的话有大秦的邮局可寄。存起来的话,他们宿舍有专门存放物品的柜子,柜子上还带着锁。

除了锁,还有一个小箱子放在柜子里,同样带锁可以放珍贵的物品。

有了双重保护,再加上军营平时是不允许士兵外出的,就算有人偷了银子,他也出不去。只要大家一捡搜,很快就能找到偷银贼。

因此敢在军营里偷银子的人还是很少,发生后都找回了失银,而犯错的士兵也都被打了五十军棍,然后赶出军营。

不仅如此,还要在驻军所在地和他的家乡通报,可谓是丢脸都丢到老家人面前了。

哪怕脸皮再厚的人,也无法立足于家乡。

因此在偷银子前,就要考虑到自己以后还要不要回家乡。

大多数人都选择落叶归根,因此不会傻到偷银子。

“父亲,你看他们多开心啊。”

白宣骑在马上,看着一群在雪地里玩耍的士兵,乐呵呵地说道。

“今年大家可以过一个丰盛的新年了。”

往年物资是在年前运来,分完年初一都过了,这年过得一点也不舒服。

但是今年不一样,士兵们看着一头头杀好的牛羊被冻在雪地里,他们就乐得想起舞。

这是他们的年夜饭,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可以大口吃肉,能让他们吃到饱。

虽然平时也有肉吃,可是肉也就尝个味道,想大口吃肉吃到饱,也就过年的时候。

过年是皇帝犒劳军队的时候,因此格外舍得花钱买肉。

而且北境贵的不是肉,是蔬菜。

这个军营可以自己解决,他们在军营建了一个暖房,平时冬天吃的蔬菜都是从暖房里出来的。也就大秦对士兵好,宁可每年多花些银子建暖房,也要让士兵们吃上新鲜的蔬菜。

北境不缺煤,因此暖房一入秋就开始烧了起来,里面种着大量的蔬菜,每隔三天,士兵们就能吃到一些新鲜的蔬菜。

这里的蔬菜指的是青菜,像萝卜土豆大白菜这些,不算蔬菜。

他们冬天尽吃这几样,青菜是给他们换口味的。

冬天的时候,他们吃萝卜炖大白菜,主食是土豆。

幸好用的是猪油,让他们可以尝点肉腥味。

虽然味道不错,可也架不住老吃这三样啊!因此第三天一次的蔬菜,就成了士兵们最期待的食物。

面对这种情况,秦宸其实也没办法,能做的就是让军队每天可以喝一碗肉汤,这也让士兵们高兴坏了。

自从北境王来后,他们就像天天在过年。

每天有肉汤喝,虽然吃的还是老三样,可是肉汤真的很好喝啊!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秦宸的银子花得更快了,眼看他手中的二百万两银子快花光了,国库第一批银子送到了。

第一批三百万,第二批四百万,第三批三百万。

分三次送往边境。

秦宸拿到银子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缰省买了一大批的棉花,又从靠近北境的城池买了大量的棉布送到安顺城。

这些东西他用成本价卖给了安顺城的百姓,让他们做两套厚实的棉衣,还有厚厚的棉被。

成本价的衣服和被子,让安顺城的百姓抢疯了。

要知道在北境,棉花和棉布要比动物的皮子还要贵。贵就贵在运输和商人的利润上面。

虽然秦宸出手也有运输费,但是他只算成本价,而没有里面增加利润。这样一来棉花和棉布在价格上就便宜多了,比皮子便宜一些。

再加上现在安顺城的百姓手中都有银子,他们也愿意花钱做新衣服和棉被。

毕竟冻死了,这银子也花不上了不是?

最重要的是活下来,才能考虑以后。

秦宸用这种方式,让安顺城的百姓度过了这个严冬,除了在家取暖外,他们偶尔也能穿着厚厚的棉衣出门玩。

除此之外,秦宸还赶在大雪封路前,准备了大量的肉食,存放在王府搭的棚子里,还用大雪冻上,这样可以存放很久。

这些肉食是用来犒劳亲卫军和驻军的。

年前散出去的锦衣使也会回来,这些个个都是能吃肉的主,因此秦宸不得不准备大量的肉食冻上,过年的时候好用。

当然暖房也不能少,王府和军营都有。至于土豆萝卜大白菜,这老三样肯定也不能少,谁让他们能放呢!

北境百姓有自己储存的方式,足够大家吃到年后雪花开,新鲜的蔬菜下来。

土豆和红薯是主食,当然普通百姓可以用它们制成粉条,每天吃粉条炖大白菜也行。

军营也一样,只是每周有两天吃大白菜炖粉条的机会。味道肯定比光吃土豆好,特别是里面加了猪油,炖出来的味道更香了。

每次吃大白菜炖粉条,总是最先吃完,连汤汁都没有剩下。

看士兵们爱吃,秦宸决定明年多准备一点粉条。

因此明白安顺城要多开出一些土地来种植,同时还要跟随近的城池购买主食。

因土豆和红薯都是高产之物,因此这两样在北境都有多余,就算普通百姓努力做成粉条,家里面也吃不完。

这些多余的物资,秦宸可以花钱买下来经商。

北境百姓除了自家吃外,还有多余的完全可以把它们卖到北境外的城市。

所以他手中还得有自己的商队才行,秦宸一想到他接下来会有很多的事要做,就眼前一黑。

看来他要忙的事还多着呢!每一件都不能急,又要加紧赶时间,因此秦宸除了晚上打坐休息,白天是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各个地方都等着他安排,明年雪化后他还要巡视北境,虽然他有地图,但是只有亲眼看过才能更好地规划北境。

看来明年他还有得忙呢!

“殿下。”

白宣冒着大雪从安胜城跑过来,骑马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他只能用轻功,在雪地里跑了两天才到达安顺城。

“你怎么过来了?是大将军有什么事要我出手吗?”

秦宸看到他眼中的诧异没有掩饰。

“不是,父亲让我过来陪殿下,年前回去就行了。”

白宣把手放在火笼上烤,等身上暖和起来后,才靠近秦宸。

“我有什么好陪的?你应该陪在大将军身边才对。”

秦宸听完失笑,知道大将军是一片好心。

“没事,我年前赶回去陪父亲过年就行。”

白宣摆摆手表示不用在意,他来安顺城是父亲发的话,作为儿子当然要听啦。

“以前也没见过这么听大将t军的话啊?”

秦宸可是知道的,白宣在京城时对大将军的话阳奉阴违,因为他觉得大将军说的有些东西自己根本用不上。

比如不要表现得太聪明,特别是面对文官时,更要收敛自己的性子。

然而有秦宸纵着,他完全没收敛过,即使是面对朝中父亲的同僚,白宣也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一看就有出息。

大将军本来就是大臣们关注的对象,大儿子二儿子不成器,让许多人放心不少。

可是随着白宣的出现,让某些人开始忧虑起来。

白家三子一看就是有出息的人,大将军不在了,白府也不会没落。一家兴,就有一家衰。

不想自己家衰落,那么他们就要抢更多的资源填补自家。

白家不衰落,在武将这一块他们就插上手,所有武将资源还是由白家掌握,这让一心想以文御武的文臣心里很难受。

哪怕平时在政治上和皇帝一致的文臣,为了抢夺更多的资源,他们也会对军事插手。

这是皇帝绝对不会允许的,因此军事这一块向来由大将军掌管,兵部就只有一个执行的权力,没有决定权。

这样一来兵部尚书肯定不干,因此他私下和文臣们走得比较近。

皇帝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不管谁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他们都不会满足。

因此他早就有打算,等过几年北境安定,就把大将军调回去领兵部尚书的官职。

这个决定皇帝谁都没说,不过他猜弟弟十一应该摸准了自己几分心思。

就在皇帝打算年前再弄死一批人时,白宣就到了北境王府,聊过天后与秦宸坐在一起吃暖锅。

“殿下,还是你这里的暖锅最好吃。”

白宣一边吃一边给自己烫菜,整个人都没闲着的时候。

“大将军是短你吃的了?”

看他一副能吃三头牛的架势,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哪里跑出来的难民呢!

“那不能,但是你也知道,我爹那个人向来是和将士们同吃同住,大家吃什么,他吃什么,从来不搞特殊的。而我天天跟着我爹,也不能出军营打牙祭,肚子里早就没油水了。”

白宣早就馋肉了,每天萝卜白菜这些食物,他都吃腻了。

肉汤还是殿下来了后才有的,不然连肉汤都没有。

“好吧,你多吃点。”

秦宸心疼自己小伙伴,不停地给他夹肉。

可是对大将军的行为他没有多说什么,大将军之所以受大秦将士们的爱戴,正是因为他以身作则,从不结党营私,让皇帝对他也格外的放心。

所以小伙伴的苦能理解,却不会选择支持他和大将军反着来。

大将军这么做才是正确的,小伙伴还要好好跟大将军学呢!

“对了殿下,你还记得安顺城原来那个守城将领的事吗?”

吃了六七分饱,总算没那么馋了,白宣才有嘴和秦宸聊天。

“他不是早死了吗?”

他被押回京城没几天就被砍头了,死前连顿饱饭都没吃上。

那人死时自己还在京城,他哥也没瞒着他,直接下令不允许他在死前吃饱饭。

可以说这一命令让多少人震惊啊!

要知道依大秦的律例,只要是死罪的人,在死前都能吃一顿好的,这是断头饭。

可是现在陛下却连这断头饭都不让人吃,可想而知道他有多生气了。

当时就有大臣想出来反对,被周围的官员拉住了。

还有人求到秦宸面前,毕竟在陛下愤怒的时候,也只有昊亲王的话他会听一听了。

可惜秦宸连人都没见,他不觉得自己哥哥的行为有什么不对。还想在死前吃顿饱的?那些因为他失职而死的安顺城百姓全都是饿死鬼,他们死前有吃饱饭吗?

活着的人还在挨饿,他又有什么资格在死前饱餐一顿?

因为这对兄弟的态度异常强硬,此人成了历史唯一死前没吃到断头饭的死刑犯人。

还因为这件事被记录在了史书上,加上他失职害了一城百姓,从此名声臭不可闻,连后世都对这种人瞧不起。

“他是死了,他的家人还活着啊!”

白宣喝了口茶解腻,继续跟秦宸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